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郑州援疆:全面发力交出满意答卷
孙志刚 党贺喜 覃岩峰
下功夫,用真情,干实事,汇聚各方力量,全面发力。郑州援疆干部用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担当,扑下身子,扎根戈壁,把新疆哈密当故乡,把边疆人民当亲人,务实重干,交上了一份令边疆人民满意、让家乡群众认可的时代答卷。
技术援疆 留下“带不走的援疆队”
援疆“把脉问诊”,补短板。2017年2月,郑州援疆工作队25名队员进驻哈密市伊州区。入驻后,他们从边疆人民最急需的技术入手,开展人员培训,搞好“传帮带”,为边疆培养急需型专业人才。
技术援疆涉及多领域,来自城市规划、农业、公安等行业的援疆队员,纷纷发挥自身优势,把先进理念、宝贵经验传授给边疆群众。
在郑州援疆干部葛咏的主持下,哈密市伊州区城市规划一系列方案出台并实施。
为提高防汛能力,郑州援疆干部常根军开办了水库防汛运行管理专题学习班,对水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到河南省陆浑水库实地考察取经。
郑州援疆干部吴小波、邱冬云常年出入农田地头,引良种、送技术、除病害,致力于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郑州援疆干部赵宏钧、陈建华在长期坚守治安一线的同时,把郑州先进的侦破技术引入哈密。
“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人员专业技术参差不齐,医疗设备不足。”初到哈密,郑州疾控中心援疆干部梁士杰深有体会。“先从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入手,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支服务边疆人民的技术骨干队伍。”长期从事心内科、妇产科、儿科、外科工作的郑州援疆医疗专家,拧成一股绳,发挥技术特长,做好“传帮带”,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医疗技术骨干。
两年里,郑州援疆工作队先后于2017年9月和2018年9月邀请郑州医疗专家来哈密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让233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邀请北京阜外医院和北京人民医院6名知名心脑血管专家和骨科专家,为当地200多名村民进行免费义诊和医疗咨询活动。邀请郑州知名医疗专家远赴哈密开展“中原名医哈密行”大型医疗问诊活动,郑州援疆医疗专家也经常进社区、进毡房、进牧场,开展义诊活动,实现伊州区贫困村义诊全覆盖。
郑州援疆工作队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的理念、成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当地,以“传帮带”为主线,做好技术援疆,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援疆队”。
产业援疆 投资金建项目促发展
以河南省“十三五”援疆规划为统揽,聚焦重点任务;以产业援疆助推哈密群众就业脱贫,促进当地经济增速。
2017年,郑州市在哈密市伊州区共实施援疆项目13个,下达援疆资金6.67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涉及教育、民生、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
教育方面,新建9所乡村“双语”幼儿园,建设豫哈实验幼儿园和豫哈实验学校,其中豫哈实验学校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教学设施一流,目前已投用。
民生方面,援建富民安居房1834户、困难群体安居房1197户,均已搬迁入住。
农业方面,围绕帮助搬迁农牧民就近就业,在东郊幸福村建设扶贫产业园。
产业方面,建设“好想你”“唱歌的果”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安置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132人。
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总占地面积86.58万平方米。面貌一新的滨河景区成了市民休闲观光的一道风景线。
在郑州援疆项目豫哈实验学校,记者看到:呈弧形的教学楼正面,红白相间,气势恢宏,“豫哈实验学校”石碑左上方,红色的“河南援建”标志格外醒目。
“我们今天正忙着搬家,先把回城小学安置好,610名学生4月22日就可在新教室上课。”豫哈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陈晖高兴地说。
据介绍,豫哈实验学校是由河南投资1.4亿元独立援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小学、初中48个班,学校建有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实验教室、食堂和学生宿舍,是一所设施先进、教学现代化的学校。该项目2017年9月10日开工,2019年4月10日竣工。陈晖感动地说:“豫哈实验学校体现了河南对哈密的无私援助,两地手牵手,心连心,为解决哈密各族少年儿童上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提供了这么好的教学条件。谢谢河南的无私援助。”
郑州援疆工作队,围绕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攻坚。在项目安排上向教育、文化、卫生倾斜,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边疆人民欢迎。
旅游援疆 让哈密美景名扬天下
产业援疆,旅游先行。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
哈密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苍茫戈壁、皑皑雪山、潺潺溪流、郁郁森林,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这些都构成了哈密的旅游要素。作为一项产业,如何开发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成了援疆干部不断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的旅游工作者,珍惜每一天,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完,不留遗憾。”这是援疆干部李明昌常说的一句话。
哈密雅丹生态保护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是河南旅游援疆的重点项目。2017年5月,交通标识和紧急救援规划进入实地查勘定点阶段,李明昌与同事一起,随同规划单位进入素有“无人区”之称的雅丹大海道核心区。复杂多变的气候让一行人吃尽了苦头:白天,风沙漫天;到了半夜,9级大风撕毁了帐篷,5个人在车里挤了一夜;第二天开始测点,风沙遮挡视线,报位置时更是要扯着嗓子大喊,但这并没动摇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两天后,27个交通标识牌定位任务按时完成。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狠劲,哈密市伊州区的旅游工作在艰难有序地推进。
为了推广哈密旅游资源,援疆干部协调郑州机场、高铁站和地铁站,在电子显示大屏上连续播出哈密旅游宣传片,把哈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展示给河南人民。
在郑州市旅游局的帮助下,“哈密文化旅游进中原”宣传周等活动全面启动;此外“瓜乡掠影,甜蜜哈密”庆七一摄影大赛、“一带一路西部民歌艺术节”“中国哈密东天山徒步越野赛”“新疆缩影、甜蜜哈密”旅游推介等活动相继拉开帷幕。
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2018年,旅游援疆交出亮眼“成绩单”。以河南为主要客源市场的“豫哈情·丝路行”旅游援疆专列达到69列,哈密市伊州区接待专列游客4.5万人,接待专列总数及游客量位居全疆第一。
2018年5月,哈密市导游讲解员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郑州的金牌导游朱建平、李娜、郭雅峰进行了5天的授课和演示。
2018年10月,郑州市旅游局负责人应邀来到哈密,实地考察伊州区重点旅游项目——哈密雅丹大海道项目规划与开发项目,就沿天山自驾游线路及房车自驾营地建设、旅游沿线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中肯建议,并与伊州区签订了旅游援疆合作协议。
通过与哈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郑州援疆工作队还把旅游意识灌输到乡村农牧民的头脑中。“市民近郊游”“好想你工业旅游”“民族风情园”成了哈密旅游的有益补充。旅游能够带动就业,旅游能够实现脱贫成了当前广大农牧民的共识。
文化援疆 交往交流中坚定认同
哈密自古就和中原有着紧密的文化交流。无论考古发现还是当地群众生活中,都能找到中原文化的脉络。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团结发展最基本的纽带。
为加大哈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力度,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让各族群众品享文化发展的成果,郑州援疆工作队用行动丰富着文化援疆的内容。
2017年7月18日,哈密市第十四届哈密瓜节隆重开幕。为打响哈密品牌,让中原人民感受哈密瓜丰收的喜悦,郑州援疆干部程进军、常伟积极协调郑州电视台、伊州区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广播电视台,完成了哈密历史上首次两地三台电视直播,电视信号跨越近2500公里,把哈密、郑州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这次活动开创了哈密电视直播的先河。”哈密市伊州区文广新局书记张江宏自豪地说。2018年7月,郑州援疆干部克服种种困难,组织伊州区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36名小学生开展“我爱北京天安门 郑州援疆助力边疆学生圆梦”夏令营活动。
两年来,郑州援疆工作队协调郑州市文联、新疆中原文化促进会举办了“河南·新疆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书画展相继在乌鲁木齐、哈密和郑州巡展,其间,两地书画名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收益多多。
郑州援疆干部协调海燕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及其他社会组织,先后举行两次图书捐赠活动,为哈密市第七小学、伊州区柳树沟乡小学等7所小学捐赠优秀图书7000余册。
郑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伊州区图书馆捐赠了价值46万元的1万册豫版图书,在该馆开辟专区,设立“郑州书屋”。
…………
两年来,郑州文化援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两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已形成常态。充实的文化内涵,经典与创新的结合,推动着两地文化共同发展,文化援疆的影响力正逐步彰显。
倾注援疆真情,牢记援疆使命。郑州援疆干部用责任和担当奏响了河南援疆的最强音。
(选自《郑州日报》2019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