青少年拖延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提升自信心,以勇敢无畏的姿态治愈拖延

很多喜欢拖延的孩子,都是因为自信心不足。他们对于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又不确定自己能否通过努力表现得更好,为此他们畏畏缩缩、胆小怯懦,变得越来越拖延。这样的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要想有效改善孩子的拖延症状,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让孩子勇敢无畏地面对现实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和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以及突然遭遇的各种困境。当孩子变得勇敢无畏,他们的拖延症状自然会有所好转。

不怕拒绝他人,不当老好人

傍晚,妈妈看到乐乐下了小区班车,进了小区大门,知道乐乐几分钟就能到家,赶紧把饭菜加热,等着乐乐一回家就吃饭,好节省时间完成作业。然而,妈妈左等右等,十几分钟过去了,乐乐一直没有回家。妈妈不由得感到纳闷:难道是走错楼了?就算走错楼了,现在也应该回到家了呀!妈妈忍不住对爸爸说:“乐乐怎么还没到家?刚才我明明看到他已经进小区大门了,要不你去楼下找一找。”爸爸不以为然:“这么大的人了,都进小区了,能有什么事情,说不定在下面玩呢!”说话间,乐乐回来了,妈妈看了看钟表,乐乐比平时晚回来20分钟。

乐乐才刚刚进门,妈妈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早就看到你进小区了,你怎么才回来呢?”乐乐说:“小区里有个人问我关于学校的事情。”妈妈马上想起老生常谈的安全问题:“人家问你关于学校的事情,然后呢?”乐乐回答:“然后,他一直在问,我不好意思走,就站在那里和他说了一会儿。”妈妈不由得着急起来:“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怎么就不听呢?如果对方是坏人,你靠近了和对方说话,对方很有可能会用迷药把你迷倒。你不会拒绝吗?拒绝陌生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毕竟你又不认识他,和他也没有交情!”乐乐说:“那怎么办?人家正说着话,我就走了吗?”妈妈说:“你当然可以走。你如果不好意思什么都不说就走,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在家等你,你回家晚了,爸爸妈妈会担心的。”乐乐还是很难拒绝:“但是,我就晚十几分钟回家,没有那么严重的,人家会听出来我在找借口。”妈妈啼笑皆非:“这怎么能是借口呢?这就是你拒绝陌生人的合理理由,如果他不让你走,总是缠着你,那就是他有问题。”

看到乐乐和妈妈之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爸爸赶紧来打圆场:“乐乐,学会拒绝他人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总是不好意思拒绝他人,就会拖延自己本应该按时完成的事情,就像今天这样。将来,你会遇到很多提出不情之请的人,也有可能遇到坏人,你一定要学会拒绝,知道吗?而且,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对于值得的人,我们可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对于不认识的人,我们则要酌情对待。例如,对方发生了车祸,急需得到帮助,那么我们可以伸出援手。但是如果对方是咨询学校,他可以去学校里找老师进行咨询,而不必在路上拦着你问,况且对于学校里的有些问题,你也不那么明白,对不对?事有轻重缓急,一定要分清楚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乐乐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没有再反驳,而是瓮声瓮气地说:“知道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因为不好意思拒绝他人,他们会接受他人的求助,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或者精力不济,而导致无法完成承诺的事情,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与他人交好,然而最终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招致他人怨恨,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毋庸置疑,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要想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要想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孩子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随便接受了他人的请求,那么就意味着会打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正如事例中爸爸所说的,随着不断成长,乐乐会遇到更多提出不情之请的人,一定要学会拒绝。

当然,所谓拒绝不是不由分说就拒绝,而是要先判断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然后再看看自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帮助他人。对于大多数人,我们并不需要放下自己的事情不管不顾,去帮他人的忙。只有那些关系特别亲近的人,才值得我们把他们的事情放在前面,不计成本地去付出。

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为了帮助别人而让自己陷入困境,结果就是既不能真正帮助他人,也拖累了自己。很多孩子都没有形成时间观念,对于时间的流逝感知并不那么鲜明。当他们过于高估了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所以父母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衡量自己所拥有的时间。

其次,要教会孩子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江湖义气很重,总觉得如果拒绝了朋友的请求,就会伤害朋友。其实,真正的友谊是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原则的,如果一个人对孩子提出了不情之请,就意味着他也许并没有把孩子当成真正的朋友。父母要让孩子识别真正的友谊,也珍惜真正的朋友。

最后,拒绝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拒绝的方式,掌握拒绝的技巧,孩子才能更好地拒绝他人。例如在拒绝他人时,可以抬高他人,贬低自己,说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帮忙;也可以先感谢对方的信任,再说明自己的情况。这些都能够让拒绝变得更容易接受,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照顾了他人的颜面,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心,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拒绝他人时尽管在表述上要委婉曲折,在时间上却是宁早勿迟。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当机立断地拒绝,而切勿在答应他人的请求之后再拒绝,因为这样会给他人造成更深的伤害。

缓解焦虑症,避免强迫引发拖延

进入初二,乐乐变得越来越臭美了,对于这一点,爸爸妈妈虽然看在眼里,但是他们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和乐乐说。每天早晨,乐乐起床都挺早,但是他却在用宝贵的睡眠时间来磨蹭。这不,从5点半起床到现在,都已经6点10分了,乐乐还在镜子前流连忘返,妈妈忍不住催促道:“乐乐,你怎么用了这么久也没收拾好自己,还没开始吃饭呢?6点半就要出发去学校里,你到底是发型重要,还是吃饭重要呢?”对于妈妈的质疑,乐乐笑起来:“发型和吃饭都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型更加重要,发型乱糟糟的可不帅!”爸爸也在一旁帮腔道:“最帅的孩子,是品学兼优的孩子,这是高级的帅。只靠着发型耍帅,谁都可以整理出来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发型,这没什么难度!”说完,爸爸还意味深长地看了乐乐一眼。

乐乐最后整理了下发型,赶紧坐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地吃饭。只用了五分钟,乐乐就把饭吃完了,紧接着开始穿外套,穿袜子,收拾书包,穿鞋子,又是十几分钟过去,直到6点35分,乐乐才匆匆忙忙地对着镜子照了照,出了门。

乐乐才走,爸爸妈妈就面面相觑,妈妈担忧地说:“人家都说男人一旦开始注重形象,肯定是有了情况。你说,你儿子是不是开始谈恋爱了呢?”爸爸说:“才上初二,这也太早了点儿吧!”妈妈又说:“现在小学都有谈恋爱的,如果不是爱情的力量,以前乐乐被盯着都不愿意洗头,现在怎么这么积极了呢?简直太奇怪了!”爸爸看到妈妈越想越离谱,赶紧打住:“好啦,别胡思乱想啦,等晚上乐乐回来,问问不就知道了!”晚上,乐乐回到家里,爸爸妈妈一起上阵,对乐乐展开“审问”。乐乐忍不住抱怨:“你们可真逗,以前我不重视形象,你们觉得我不重视,现在我重视了吧,你们又嫌我太重视,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啊?”妈妈看着乐乐,试探地说:“你重视形象,我们不反对,但是我们不希望你早恋。而且,重视形象也要适度,你现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你每天早晨浪费半个多小时在发型上,还不如把这时间用来睡觉呢,你觉得呢?”乐乐不以为然:“我觉得觉可以少睡一会儿,但是形象必须好。”爸爸说:“妈妈的意思是,你也可以注重形象,但是我们都不赞成你每天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打造形象,你如果不浪费宝贵的睡眠时间,我们是支持你注重形象的。”乐乐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嫌我拖延啊!老师都说,我们全班同学就没有一个不拖延的,我尽量,尽量吧!”说完,乐乐回到房间,爸爸妈妈无奈地相视苦笑。

到了青春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很注重形象,这与他们小学阶段根本没有打造形象的意识,哪怕被爸爸妈妈催促着也不注重形象的表现截然相反。虽然大多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说起早恋来都很担心,但是切勿不问缘由就把孩子注重形象的表现与早恋联系起来。孩子们注重形象,也许是为了悦己者容,也许就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变得爱美了。与其把问题想得复杂,还不如把问题尽量想得简单一些,也可以避免误导了孩子。

青春期孩子自尊心强,很敏感,甚至会为了追求完美而出现强迫症状。就如事例中的乐乐,其实整理发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毕竟男孩子头发短,很容易打理。但是如果男孩有强迫症状,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他们很有可能对自己精心打理的头发不满意,也很有可能临时想要换一个发型。总而言之,他们希望自己的形象完美无瑕,也希望自己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光。孩子的强迫症状不仅仅表现在对于形象的追求上,很多孩子对待学习时也很希望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例如他们会在上交作业之前检查好几遍,有时检查多遍还是不放心,还是担心自己会出错。有些孩子在考试过程中,为了检查已经做过的题目,反复检查,导致试卷不能完成。这些都是过于追求完美和强迫症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孩子会因为延误而感觉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味地催促孩子并不能有效缓解孩子的强迫心理和拖延行为,明智的做法是,不仅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焦虑,还要让孩子意识到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

首先,帮助孩子找出压力源,缓解压力。对于追求完美和有强迫倾向的孩子,压力越大,他们的强迫思考越是会频繁地出现,而且十分强烈。这直接导致他们做出强迫行为,从而使他们的压力更大,由此进入恶性循环之中。为了帮助孩子从根源上缓解压力,父母要尝试着帮助孩子找出压力源,既可以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表现,也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尝试着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宣泄负面情绪。

其次,帮助孩子认识到即使不做重复行为,糟糕的结果也不会出现。孩子之所以出现反复的强迫行为,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不做这些行为,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严重后果的恐惧,迫使他们做出重复行为。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认识到,即使他们不做重复行为,也不会出现糟糕的结果,那么孩子心理上就会更放松,也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不合理的强迫思考,避免继续做出重复行为。

最后,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注意力。越是无聊,孩子越是容易陷入强迫思考的怪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那么就能成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知道除了做出重复行为之外,他还可以做更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孩子的本性都是爱玩,都很喜欢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中,所以这个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逃避,勇敢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周末,老师布置了阅读作业,即阅读《西游记》的部分章节,做读书笔记,回答问题。对于这个作业,全班同学里没有几个孩子喜欢完成,因为哪怕西游记是白话文,他们读起来也觉得艰难晦涩。为此每到完成阅读作业时,总是有同学不能按时交作业,甚至故意逃避,不愿意做作业。然然上次就因为没有完成阅读作业而被老师批评,这一次听说又有阅读作业,所以妈妈这次很关注然然的情况。

周日中午,妈妈正坐在电视机前欣赏有趣的电视节目呢,然然也从卧室走出来坐在妈妈身边。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然然点点头。大概半个小时后,妈妈觉得然然休息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又问:“阅读作业写完了吗?”然然答非所问,说:“妈,这个电视剧好看吗?”妈妈觉察到然然的阅读作业并没有完成,继续说:“电视剧好看,但是你在完成所有作业前不能看。现在,立刻,马上,去写阅读作业吧!”然然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就让我陪你看完这一集吧!”看着然然依偎在自己身边的样子,再想到然然一天天长大,妈妈忍不住心软了:“孩子还能像这样依偎在我身边几年呢?一转眼,就成大小伙子了。”想到这里,妈妈不再催促然然。然而,一集结束后,然然还是没有回卧室写作业的意思,妈妈只得拿起遥控器,假装要关掉电视:“然然,你这是逼着我关电视啊,大周末的,连电视也不让我看一会儿吗?”然然赶紧起身离开。看着然然的背影,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

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孩子为何不愿意马上完成呢?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还是因为他们抗压的能力很弱,所以就选择以自欺欺人的方式拖延和逃避呢?毋庸置疑,不管是拖延还是逃避,都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有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错失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使问题变得更加棘手。父母要把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拖延和逃避于事无补,孩子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

毫无疑问,和拖延与逃避相比,面对无疑会需要更大的勇气,也需要足够的智慧。这尽管很难,但却是解决问题切实有效的办法。随着不断地努力,看到事情被推进,问题也得以解决,孩子们的压力会得到缓解,从而更加有信心解决问题。和拖延与逃避带来的恶性循环相比,这显然是积极的良性循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拖延是由情绪引起的,那些负面情绪,诸如忧愁、焦虑、恐惧等,都很容易使我们陷入拖延的怪圈中无法自拔。要想更好地认知孩子的情绪状态,父母要分析情绪和拖延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做出有效的举动缓解紧张和压力。有些孩子在情绪焦虑的时候,除了会有拖延的表现之外,还伴随着其他异常行为,例如他们会啃咬自己的指甲,会用手指抠脸或者头,会咬拿在手里的东西,或者卷起袖子,也有极少数孩子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或者手心出汗,不停地挤压眼睛,耸肩膀等。这些异常行为都意味着孩子的精神正在紧张焦虑,再配合孩子的拖延表现,父母自然能够找到帮助孩子戒掉拖延的有效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孩子们之所以选择以拖延的方式逃避艰巨的任务或者各种难题,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他们不做眼下这件事情,就不会有新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父母尤其要注意问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当发现孩子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时,要明确告诉孩子,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总会到来,而且必须要完成。

为了给孩子完成某些艰巨的任务制造动力,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塑造隐形观众。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即人们对于那些无人知晓的事情往往缺乏当即完成的动力,而对于那些已经被公之于众的事情,则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无形压力,从而变压力为动力督促自己尽快也尽量圆满地完成。因此父母一则要帮助孩子减轻心理上的压力,缓解焦虑的情绪,从而避免因为精神紧张焦虑而拖延,二则也要采取对外公告的方式,把孩子必须做的事情告诉更多的人,或者给孩子塑造隐形的观众,让孩子有非做不可的压力,让孩子没有借口和理由继续拖延,这样孩子才会有当即展开行动的动力。

该来的总会来,何不主动迎战

自从看了电影《2012》,伟明就坚定不移地相信,在2012年12月31日,世界末日一定会到来。2012年到来的时候,伟明正在读初三。看到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个刻苦读书,伟明不由得感到好笑:“你们这么努力干什么,不等这学期结束,整个世界就会消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及时享乐啊!”同学们都惊诧地看着伟明:“你还真的相信有世界末日啊?!”伟明点点头:“当然,玛雅预言就是这么说的,这毫无悬念。”有个同学忍不住反驳伟明:“如果从现在开始就不努力,而到时候世界也没毁灭,你准备怎么迎接中考呢?要知道,至少有40%的同学都考不上高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与大学绝缘,难道你想成为其中一员吗?”伟明想了想:“但是如果世界真的消失了,我们岂不是浪费了活着的宝贵时光吗?”同学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伟明学习的态度越来越差,又听到一个同学的妈妈说了伟明的观点,伟明妈妈更加担心了。周末,伟明迟迟没有写作业,而是一直在玩游戏。妈妈给伟明讲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还给伟明讲了这本书的作者海伦的故事。妈妈语重心长告诉伟明:“一个始终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突然有了三天光明,她没有放纵,而是很理性地计划了三天的行程,这才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人生态度。而你呢,距离世界末日还远着呢,况且压根不知道世界末日是否真的会到来,就打乱了生活和学习的规律,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吗?退一步来说,就算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我们现在也是要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才是最从容的态度,我想,你也不希望在那个被预言的世界末日没到来的日子之后,眼睁睁地看着你的同学们考上重点高中,而你却无缘和他们同行吧?”妈妈的话让伟明陷入沉思,伟明说:“但是,就这样劳累地工作学习,万一世界末日真的到来,岂不是太亏了吗?”妈妈摇摇头:“这不是亏,这是你在本该过的生活中做本该做的事情。不做,才是赌博,还有很大的可能会赌输,并输得很惨!”伟明看着妈妈,小脑袋瓜子一直在飞速旋转,说:“算了,该来的总会来,我还是过好现在吧!”说着,伟明关掉电脑,开始写作业,妈妈则一如往常地给伟明做美味的饭菜。

玛雅预言告诉人们,在2012年12月31日,地球将会毁灭,一切都将消失。为此,有些人觉得即将面对这么恐怖的灾难,就不需要再继续努力了。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中的镜头吗?虽然海水涌入了船舱,但是有一对老夫妻没有惊慌地四处奔逃,而是彼此相依偎着,迎接死亡的到来。所谓不辜负生命,不是胡吃海喝、寻欢作乐,而是过本该过的生活,做本该做的事情,坦然从容地迎接即将发生的灾难。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而内心强大的标志之一,就是笃定。所谓笃定,是不受外界人和事的影响,对于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始终都有坚定的信念,也始终都能坚持去做。偏偏有太多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自己原本想好和计划好的事情,会因为他人的一句话或者一句随意的评价就心神涣散,盲目改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活出自我的。

比起儿童,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成长,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成熟。当发现孩子因为对未来恐惧而手足无措,陷入拖延的状态时,父母要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帮助孩子稳定心神,做好该做的事情。要想稳定孩子的内心,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不要以讹传讹,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负能量的话。孩子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尤其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当着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三思而言。

其次,当孩子内心动摇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稳定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撑。父母先慌乱了,孩子就会陷入六神无主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态度是孩子的定海神针。

再次,教会孩子勇敢面对未知和未来。该来的事情,不管我们是恐惧还是欢迎,都会到来,所以拖延和逃避从来不是有效的办法。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主动出击,主动挑战,主动征服。当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很多事情,他们就不会再拖延。与其说孩子是在恐惧未知,不如说孩子是在恐惧结果。毕竟,没有人能够主宰和驾驭时间,随着时间的不停流逝,生命悄然逝去。要想让生命有意义和价值,每一个人都要坚持去做去行动。

最后,分解艰巨的任务,用小目标激励自己。面对看似很难完成的艰巨任务,孩子们会产生畏难心理,为了逃避完成任务,他们就会拖延。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多么遥远的旅程,都要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反之,哪怕是很简单的任务,如果始终拖延着不愿意去做,就不可能完成。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孩子们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勇敢无畏地踏上征服的旅程。

没有最好,只有相对更好

周末之前,老师给乐乐布置了一个任务,希望乐乐能够为班级写毛笔字,作为激励上进的标语张贴在教室里黑板上方。乐乐练习毛笔字一年多了,他接到这个任务很兴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把字贴在教室里的。周六,他去练习毛笔字,写了十几幅标语,始终不满意。书法老师看到乐乐这么认真,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无奈。原本,乐乐练习毛笔字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现在都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乐乐却还没有写完。每写完一幅毛笔字,乐乐就拿去给老师看,老师都不敢给乐乐提出不足了,因为乐乐自己都对自己不满意,不是觉得这个字小了,就是觉得那个字大了,要不就是觉得有的字写得结构不好,或者运笔不流畅。

在乐乐的专注之中,时间过得飞快,三个小时过去了,乐乐还是没有写出让自己绝对满意的毛笔字。老师忍不住说:“乐乐同学,在这个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作品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便是那些大书法家,也不可能对自己的任何作品都是绝对满意的。老师认为,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行,等再过一年毛笔字写得更好了,还可以重写给老师,替换现在的标语,好吗?”乐乐想了想,懊恼地说:“真不明白,我为何每次都会犯错误呢?”书法老师笑着说:“不是错误,只是小小瑕疵,是完美的标配品。”乐乐被老师逗得忍不住笑起来。最后,他听从老师的建议,没有继续写下去,而是从此前写好的作品中,挑选了两幅相对满意的,准备带到学校去交差。

当孩子陷入“最好”的怪圈中,他们无论表现怎样,都不会对自己满意。因为他们想要追求的就是最好,在这种苛责的心态下,注定了他们会对自己的每次表现都心怀不满。正如书法老师说的,所有的完美都带有瑕疵,小小瑕疵正是完美的标配。曾经有一位名人说,世界上如果没有丑,就无所谓美。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面对孩子始终在追求最好的盲目行为,父母不要一味地欣慰于孩子很追求上进,而是要看到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孩子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追求最好而不得,渐渐地会心烦气躁,就连更好都做不到了。

完美的前提是什么?如果失去以完整作为基础,完美就是伪完美。就像事例中的乐乐,对于老师交代的任务很努力地去完成,但是如果他因为苛求自己,最终并没有给老师交标语,那么这个任务就彻底失败。反之,他写了很多完整的标语,也从中挑了自己相对满意的交给老师,这才算完成任务。只有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才能谈及是否完美。再比如,在考试过程中,有些孩子过于追求完美,对于自己做过的每一道题都再三检查,导致考试时间结束,试卷才做了一半,这能算是完美吗?只有在完成整张试卷的基础上,再用多出来的时间去检查重点的难题,从而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才算是完美。脱离了完整的基础,完美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个道理:没有最好,只有相对更好。当孩子不再盲目地追求完美,而是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他们就会更加从容坦然,也避免了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拖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完美的基础是完整,没有完整,完美就是伪命题。此外,也有一些孩子很喜欢攀比,他们会和同学比表现、比分数。这样的横向比较虽然能够促使孩子进步,但也会让孩子自暴自弃。在孩子树立榜样和确定目标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为自己选择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超越的目标,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反之,如果孩子不管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榜样的高度,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自暴自弃,从此陷入拖延和放弃的旋涡中无法自拔。真正合理的比较方式,是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的今天与昨天相比较,看到自己有了进步,这就是值得认可和肯定的。这样积极合理的比较方式,能够让孩子始终满怀激情,充满动力,勇敢向前。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坚持的目标!

坚持打卡,每天都离目标更近

因为滑轮滑,然然骨折了,需要打石膏,在床上躺三个月。妈妈为然然办理了休学,让然然在家里专心休养。除了最初几天骨折的地方很疼之外,然然并不觉得疼,每天躺在床上吃吃喝喝,看小说,玩游戏,看电视,日子过得很逍遥。三个月过去,然然终于可以下地了,却发现自己长胖了大一圈,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脸和皮球一样圆。

然然一瘸一拐地走路,根本不可能跑步。如何才能恢复往日里能跑能跳的样子,也把三个月里长出来的这20多斤都减去呢?然然很发愁,甚至觉得自己以这样的形象没法去学校里复课,否则一定会被同学们嘲笑。于是爸爸为然然制订了周密的运动和健身计划,但是然然从来都没有按照计划去做过,只是发愁。尽管爸爸几次催促然然,也曾经生气地训斥然然要当即执行计划,但是然然说什么都不肯,每天都在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爸爸也无计可施了。

爸爸把计划拿给专业的医生朋友看,朋友说:“孩子三个月没下地,走路都会害怕,你的计划运动强度太大,也太急于求成。不如换一个思路,每天坚持做一点点,等到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再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爸爸觉得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因此为然然调整了计划,要求然然每天只需要步行10分钟,速度自己把握,可快可慢。然然觉得这个是可以实现的目标,不那么抵触,因而慢慢地在家里走。一个星期之后,然然走得越来越好,便开始把走路的时间换到室外,并且常常走20多分钟。看到然然主动加大了运动量,爸爸很开心,大力表扬然然。

后来,爸爸征求医生的意见,开始带着然然慢跑。然然家就挨着一所大学,所以爸爸每天陪着然然去大学操场跑步。一开始,然然只能连走带跑地绕操场一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从一圈到两圈、三圈、四圈……运动让然然的腿部力量增强,也让然然的肺活量增强。最后,然然可以轻松地跑到十圈。在此过程中,他每天都会坚持运动,风雨无阻,从来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取消运动。一年下来,然然的体质反而变得比骨折之前更好,力量也有所增强。

面对爸爸近乎完美的计划,然然因为恐惧而抵触,采取拖延的方式迟迟不愿意执行计划。幸好爸爸征求了专业的医生朋友的意见,调整了计划,最终然然才会通过锻炼恢复如常。在整个康复计划中,关键在于每天都坚持打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不但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这既战胜了拖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很多“网红打卡地”,意思就是旅游达人来到该地旅游,都会到打卡地打卡。渐渐地,打卡变成了坚持的代名词,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坚持去做的事情,人们都以打卡作为目标。其实,这与运动员山田本一跑马拉松的过程很有异曲同工之妙。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很远大的目标,人们往往很难坚持,而对于一个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做到。看起来,这个目标很小,但是当我们一个又一个地实现所有的目标,就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这就是打卡的神奇魔力。

面对艰巨的任务,孩子们产生畏难心理很正常,采取拖延的方式逃避也在情理之中。当发现孩子拖延是因为畏难时,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们需要至少21天才能初步养成一个习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这个习惯带有挑战性,那么养成习惯将会更难。那为何不降低任务的难度,让孩子从不排除不抗拒的状态开始养成习惯呢?习惯一旦养成,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只有坚持每天都有小小的进步,孩子最终才能获得大的进步;只有坚持每天都能做该做的事情,孩子最终才能从量变到质变,获得质的飞跃。当然,打卡未必要去网红圣地,针对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打卡可以确定为不同的地方。例如,跑步的要去操场打卡,写书的既可以在网站打卡,也可以去朋友圈打卡,坚持减肥的可以在减肥群里打卡。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打卡,都是在督促自己坚持进步,只要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可以。当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则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动态发布在朋友圈,或者找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这都是约束和管理自己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