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认识口才
我们天天都在说话,但是未必人人都会说话。人才也许不是口才家,但是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一个会说话的人与他人交流,准确得体,巧妙有趣,有条不紊,对答如流,一针见血,正所谓:“慧于心而秀于口”。掌握口才这门艺术,才能让你在竞争中抓住机遇,挑战人生。
一、何为口才
(一)口才的含义
口才,《辞源》中的定义为:“口才是善于说话的才能。”《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口才是说话的才能。”它由“口”和“才”两部分组成。“口”是指口语表达能力,“才”则是指可供“口”表达的知识、才学。因此,口才是指人们运用口语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沟通交流的才能。在说话、交谈、朗读、论辩、讲课、演讲等现代语言交际活动中,它表现为以个人综合素养(思想品德、知识学问、文学艺术)为基础的规范化的口语表达形式。它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心理素质、语言艺术和仪态仪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二)口才的要素
口才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见解和感情,以期充分发挥交际功能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内涵是很广泛的,它可由胆、情、智、识、知、辩、力、度、思、仪十大要素组成。
所谓“胆”即无私无畏、临场不慌,言其所必言;“情”即真情流露;“智”即驾驭交际场面的能力;“识”即见解、主见;“知”即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辩”即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形式,句式、语气、语速、语势、语体风格要运用得当;“力”即感染力、说服力;“度”即言语交际过程中,或赞或贬、或喜或悲、或坦陈或婉言、或精确或模糊,都有程度轻重的问题;“思”即贯穿于言语交际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仪”即仪态、神情、举止,即指交际者的仪态神情只有与交际者的性格气质及特定语境中的言语和谐时,才能相得益彰[2]。
(三)口才的标准
当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相当有艺术水平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有口才。具体标准是怎样的呢?演讲与口才专家邵守义教授认为可以用以下五个标准来衡量。
一是言之有理。你要说这个人有口才,他讲的话必须是真理,而不是歪理邪说,也不能是胡说八道,这是口才的第一个标准。二是言之有物。你讲话的时候不是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当听你说完会让人觉得真的有内容有东西。三是言之有序。当你做报告或者是同事间交谈,当你说出话来保证是一、二、三,让人觉得条理清楚。四是言之有文。也就是说你说的语言、说的话,当你讲出来之后,听众就愿意听,有文采,没有文采的话,我们说这个人不见得有口才。为什么有人讲话容易引起大家的笑声,因为他很幽默,也很有文采。五是言之有情。做一个有口才的人,讲起话来总是有感情的,不像是一阵风在耳边一吹而过,在你讲的过程中喜怒哀乐全部都可以在你的口语表达里传达出来,别人一听就为之震动、为之惊诧、为之欢乐、为之悲伤,可以达到感动听众的目的。归纳起来,就是具备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这五点,我们就说这个人有口才。什么样的人没有口才呢?很少说话,或一说话就脸红脖子粗,说话吭吭哧哧。还有一种人没有口才,就是一讲起来喋喋不休、东拉西扯、言之无物,虽然能讲,但是并不见得有口才,四川人叫摆龙门阵,北京人叫侃大山,东北人叫瞎忽悠,我们不要被这种假像迷糊,这不是真有口才。
(四)口才的类型
口才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功用来分,可以分为交际口才、演讲口才、说服口才、辩论口才、谈判口才等;按照表述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叙述口才、讲解口才、抒情口才、质询口才等;按照行业来分,可以分为教师口才、导游口才、司法口才、主持口才、军事口才、外交口才、政务口才、商务口才等[3]。
二、口才能力构成
从语言交际实践来看,口才能力主要由六个方面的能力构成,即说明能力、吸引能力、说服能力、感染能力、创造能力和控制能力。
1. 说明能力
说明能力,即把话说得准确明白的能力。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的能力是口才最基本的要求。要求说话者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语句简洁,合乎语法规范,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实际上能把意思讲准确,讲明白,使听者“一听了然”,也是不容易的。例如,有的人懂技术,但不见得就能说出来;有的学者知识渊博,写过不少专著,但一讲起课来,就让人昏昏欲睡。这些都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佳,说明能力差的表现。
2. 吸引能力
吸引能力,即通过说话,把别人的注意力留住的能力。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这种能力呢?
首先,说话要有内容,才能够吸引别人的倾听,要使别人在听你说话的过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说话才是成功的;而别人也才会乐意听你说话,与你交流。同理,一位好的说话者一定是一位特别擅长沟通的人,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说话,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因此,在说话时更要学会看他人听你说话时的表情,以便适时地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说话时千万不要自说自话,这是最不成功的说话。
其次,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节奏感,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语速相当快,就像在爆豆子一样,往往他(她)自己说完以后,别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他(她)到底说的是什么。说话说得慢一些,声音响亮一些,你会发现,人们会更加注意地倾听你的说话,而且他们会感觉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内心深处说出来的,是经过你慎重考虑后才说出来的,人们会认为你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其实,话说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也常感觉到,即使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会说话的人,能叫你听后眉飞色舞;不会说话的人,则叫你感到头昏脑涨。
3. 说服能力
说服能力,即通过言语的表达,使人心悦诚服的能力。口才好的人,并不一定讲得很多,关键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别人心中的想法,会对症下药,三言两语就能使人折服。说服能力要求言语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目的、漫无边际地讲话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对于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来说,能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瞄准目标,击中“要害”,比与对方不停地周旋更有效,它会使你的说服力大大提高。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足以成就大事。
【口才小故事1-1】
追求
一个驼背的小伙子非常固执地爱上了一位商人的漂亮女儿,但商人的女儿却从来没有拿正眼看过他,这主要是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一天,小伙子找到商人的女儿,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商人的女儿眼睛看着天空答道:“相信。”然后反问小伙子:“你相信吗?”小伙子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即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女人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这番话说完,商人的女儿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伙子,内心深处被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4. 感染能力
感染能力,即用语言感动人的能力,也就是要求讲话人以自己的激情感动听者,获得以情动人的效应。如果说话人感情平淡,语言贫乏,自然是无法感动听众的。具有感人能力的语言或是字字珠玑,让人听来春风化雨,或是情真意切,动人心扉。总之,就是要与听者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上的共鸣。
5.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即讲话中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创造语言的能力,或者是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语言创造能力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词汇贫乏,话到用时方恨少;用词没有仔细斟酌,粗陋肤浅,词不达意,错漏和歧义百出,这些现象,统称为缺乏语言营养。要发展语言创造力就必须攻克缺乏语言营养的堡垒。生活、阅读、情感、思维都是提高语言营养,丰富语言创造力的源泉之一。
【口才小故事1-2】
出人意料的创意
小刘南下深圳,到一家广告公司参加应聘面试,他到达该公司时,已有30个求职者排在他前面,他是第31位。怎么能引起面试官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小刘很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交给老板,这非常重要!”秘书小姐把那张纸很快送到老板的桌上,老板看后笑了起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3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急于做决定。”小刘最终得到了工作,这是他善于创造的结果。一个会动脑筋的人,一定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人,而从事广告业务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其想象力丰富,还要有出人意料的创意。
6. 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即控制自己的语言避免引起不良后果的能力。就是说,只会把话说出来,却不会顾及自己所说的话所能引起的后果,实际上是信口开河,瞎说一通,这算不上有口才。一般来说,语言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说话分寸的能力。既要把意思说到,又不会说得过头,而是说得恰如其分。
第二,针对不同的听话人和不同的情况,能准确预料和有效控制听话人对自己语言所做出的反应的能力。如向人提问某件事,能不能问,从哪个角度问,用何种语气问,对方按照提问可能做出的回答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在说话时加以预料和控制。
第三,在谈话过程中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改用恰当的语言予以补救的能力。
【口才小故事1-3】
善言的纪晓岚
清代的纪晓岚学识宏富,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一次乾隆皇帝开玩笑地问他:“何为忠孝?”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答完,乾隆皇帝说:“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这从哪说起?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啥算啥,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纪晓岚出去以后,乾隆皇帝想:都说纪晓岚有能耐,能言善辩,我看你今天怎么办?
大概有半炷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扑通一声给乾隆皇帝跪下了。乾隆道:“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吗?你为什么又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我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不浑蛋吗?想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的时候,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想当今皇帝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这样的回答,让乾隆有口难言:让他死吧,就是昏庸无道;要是让他活着呢,又赐他一死了。最后,乾隆不得不自我解嘲地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纪晓岚后面的这番话,不仅改变了自己前面语言的意向,也改变了乾隆皇帝的反应,控制了后果。
总之,好口才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现在与他人交往,还是将来准备成就事业,良好的口才一定会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三、口才的特征
1. 综合性
口才是善于用口语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准确、贴切、生动的语言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为对方所了解而不致产生歧义,但仅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才具有综合性,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有诸多的因素需要考虑。语言环境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别人发出的信息所产生的感觉都不同。所以,要想让自己说的话在对方思想上产生共鸣,必须考虑当时的语言环境:场所、时机、对方的心情等。善于选择和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是口才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的,除了语言环境和语言本身之外,语调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所谓语调,是指语言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这可以视为一种辅助语言,因为它能间接地影响表达效果。例如,说气话时,一般是高声大嗓,语调冲动急促,让人一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愤怒,否则如用轻松随便的语调说出来,即使能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也有点“笑面虎”的味道。除语调之外,仪表、体态和神情动作也是一种辅助语言,能对表达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口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口才活动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以及口语表达的风格。个性的倾向性,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制约着口才活动的方向和社会价值。而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则对口才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4]。口才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好口才者无不具备敏捷的思维、明晰的思路、丰富的想象、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说,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真实再现,想要拥有好口才,就必须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口才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必须在各个方面协调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 技巧性
一个人是否拥有出众的口才,关键在于其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好口才需要有好技巧。一个人天天口若悬河,或者喋喋不休,并非真正口才好。口才好坏的关键是看说话有没有影响力,能不能感染他人,或者能不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这其中技巧性是关键。一句话可以化敌为友,冰释前嫌,带来非凡的荣誉和成功;一句话也可以变友为敌,引发一场争论甚至导致一场战争。俗话讲“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技巧就是艺术,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无技巧”并非否定技巧。清代著名画家石涛说过:“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也。”所以要想“无技巧”,就应下苦功学技巧,掌握了技巧,在不考虑技巧的情况下做到无处不体现技巧,这就是“至法”。
【口才小故事1-4】
一位老者的开场白
在某地举行的一次修辞学年会上,会长在开场白中这样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不过总要带个头吧。”代表们听后觉得很有意思,都笑着鼓掌。这是因为,首先,会长既是与会者中的最高权威,又年近古稀,把自己比做老猴,把其他与会者比做中猴、小猴,不仅描绘出老中青三代共聚一堂、切磋交流的学术气氛,还妙趣横生;其次,在修辞学的研讨会上,会长故意用这种修辞手法表示自谦,与主体身份、客观对象和具体场合都十分协调,因而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但如果上述情景换一个中年人说出这样的话,如“我是个中猴,先让我来耍一耍,耍后请老猴和小猴耍”,就很不得体了。因为听的人必定产生反感,把德高望重的老者称作老猴是一种大不敬,按他的身份是不能打这样比方的。这就是口才的艺术魅力。
3. 训练性
好口才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口才一定是可以练好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几乎每个成功人士都曾经有意识地训练过自己的口才。
【口才小故事1-5】
演讲家是怎样练习口才的
古代希腊著名演说家德莫斯梯尼从小口吃,但立志演说。为矫正口吃,使口齿清晰,他将小石子含在嘴里不断地练说。据说他曾把自己关在屋里练习,为锻炼脸皮竟然将头发剃去一半,成了“阴阳头”,“逼”自己专心一意地练口才。经过12年的刻苦磨炼,终于走上成功之路。
英国戏剧大师、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萧伯纳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轻时却胆小木讷,拜访朋友时都不敢敲门,常常“在门口徘徊20分钟”。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辩论学会”,不放过一切机会同对手争辩。练胆量、练机智、练语言,千锤百炼终成口才家。他的演说,他的妙对至今仍脍炙人口。有人问他是怎么练口才的,他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到我习以为常。”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雇工、石匠、店员、舵手、伐木者等,社会地位卑微,但从不放松口才训练。17岁时他常徒步30多英里到镇上,听法院里的律师慷慨陈词的辩护,听传教士高元悠扬的布道,听政界人士激情澎湃的演说,回来后就寻一无人处精心模仿演练,终于口才日渐进步。1930年夏,他为准备在伊利诺斯一次集会上的演讲,面对光秃秃的树桩和成片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试讲。后来他连任两届总统,也成了著名的演说家。
被誉为“20世纪的演说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原来讲话结巴、吐字不清晰,个头又矮,才一米六五,声音也很难听,最尴尬的是在议会下院的最初一次演讲中,他只讲了一半就跑了。他之所以最终拥有举世称赞的雄辩口才,就是刻苦、勤奋、坚持训练的结果。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演讲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时的艰苦训练,练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庆国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书时除了认真备课外,他每天天刚亮就跑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面镜子挂在树枝上,对着镜子开始练演讲,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经过这样的刻苦训练,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他的教学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三十,就在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他的演讲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有名的演讲家。他的演讲之所以成功,也是与他年轻时刻苦练习分不开的。1919年他在清华学校学习,从不间断演讲练习,一旦有所放松,他就在日记里警告自己:“近来学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他坚持练习演讲,在日记里,他写道:“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第二天又写道:“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北京的一月天寒地冻,可他毫无畏惧。几天后又“夜至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第二天又接着“习演说”。闻一多先生正是通过勤奋的练习才提高了自己的演讲水平。
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数学才华超群,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辩才”。他从小就注意培养口才,学习普通话,他还背了四五百首唐诗,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口舌”。
点评:无数的事例证明,口才不好不是天生的,口才具有训练性,好口才可以后天练就。
【演讲视频1-3】口才训练_伟大的演讲家是怎么练习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NDc1NzY0.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四、口才的作用
1. 促进事业成功
口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据一份对深圳市人才市场的求职者展开的一次随机抽样的调查资料显示:当求职者被重点问到“根据你自己的求职经历,你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和口才能力有没有关系”的问题时,认为“很有关系”的占60.7%,回答“有一点关系”的占37.1%,而认为“关系不大”的仅占2.2%。就是说如果按“有关系”和“没有关系”进行类聚,认为求职成败与交际和口才能力“有关系”的占到了97.8%,这意味着与学历和工作经验相比,交际和口才因素在人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社会,口才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人生活是否愉快、事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口才好、善于说话的人受人欢迎。口才好、善于说话的人可以通过语言充分地展露自身的才干,赢得领导、同事、下属的了解、赞赏和信任,帮助其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所说的:“说话和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你如果出言不慎,你如果无理地跟别人争吵,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对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要求。当领导、职员、教师、律师、推销员、采购员的,都要运用语言进行工作,口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当服务员、售货员等也应该能说会道。有些服务员、售货员与顾客发生争吵,除工作方法的原因以外,不善于说话常常是引起争吵的导火线。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具有较好的口才,而且口才越好,其活动天地就越大,成就也就越突出。因而,口才是通向事业成功之路的重要阶梯。
【口才小故事1-6】
推销员的口才
有一家空调厂生产了一种新型空调,要两个推销员同时去推销。其中一个一天卖了30台,而另一个一天却只卖掉了2台。原因在哪里呢?前者在推销空调时,是这样说的:“先生,您忙吗?如果您不忙,我向您介绍我们厂最新生产的空调。这个空调不仅能杀菌,还能过滤空气,能定时自动关闭,自动调温,在现有的空调中,它的质量最好、功能最全、价格比其他同类产品都低,而且保修五年。先生,您不妨试试?”面对这么精彩的介绍,谁能不为之动心呢?而后者却是这样推销的:“先生,您买空调吗?我们这有新生产的空调,可好了,您买吧!”听到这样的介绍,顾客的回答通常是:“我不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产生的效果就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2. 优化人际交往
社会交往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个人交际能力的高低。而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艺术的高低。因为言为心声,舌战便是心战,语言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所以口才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美国人就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来自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依靠他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口才。这种认识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金钱”视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现在美国人又把“舌头、美元、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出人意料的是,科学代替了武器的炫耀,而“舌头”的地位竟未动摇,说明口才是多么重要。美国学者艾略特博士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几十年之后,更是断言:“我认为在一个淑女和绅士的教育中,只有一项必修的心理技能,那就是正确而优雅地使用他(她)的本国语言。”
大连一家电子公司颇有建树的总经理就很清楚这点。他口才了得:普通话准确流利,才思敏捷,反应很快。他不仅对自己从严要求,还要求公司的员工都要会说话、有口才,并把这一条作为招聘的条件和培训的内容。有人问他为何要如此重视口才,他说:“我们公司经营电子产品,总要同天南地北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公司的人一张嘴说话就是满口土话或是辞不达意、语无伦次,那么就会被人家瞧不起,就会有损我们公司的形象,能做成的生意也做不成了……”这个见解确实实在而又高明,它很形象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口才是优化人际交往的利器!
3. 提高综合素质
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塔学院曾对毕业工作不久和毕业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一个问题——“在学校里学的哪一两门功课对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的答案很一致: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语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现实确实如此,当今欧美各国,口才教育非常普及并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源于人们的一个共识,即口才不仅是人在一生追求奋斗中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且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其他几种重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相应得到训练和提高。人们的这一认识,与口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有关。
我们知道,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思维是语言的具体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便是现想、现说,“想”是“说”的基础,“说得好”的前提是先要“想得好”,而无论是想还是说,都必须综合地运用交际者的各种素养和知识。具体来说,在“想”的阶段,首先说话者一方面要考虑说话场合、说话对象的身份和情绪,做到察言观色;另一方面要对相关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求深入了解,从而迅速把握对事物的认识。这就需要调动说话者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其次,口语说话随机性强,而且语音稍纵即逝,不能重复。这就要求说话者快速地启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并针对情况即时做出准确、得体和巧妙的应答,这就需要很好的记忆力和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最后,口语说话要做到表达清楚、主旨明确、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这就需要说话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联想与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说”的阶段,还需要交际者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由此可见,口才是说话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精彩的口才靠的是非凡的智力做后盾。口才提高的过程,也是各种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过程[5]。
【口才小故事1-7】
一个鞋匠的儿子
在林肯当选为总统之初,参议院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的议员都感到很尴尬,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于是,他们就想利用林肯首次到参议院演讲的机会,当众羞辱他。林肯刚刚站到演讲台上,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院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当时在场的所有议员听到这句话,都为自己不能打败林肯却能羞辱他而开怀大笑。笑声停止后,林肯不慌不忙地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员们听后马上安静下来。林肯又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鞋子的艺术。”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所有参议员,说道:“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和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事可以肯定,我无法像他那样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热泪。
点评:面对傲慢的议员,林肯没有反唇相讥,而是自然而然地接过对方的话,承认自己“永远是鞋匠的儿子”并以此为自豪,这不仅使那些想羞辱林肯的议员们没有达到目的,还表现了林肯的平民意识。另外,林肯在这里用了两个假设如果“,不合脚”如果“,需要修理和改善”,从而把议员们拉入回忆之中,让他们再去品味林肯父亲高超的做鞋技艺,并为刚才无情的嘲讽而反省自责。
【演讲视频1-4】阿全朗诵《鞋匠的儿子》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1K7gAw6iP8/?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