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解(全四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旧刊感应汇编序二

天地之心,一至善之心也。人生气化[1]之中,性本皆善。而启诱[2]振作,浸润滋信,必资于感应之书。今与世人言善,无敢以为非者,独于感应之书,往往不屑卒读,甚至攒眉[3]不乐。揆[4]其意,殆[5]以感应之说所以教恶人,吾无恶,何读为?

余独以为非善人不能读善书,所以然者?以善与善感,如胶投漆,如酥和酪,气类相感,自然醰醰[6]有味。日起有功[7],信哉!非善人不能读善书,行善事,立善论也。

抑[8]余更有说者。儒、道之言感应,犹释教之言因果也。感即因,应即果。故以“善”感者,得福果;以“不善”感者,得苦果。以“六度万行[9]无上菩提”感者,得佛果。以“勤修净土念佛求生”感者,得极乐莲台果。无“感”非因,无“应”非果。感应既明,因果益著。

世出世间诸法[10],无不可以此书为梯阶,惟愿家置一编,信受奉行!善念日充,心地日净。以之回向净土,求生极乐,进几佛果而不难。岂非重刻是书者之一大快事乎?

是为序。

清光绪丙申三月大莲居士张丙炎[11]沐手拜志

天地之心就是至善之心。人秉承天地阴阳之气而化生,其本性为善。然而要想回归本性,必须借助于感应之书,启发诱导,使人精神振作,渐渐浸润,生长净信。现在与世人论善,没有谁认为不对,惟独对于论感应的书,往往不屑一顾,不愿意读完,甚至一看见就皱眉不乐。我揣测他们的想法,大概认为感应之说是用来教恶人的,我没有恶,为何要读它呢?

我独独认为,不是善人就不能读善书,为什么呢?因为善与善互相感应,如胶漆相和,如羊奶和牛奶混合成为酥酪,气类相感,自然就醇厚有味。只要勉力自己读善书,那么我坚信,自身的德行就会渐渐提高,就能有一番大的作为。所以,不是善人就不能读善书,行善事,立善论。

然而,我还有要说明的。儒、道所说的感应,就如佛教所说的因果。感是因,应是果。因此,以“善”来感,就得福的果报;以“不善”感,就得苦的果报。以“六度万行无上菩提心”来感,就得佛的果报。以“勤修净土念佛求往生”来感,就得极乐莲台化生的果报。没有“感”不是因,没有“应”不是果。感应的道理既然已经明白,因果的道理也就更加清楚了。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不以此书为阶梯,只愿家家都有一本,信受奉行!善念一天天扩充,心地一天天清净。以此功德回向净土,求生极乐,进而成就佛果也不难。这难道不是重刻此书的一大快事吗?

此为序。

清光绪丙申三月大莲居士张丙炎沐手拜志

【注释】

[1]气化: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2]启诱:启发诱导。

[3]攒(cuán)眉:皱眉,表示不愉快。

[4]揆(kuí):揆度(duó),揣测。

[5]殆(dài):大概,几乎。

[6]醰醰(tán):醇浓,醇厚。

[7]日起有功: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8]抑:文言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9]六度万行: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六度即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0]世出世间诸法:即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世间法,指凡夫众生一切不能摆脱生死轮回之法。出世间法则相反。

[11]张丙炎(1826—1905):字午桥,号药农,一号榕园。江苏仪征人。其父张安保(1795—1864),字怀之,博古工书,与经学大师刘文淇同是《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的总纂,后由丙炎完成付梓。张丙炎继承家学,弱冠中举。咸丰九年考上进士,跻身仕途,历任京师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等职位,共十一年。同治九年(1870)出任广西廉州知府,曾严词拒绝英国人占用涠州岛的企图,维护了国家尊严,为后世称颂。后改任肇庆知府。他热心地方文化事业,为端溪书院捐俸购置书籍六大橱,设人专管,制定规条,便于借阅,深受生员欢迎,对肇庆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过作用。光绪四年(1878),母亲去世后丁忧回扬州,建宅居住,名曰“冰瓯仙馆”。张丙炎晚年身体矍铄,“颀身鹤立,人望之若神仙”。著有《冰瓯馆词》《榕园丛书》,光绪三十年(1904)重宴鹿鸣,授侍读学士衔。耄耋之年,才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