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具一:神经心理局限性及认知欺骗
20世纪初,作为重于空气的空中飞行器,飞机的发明曾被广泛寄予厚望。1903年,莱特兄弟的“雏鹰号”试飞成功,而此前的几十年间,甚至包括之后的数年间,类似的飞行器试飞表演此起彼伏,经久不衰。
围绕飞行表演产生的各种谣言迅速在大街小巷传播开来。当地小报会声称那些大人物(警察、市长等)亲眼看见了这个大家伙从天空飘过,甚至还能从指挥塔上看清楚飞行员的模样。许多人发誓他们听见远处传来的发动机的轰鸣声。也有人说他们看见有碎片从飞行器上掉落,或者干脆说他们曾坐进机舱去天上转了一圈。不时有人声称飞行器是某著名发明家的作品,比如托马斯·爱迪生。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过是谣言和在普通民众中流传的妄想罢了。那时候真正的飞机还没有出现。从目击者画的所谓飞机草图来看,人们口中所谓的“飞机”不过是一个奇形怪状的机械玩意儿,装有可上下扇动的翅膀,并非后来发明的真正的飞机。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知觉、记忆和观念本质上是人们自我构建的,并且不那么可靠。它们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预期,还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是心理作用的产物。
当轰动一时的所谓“飞机热”最终被揭穿后,许多当初深信不疑的人非常愤怒。我猜他们是在生自己的气,因为他们如此轻易就上了当。不过,我们在下文中会看到,他们所犯的错误其实是人类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