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念品第二

[139]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140]祇树给孤独园[141]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142],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143]。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144]。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145]。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146]。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众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147]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148]。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149]。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150],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151]。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152]。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153]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154]。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后。


[1]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罽宾,又作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为迦湿弥罗国之古称,位于印度北部,即今喀什米尔一带。三藏,此处指精通三藏之法师。瞿昙僧伽提婆,又作僧伽提和、僧迦禘婆,意译为众天,北印度罽宾国人,俗姓瞿昙,故又称瞿昙僧伽提婆,学通三藏,尤擅长阿毗昙心论,为有部毗昙学大家,东晋时来我国广译有部论典之名僧。原高丽藏每卷卷首均题有“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此十三字,以下各卷均略去,不再重复。

[2] 能仁:释迦之意译,为释尊出身之族名,代指释尊。

[3] 第七仙:古印度人尊称佛为仙人,意谓过去七佛之第七位。

[4] 无上轨:即无上道。

[5] 世尊:佛十种名号之一,为薄伽婆之意译,意谓具足众德、德之最胜、一切有情之最上,为世所尊重恭敬。

[6] 黎庶:即众生。

[7] 迦叶:又作摩诃迦叶、大迦叶、大迦叶波,略作迦叶,八十大长老之一。佛陀曾让与半座、授与粪扫衣,被佛陀赞誉为诸弟子中“十二头陀,难得之行”之第一比丘。

[8] 阿难:全称阿难陀,意为庆喜、欢喜。中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刹帝利种姓,为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侍佛二十余年间,劝佛成全女众出家,参与第一次经典结集并诵出经藏,被佛陀赞誉为诸弟子中“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之第一比丘。

[9] 善逝:意谓正行、正语,指常安住于正行,遍净而没有污点,在适当的场合而说妥当的话。佛十种名号之一。

[10] 泥洹:高丽藏原作“泥曰”,今依据明藏改。泥洹即涅槃,即贪、瞋、痴一切烦恼断尽的状态。

[11] 舍利:又音译为设利罗、室利罗、实利,意译为体、身骨或遗身,即指死尸或遗骨,但通常指火化后之遗骨。此处指佛陀之遗骸。

[12] 拘夷:又音译作拘尸那揭罗、拘尸那伽罗、拘夷那竭、拘尸那、瞿师罗,意译作上茅、香茅、茅,位于中印度,系末罗种族之领土,佛于此城入般涅槃。

[13] 摩竭:即摩竭国,又作摩竭陀国、摩揭陀国、摩揭国,意译为无害国、胜善国等。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都城为王舍城。

[14] 四等:即四等心,又作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福,感无量果,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名等心。

[15] 五道:又作五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后人加上阿修罗,则成六道。

[16] 正觉:又作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即无上等正觉、三藐三菩提之略称。

[17] 总持:于佛陀教法,闻后持而不忘。

[18] 揵椎:又作揵槌、犍椎、揵植、揵锤,意译作铃、鼓、铎,为报时、集合之器具。

[19] 四部:又作四众、四部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出家、在家之男女众。

[20] 比丘:又作苾刍、比库,意为乞士、乞士男、破烦恼,指出家男众,年满二十,已受具足戒者。

[21] 罗汉:即阿罗汉。

[22] 心解脱:指心离贪嗔痴等烦恼而得解脱。

[23] 已:高丽藏原作“以”,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24] 福田:通过供养能培福之修行者称为福田。

[25] 阿僧祇:又音译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祇,意译无数或无央数,表示极大或不可数之数。

[26] 如来:音译作多萨阿竭、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

[27] 世雄:佛之尊称,谓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于世间最为雄猛,能制伏、断尽一切烦恼。

[28] 耆旧:又作长老、老宿、耆宿,即年老德高、道行深湛之老者。

[29] 三清净眼:即肉眼、天眼、慧眼三种清净之眼。

[30] 梵天:即大梵王。

[31] 帝释:又作帝释天、天帝释,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释迦提婆,为三十三天之主。

[32] 四王:即四大天王,住在四天王天,位处须弥山腰,为六欲天之第一重天,东西南北各有一王;东为持国天王,西为广目天王,南为增长天王,北为多闻天王。

[33] 弥勒:意为慈氏,为一生补处菩萨,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将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34] 兜术:即兜率天,意译为知足天、喜足天,为六欲天之第四天。

[35] 菩萨:菩提萨埵之略称,意译作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36] 叉手:即合掌。

[37] 法身:即法之聚集,指佛所说之正法。

[38] 四等具:指慈、悲、喜、舍,四等心具足。

[39] 眄:斜眼看。

[40] 叉十希:高丽藏原作“收拾迟”,今依据元、明二种藏经改。叉十,即合十,合掌,致敬之意。

[41] 眴:即眩动。

[42] 契经:本十二部经之一,又音译作修多罗,意译作长行,此处指代经藏。

[43] 律:又作毗尼、毗奈耶,意为善治、调伏,三藏之一,乃佛为僧团和合净住而亲自制定之生活规范或戒禁。

[44] 阿毗昙:又音译作阿毗达磨,意译为论、对法,即指论藏。

[45] 为:高丽藏原作“复”,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6] 三佛:即三耶三佛,又译作三藐三佛陀,意译作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者,为如来十号之一。

[47] 法:指对法,即阿毗昙。

[48] 三藏:又作三法藏,系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谓经、律、论各各包藏文义,故称三藏,为佛教圣典之总称。

[49] 先:高丽藏原作“次”,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50] 大乘: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系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乃对佛陀教说之尊称。

[51] 六度无极:即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多,又译作六度、六到彼岸,谓修行者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胜行,即可由生死苦恼之此岸到达安乐之彼岸。

[52] 檀度:又作檀那,意译为布施,指六度中之布施波罗蜜。

[53] 身口意:身,身行;口,口语;意,心行。三行会造作三业,故身口意共称三行或三业。

[54] 进度:即精进,指六度中之精进波罗蜜。

[55] 禅度:指六度中之禅波罗蜜。

[56] 劫:音译劫波、羯腊波,意指极长之时限,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

[57] 智度:指六度中之智慧罗蜜。

[58] 愚不信:指愚者不相信。

[59] 道意:指追求解脱、觉悟的意愿。

[60] 结使:烦恼之异名。诸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

[61] 波罗{L-End} :又作婆罗奈、波罗那斯、波罗奈斯,意为江绕城,为中印度古王国迦尸国之都城,位于摩揭陀国的西北,佛陀初转法轮之鹿野苑即位于其内。

[62] 摩竭国:又作摩揭国、摩竭陀国、摩揭陀国,意为无害国、胜善国等,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都城为王舍城。

[63] 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三兄弟,原为摩竭陀国之事火外道,后为释尊降伏,即秉佛之教化,乃率领徒众千人归依佛陀。

[64] 释翅:又作释羇瘦,指诸释迦族人〔居住〕的地方,即迦毗罗卫国。

[65] 拘萨:即拘萨罗国,又作(北)憍萨罗国,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迦毗罗卫国之西北,国都为舍卫城。

[66] 迦尸:即迦尸国,又作伽尸国、迦夷国、伽奢国,中印度古国名,乃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憍萨罗国之北。

[67] 瞻波:即瞻波国,又作瞻婆国、詹波国,意为无胜,位于中印度吠舍离国南方之古国。

[68] 句留:又作拘流、拘楼,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拘萨罗西北。

[69] 毗舍离:又作毗耶离、吠舍离,此都城位于中印度,在恒河北岸,为离车族集居地。

[70] 阿须伦:又音译作阿修罗、阿须轮,略称修罗,意译为非天、不端正,为好斗、多嗔之鬼神类,属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

[71] 乾沓和:即乾闼婆,又音译作犍闼婆、乾沓婆,意译作香阴、香神、乐神,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八部众之一,为东方持国天王之眷属。

[72] 拘尸城:又作拘尸那、瞿师罗、拘夷那竭、拘尸那竭罗城,意译上茅城、香茅城,意为吉祥草之都城,为末罗国之都城。

[73] 舍卫:即舍卫国,为古印度北憍萨罗国的代称,因舍卫城为其首都故;此国近于今尼泊尔之奥都。

[74] 祇桓精舍:又作祇洹精舍,即祇树给孤独园,又简称祇园,位于北憍萨罗国舍卫城之南,是佛教僧团较早的精舍。给孤独长者先以重金购得祇陀太子私家园林的大部份而建造,祇陀太子则将园林其余部份献给僧团,因为是此二人共同成就的,故称此园为祇树给孤独园。

[75] 孤独长者:即给孤独长者,本名须达多、苏达哆,意译作善施,为古印度舍卫城之长者、波斯匿王之大臣,性仁慈,好施孤独无助之人,故人称之为给孤独;皈依佛陀后,建造祇园精舍供养僧团。

[76] 拘邻:又作俱邻、憍陈那、憍陈如,佛陀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之一,被佛陀赞誉为诸弟子中“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之第一比丘。

[77] 须拔:又译作须跋、须跋陀、须跋陀罗,意译作善贤,为佛陀最后度化之弟子。

[78] 增一含:即增一阿含。

[79] 三乘:指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

[80] 三垢:指三根本烦恼,亦即贪嗔痴三毒。

[81] 如来藏:此处指佛陀教导的三藏。

[82] 香华:高丽藏原作“华香”,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83] 方等:又作方广,指佛经中广为演说之甚深法义。

[84] 释迦文:又作释迦牟尼,释迦为佛陀的种族名,意为能仁,牟尼意为求寂静而有所成就的圣者。

[85] 梵迦夷天:又作净身天、梵身天,系色界初禅天之通称。

[86] 化自在天:音译作尼摩罗天、维那罗泥天,又意译作化乐天、化自乐天、乐变化天,能变化五欲以自娱,为六欲天之第五天。

[87] 他化自在天:音译作波罗尼蜜、波罗维摩婆奢,又意译作他化乐天,简称自在天、他化天、化他天,假他所化之乐事以成己乐,为六欲天之第六天。

[88] 兜术天:即兜率天,意译为知足天、喜足天,为六欲天之第四天。

[89] 艳天:又作夜摩天、焰摩天、炎摩天、焰天,为六欲天之第三天。

[90] 释提桓因:释迦提桓因陀罗之略称,又作天帝释、帝释天、天主,另有因陀罗、憍尸迦、拘尸迦等异称,原为摩揭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后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为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91] 三十三天:又作忉利天,六欲天之第二天,帝释天在中央,其四方各有八天,故合称三十三天。

[92] 提头赖吒天王:又作袟栗帝罗色咤罗天王,意译作持国天王,守护东方,四天王之一。

[93] 毗留勒叉天王:又作毗楼勒天王、毗楼勒迦天王,意译作增长天王,守护南方,四天王之一。

[94] 毗留跛叉天王:又作毗楼博叉天王、毗楼匐叉天王,意译作广目天王,守护西方,四天王之一。

[95] 毗沙门天王:又意译为多闻天王,守护北方,四大天王之一,主管夜叉,为佛教的护法神,亦被一般佛教徒视为财神或福神。

[96] 阅叉:又音译作药叉、夜叉,意译作祠祭鬼、捷疾鬼,得受欢乐,具有威势,为八部众之一,受毗沙门天王统领。

[97] 罗刹:恶鬼之名,男名罗刹娑,其貌极丑,女名罗刹私,其貌姝美,具神通力,可于空中疾飞,或速行地面,为暴恶可畏之鬼。

[98] 大士:又作无上士,如无学之圣者,尤其指佛陀或菩萨。

[99] 贤劫:音译陀劫、陂陀劫、波陀劫,全称现在贤劫,谓现在之二十增减住劫中,有千佛贤圣出世化导,故称为贤劫,又称善劫、现劫。

[100] 族姓子、族姓女:又作良家子、女,本指上等家族出身的男子、女人,这里指正信三宝的善男子、女人。

[101] 增一尊法:指增一阿含经。

[102] 伽留罗:又作迦留罗、加留罗、迦楼罗,音译苏钵剌尼,意译妙翅鸟、金翅鸟,为八部众之一,翅金色,住须弥山下,皈依佛前常捕龙为食。

[103] 摩睺勒:又作摩休勒、摩睺罗伽,意为大蟒蛇、大胸腹行,乐神之属,八部众之一。

[104] 甄陀罗:又作紧那罗,意为疑人、疑神、人非人,又称乐神或音乐天,形貌似人而头有一角,为八部众之一。

[105] 优多罗:为佛陀弟子之一,常离群索居,于墓地独自修行以思味法乐,而有“冢间第一”之称。据传善于记忆。

[106] 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总计三十七品。

[107] 四阿含:指四部阿含,包括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含。

[108] 辟支佛:又作辟支迦罗,意译作缘觉、独觉,出生于无佛之世,其时佛法已灭,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自以智慧得道,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

[109] 声闻:指佛陀的四众弟子。

[110] 毗婆尸:过去七佛之第一位,乃过去九十一劫前、人寿八万岁时出世之佛,于波咤厘树下成正觉。

[111] 等正觉:又译作三藐三佛陀、三耶三佛、正遍知、正遍觉、等觉,为如来十号之一。

[112] 式诘:又作尸弃,过去七佛之第二位,过去三十一劫前、人寿七万岁时出世之佛,于分陀利树下成道。

[113] 毗舍婆:又作毗舍浮、毗舍罗婆、毗湿波浮,过去七佛之第三位,过去三十一劫前、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之佛,于娑罗树下成道。

[114] 拘留孙:又作拘楼逊、拘屡孙、迦罗迦孙提,过去七佛之第四位,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出世之佛,于尸利沙树下成道。

[115] 拘那含:又作俱那舍、迦那迦,过去七佛之第五位,贤劫中人寿三万岁时出世之佛,于优昙婆罗树下成道。

[116] 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迦弃,意为饮光,过去七佛之第六位,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出世之佛,于尼俱类树下成道。

[117] 般涅槃:又作般泥洹,意译作圆寂。般,完全之意;涅槃,一切烦恼断尽的状态。

[118] 至真……号佛、众佑:以上为佛的十种名号,在南传佛教中,又作“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明行成为,又作明行足、明行具足、明行成、明行圆满,谓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意三业悉皆具足圆满无失。善逝,意谓正行、正语,指常安住于正行,遍净而没有污点,在适当的场合而说妥当的话。世间解,指了解有情世间、器世间及世、出世间之一切情状,故名世间解。无上士,指如来之智德,于人中最胜,无有过之者,故称无上士。道法御,又作调御丈夫,意指他能调御其应调御的丈夫(应调御的丈夫是说未调御而当调御的畜生丈夫、人类丈夫及非人类的丈夫)。天人师,指给最超胜的诸天及最有才能的人而说以现世、来世及第一义谛相适应的教诲(当然,诸畜生由于受佛的教诲,在第二生或第三生便有证得道果之分,例如蛙天子等)。佛,全称佛陀,又作佛驮、浮陀、浮图,意译觉者,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以他的解脱究竟智业已觉悟一切所应知的,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众佑,又作婆伽婆、婆伽梵,意译有德、世尊,意谓具足众德、德之最胜、一切有情之最上,为世所尊重恭敬。

[119] 经行:即行禅,在长度适中的道上来回行走,同时保持正念,作如理的思惟、观察。

[120] 本末:即发笑的因缘。

[121] 令:此字之后,高丽藏原有一“后”字,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删去。

[122] 座:高丽藏原作“坐”,今依据碛砂藏改。

[123] 天使:印度人用“天使”比喻人生的生、老、病、死等。

[124] 绍:指继承。

[125] 夫: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126] 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地狱)、血涂(畜生)、刀涂(饿鬼),指三恶道。

[127] 八难:又作八难处、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不闻时节,指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长寿天、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这八种不易见佛闻法之难处。

[128] 三法衣:简称三衣,乃指印度僧团准许个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即(一)僧伽梨,即大衣、重衣、杂碎衣;(二)郁多罗僧,即上衣;(三)安陀会,即中宿衣、内衣、五条衣。

[129] 梵行:意译为净行,本指远离淫欲之清净行,佛教则称八正道为梵行,此处指修习慈、悲、喜、舍四等心。

[130] 护:又作“舍”。

[131] 转轮圣王:又作转轮王,拥有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身具三十二相;正法治世,轮宝飞转时,所到之处四方皆服。

[132] 典藏宝:又作典藏人、主藏臣、主藏宝、居士宝。

[133] 典兵宝:又作主兵臣、将军宝。

[134] 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便说偈曰:高丽藏原无此二百九十九字,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135] 便断天人迳:即不再投生于天、人之间,意为断除轮回、究竟解脱。

[136] 四部众:又作四众,指在家男女二众与出家男女二众。

[137] 佛:高丽藏原作“尼”,今依据明藏改。

[138] 法眼净:又作净法眼,谓如实知见四圣谛。

[139] 一:高丽藏之《增一阿含》均无此单经序号,今依据单经出现的先后顺序,重新编号;另,卷次、品类则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同。

[140] 舍卫国:为古印度北憍萨罗国的代称,因舍卫城为其首都故;此国近于今尼泊尔之奥都。

[141] 祇树给孤独园:位于北憍萨罗国舍卫城之南,是佛教僧团较早的精舍。给孤独长者先以重金购得祇陀太子私家园林的大部份而建造,祇陀太子则将园林其余部份献给僧团,因为是此二人共同成就的,故称此园为祇树给孤独园。

[142] 沙门果:指随着证悟四种出世间道之后生起的四种圣果位,包括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及阿罗汉果。

[143] 念佛:又作佛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佛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

[144] 念法:又作法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佛法之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

[145] 念众:又作僧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僧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

[146] 念戒:又作戒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自己不毁的戒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

[147] 尔:高丽藏原作“是”,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148] 念施:又作舍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自己施舍的舍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

[149] 念天:又作天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诸天为例证而随念于自己有同样的信、戒、闻、舍及慧等德,可成就近分定。

[150] 去诸乱想:高丽藏原作“除去诸想”,今依据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151] 休息:又作寂止随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一切苦止息的涅槃之德为所缘,可成就近行定,但仅圣者能证得;凡夫修习,可生信乐之心。

[152] 念安般:即安般念,又作安那般那念、阿那波那念、阿那阿波那念,意译为入出息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入息出息相为所缘,可成就四禅。

[153] 念身:又作身至念,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三十二身分的相为所缘,可成就初禅。

[154] 念死:一种禅定修习方法,以死为所缘而起“死将来临”、“命根将断”的如理作意,可成就近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