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攘外必先安内
将目光放回阿莱克修斯这边。在比提尼亚战况激烈进行的同时,锡诺普也有些格外“热闹”。
来自西小亚细亚的难民大量涌入帕夫拉戈尼亚,严重冲击了当地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同时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粮食、经济负担。
同时,土地荒废与兼并的情况更加严重、恶化。第一,难民涌入当地,当地政府无力供养这些人,只能将他们安置在远离城市的乡下,而乡村经济早已损坏严重,当地富农阶级垄大肆吞并自耕农的土地,土地矛盾尖锐,这些难民或当地人为了活下去,只能将自己或家人卖给地主当“奴隶”,求得一片土地或一口粮食。
(东帝国很早废除了奴隶制,但奴仆买卖依然存在,灾荒之年特别严重。达官显贵的奴仆也可以算是奴隶的一种,他们可以被购买、使用,流通,并且没有人身自由,但他们也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奴仆可以告状,不完全是奴隶。)
第二,难民或当地人为了逃避税收或服兵役(或自保),逃到修道院当教士,因为东帝国准许修道之人免除一切税收,以及兵役。
如此以来,土地被当地富农或领主大量兼并、垄断,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并且难民越来越多,无人耕种土地,粮产量一直提不上去,社会秩序自然无法稳定。
总的来说,阿莱克修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无兵可招”“有钱没兵”“有钱没粮”,当地社会秩序在安格洛斯王朝几十年的统治下早已崩溃,阶级严重不平衡,形成“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多”的负面问题;同时,这也是军区制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对土地、户口掌握能力的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动频繁,农兵生活无法保障,最后纷纷逃亡。
军区制有点像府兵制,但细节上有所不同。
还有一点,那就是特拉比松——帕夫拉戈尼亚已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人口数量。13世纪小亚细亚人口约600万——1000万之间,“中部高原山区,沿海土地肥沃平坦”的地形因数,导致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西小亚细亚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奇里乞亚和特拉比松也可以)
小亚细亚总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可耕种面积约占三分之一,放在现代还可能依托发达的农业技术以及进口来缓解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但在中世纪不行,生产力落后,瘟疫肆虐,人多了土地就不够,便容易发生刚刚以上所述的问题。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又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本质问题,还是人地矛盾。
阿莱克修斯在保证恢复农业发展与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还要极力降低人口日益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这两种问题看似自相矛盾,其实不然。
(1204年后帝国支离破碎,各地人口流通受到极大的限制)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扩张。
这是最高效率的解决办法,用战争或外交等手段夺取土地,转移国内矛盾,同时还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以及粮食不足等问题。
阿莱克修斯现在在等时机,新罗马的沦陷为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足以颠覆一切的变革,倘若他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便能一次性解决困扰帝国的许多问题。
而这个机会,正是保加利亚沙皇卡洛扬。
历史上,卡洛扬在1205年沉痛打击了拉丁帝国,后者被迫从小亚细亚撤军,使提奥多雷和他的尼西亚政权“起死回生”,在此后拉丁帝国再也无力大规模进攻西小亚细亚。
阿莱克修斯的想法很简单,在拉丁帝国与尼西亚帝国都伤亡惨重时,再突然出兵,一举收复西小亚细亚。
同时把小亚细亚的地头蛇或其他反党通通拍死。
外部扩张可比内部改革要轻松得多。
历史上,拉斯卡利斯的尼西亚帝国就是内部烂的差不多了,只要该家族有一点不稳定,都可能发生政变。
(虽然拉斯卡利斯家族也是贵族势力,但与巴列奥略家族不同,后者完全是为了家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二,而前者是为国家利益奔波,两者实际性质完全不同。)
巴列奥略上台后,本质上以贵族利益为主,国家危亡什么的,需要关注吗?为什么巴列奥王朝活了那么久?因为它取悦了贵族,舍弃了国家,才能在临死前活得“潇洒”。
因此,如果阿莱克修斯对待异党肯定会实行强硬手段,为光复罗马都打好坚实的基础。
“攘外必先安内”,更何况东帝国内乱可是出了名的频繁,“挖眼”、“阉割”、“割鼻”、“断臂”这类残忍的手段“玩得飞起”,几乎将政治内斗发展到了顶峰,后世将这种顶级的政治内斗都称之为“拜占庭式宫廷阴谋”。
古往今来没有一次改革是不流血的,改革者必然会触碰到一些人的“蛋糕”,绝大部分改革家都会死得很惨。
所有的改革都是重新分蛋糕,无非就是哪些人分得多一点,哪些人分得少一点。
如果阿莱克修斯不把内政处理好,那么内斗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延续到皇帝的继承人,继承人的继承人……以此类推。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阿莱克修斯必须要开个好头,哪怕是冒着极大的风险,也必须坚持进行下去,只有这样,他的皇位继承人才有底气继续洗清国内反党,继承人的继承人也才有底气进行下去,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坚持下去,那么帝国的复兴便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