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虚构Ⅱ:重回73部文学经典诞生之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约婚夫妇》(1827) 意大利伦巴第

Alessandro Manzoni,I Promessi Sposi,Lombardy,Italy

曼佐尼这部经典的成长小说叙述了一个不朽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17世纪意大利的动荡年代,主人公作为乡下的农民,经历了米兰这座城市的洗礼,逐渐长大成人。

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约婚夫妇》的主人公伦佐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从未离开过他出生的山村。但是,为了寻找深爱的未婚妻露琪娅,他走进了大都市。这对爱侣被意图引诱露琪娅的唐罗德里戈拆散了。来到米兰的伦佐得知,露琪娅因感染瘟疫被送去了检疫站。他必须体验这座城市——它的悲剧、危险和难以言状的吸引力,逃离它,然后回归,最后找到了已经痊愈的未婚妻,两人终成眷属。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628年,即该书出版两个世纪之前。这一年的11月11日,年轻的伦佐第一次走进米兰这座城市,当时他正在躲避怒气冲天的唐罗德里戈。1630年8月31日,他再次来到这座城市寻找露琪娅。这两个日期的选择颇有深意,其间正好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面包暴动和大瘟疫。小说叙述了一段个人成长史,描绘了主人公如何面对这个全新的地理环境及其多灾多难的历史,并且在文学想象的版图上留下了一个新的米兰印象,这座城市自中世纪被意大利文学捧上圣坛以来,已经经历了数百年蓬勃的发展。伦佐对于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那超凡脱俗的建筑尺寸比例:

伦佐拾级而上,到了高地,看到平原上高耸的大教堂[6]建筑,仿佛不在城市,而在沙漠里拔地而起。[7]

对19世纪最有名的作家之一曼佐尼而言,米兰不只是《约婚夫妇》的背景设定(小说覆盖了整个伦巴第地区),还是一座再熟悉不过的城市,他的大半生都在这儿度过。他在这座城市出生,他居住的那座赤陶装饰的美丽宅邸仍然保存完好,现在是一座图书馆兼博物馆。包括《约婚夫妇》(首次出版于1825—1827年,修订本出版于1840—1842年)在内,他的全部作品都在米兰出版,他的生活和事业深深地植根于这座城市。米兰对这本书及其故事线的重要性在副标题中就能体现出来——“Storia milanese del secolo ⅩⅦ secolo”(17世纪米兰历史),可惜这一细节被大部分译本忽略了。

小说里,伦佐从远处第一次看到大教堂之后,继续向城市前进,他逐渐分辨出了塔楼,然后看到了一片房顶、一栋栋房子。他走过一长排低矮的建筑,那是被称作“lazzaretto”(意大利语,意为“检疫站”)的医院,然后从现在称为“威尼斯门”的东大门进入米兰城,沿着如今的威尼斯街走向那座杜莫主教堂[8]。

不过,他已经没有机会再往前走了,受到面包暴动的牵连,他不得不赶紧逃跑,被警察追出了米兰城,其间还感染了瘟疫。在经历各种奇遇之后,他终于打听到了露琪娅的消息。他得知她在米兰,再次向这座城市进发。

第二次进城时,主人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次从北边走,通过“名为纳维格利欧[9]的运河”抵达米兰城中心。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事实,是作者从17世纪的史料中精心挑选呈现的。

自那之后,米兰的地图一直维持原样,但城市所处的时代背景却发生了变化。伦佐第一次进城时,他的旅程如同一台时光机:读者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满布尘土的小路将会变成小巷和果菜园;书中描述的浣衣女的小房子很快就会消失;还有一个长了榆树的广场,在曼佐尼的时代已经被一座宏伟的宫殿所取代了。小说中的米兰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其进行重塑的对象,其中包含三个难解难分的现实主义层次:小说人物所处的17世纪米兰、作者所处的19世纪米兰,以及未来的读者即将体验到的米兰。

但是左右两侧是两段弯弯曲曲的路,对面是一堵墙,没有人迹,只不过土坡那里升起一股黑色的浓烟,越往上烟柱越粗,盘旋缭绕,然后在铅灰色的凝滞的空气中消散。[10]

这种流动的背景是混乱的,也是令人不安的。伦佐首次进入米兰时,恰好赶上了一场民众暴动,而他第二次进城,又碰上了现代欧洲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那就是1630年的大瘟疫。这些非同寻常的历史事件让这座城市成了一幅幅末日图景的生动背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画面可能是一驾装满瘟疫死尸的马车——“(尸体)摞得很高,缠成一团”——这一夸张手法呈现的怪诞场景令埃德加·爱伦·坡称赞有加,他在评论曼佐尼文字的力度时恰好提到了这一段,在此作为例证。

最后,当伦佐找到摆脱了瘟疫的露琪娅,这个故事终于圆满了:历经这座城市的灾难、险恶和难以言状的吸引力后,这部小说里年轻、谦逊的主人公完成了他的成人礼,为迎接他的新生活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