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写作的障碍来自哪里

很多人认为学术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即使看了许多写作书,也依然写不好一篇文章。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脱离产量来谈写作水平的提高是“耍流氓”。规则掌握得再好,如果没有经过实战训练,也会渐渐忘记,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我的经验是,在一字一句写出100页硕士论文和200页博士论文,并在导师的指导和反馈下不断进行修改之后,我才感觉我的英语表达能力真的提高了。所以只管去写(just write it),经年累月的写作经验积累是提高的必要条件。

第二,写作指导书本身的一些特点,导致读者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帮助。目前市面上的写作书,大部分都是在讲写作规则(rules),例如“10条简单规则”“10条进阶规则”。这些规则本身是非常有用的,但有时候刚看完的时候觉得很有收获,时间久了发现根本没记住多少(特别是如果没有经过实打实的训练),所以产生了“看过很多书,依然写不好一篇文章”“道理我都懂,就是写不好”的感觉。如果要推荐这种类型的书和文章作为写作入门参考,我推荐《英语写作手册: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 of Style),以及《组织论文的10条简单规则》(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一文(见附录A和参考文献)。

还有一类书从写作的指导思想入手,高屋建瓴,从更高层面阐述学术写作要义,如《结构感:从读者的角度写作》(The Sense of Structure:Writing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它们回答的是写作的本源问题,比如学术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学术写作该写什么?当然,还有一些书旨在提供写作经验上的指导,比如《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How to Write a Lot: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这本小书读起来非常愉快有趣)、《学术写作指南》(How Successful Academics Write)等。

很多年前,我在中山大学给研究生讲英文写作课时,我老老实实地按照写作书讲:前言怎么写,方法、结果怎么写,美国心理学会(APA)规定的格式(即APA格式)是什么样的,也让学生们去看了这些书。但是讲了半个学期,我觉得效果并不好,自己的感觉也不好。学生交上来的文章样子是有了,但语言问题很大,甚至有很多语法问题。学生们在四六级考试中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涉及语法的题目。语法知识在高中基本已经讲透了,为什么中国学生写起论文来,还有那么多错误呢?这说明有些写作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后来,在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学生在写作规则、写作指导思想和写作经验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如何做到有效而精准的表达上存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无法逻辑缜密、有条不紊、用词精确、行文流畅地表达(别人和自己的)观点、描述具体过程和机制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部分人没有专门学习过学术写作。我们在中小学阶段只学过创意写作(比如修辞和抒情,下一章会讲创意写作和学术写作的区别),而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又偏重研究设计、数据处理方面的训练,默认大家都会学术写作了。

(2)由于上一点,导致学术文章很难写好,我们每天看到的文章质量不高。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不好决定了输出也不好。施一公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对于学习写作的建议——每天看45分钟《华盛顿邮报》,这就是个积累语言输入的过程。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记者写的文章无疑比我们写的好多了。在现代社会,大家都适应了短平快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各种社交媒体),看书更少了,深度的沟通和思考也随之减少,这也是我们总是学不好写作的原因之一。

(3)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这是由历史原因和很多复杂的原因导致的。我们的教育就不够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我自己是到了准备GRE逻辑考试时,才发现逻辑如此重要,也如此有趣。它是科研的必备能力,也是写作的必备能力。没有逻辑的文章,读起来没有说服力,行文也很割裂,可读性差。我推荐以下资源,它们能帮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心理学》(这是一本值得读10遍的“神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案件推理公众号“没药花园”,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博士,逻辑非常缜密,读她的案例分析就像在读一篇逻辑精巧的学术论文,非常享受。

2019年春季,我在北大开了一门心理学学术写作课。在这门课程中,我放弃了讲APA格式(自己看书完全能学会),前言、方法的写作也只占了一个课时。我花了大量时间讲语言,讲怎么写句子,怎么写段落,甚至还花了一节课讲逻辑。我把平时修改学生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作为例子,在课上讲解。这门课获得了学生良好的反馈,我自己也感觉很好,每周备课的过程都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我甚至还开了博客,与学生分享写作的感悟。更鼓舞人心的是,许多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获得了肉眼可见的提高。现在这门课已经成为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必修课,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学术写作对于研究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