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终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朱光耀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
世界金融论坛、金砖智库首席顾问

全球化让世界变成了一个人们可以频繁往来的地球村。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全球化在发展中有前行,也有曲折,但基本保持了不断深化的大方向,为全球的经济、金融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以来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为世界带来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局面,但如今已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是继续向前,还是开逆全球化倒车?这已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加剧了某些“逆全球化”的动向,另一方面也让世界看到了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此时,若理性地极目远眺,可以发现全球化4.0就在前方,它必将坚定并更好地回应当今世界变革的现实和需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责任让它变得更加富裕和美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重要倡议,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能够为全球化4.0树立光辉典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参与其中。“一带一路”正在打造更加富有远见的国际合作理念,并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催生一系列永载史册的、造福人类的工程,不断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世界繁荣,向着人类命运共同的方向迈进。

全球化进程只会向前,不可逆转

从15世纪末起,以新航路开通和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经济全球化到现在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球化1.0)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拓殖民统治的时期,第二阶段(全球化2.0)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的时期,第三阶段(全球化3.0)是一些西方大国力量相对削弱、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的时期。在20世纪后半期的第三阶段中,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和价值链理论的广泛传播,经济全球化取得了爆发式发展。这主要表现为贸易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劳务的全球化,这几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趋势放缓,甚至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美国、欧洲各国等发达国家内部的“逆全球化”势力凸显,尤其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美国优先”策略,先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协定等。跨境人口流动出现明显障碍,以难民为主体的国际迁徙人口攀升,欧盟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反移民浪潮。英国已经启动了“脱欧”进程。国际贸易与跨境投资不确定性增加,2018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3%,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量下降10%左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20年4月1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期由3.3%降至—3%,美国GDP增速由2.0%下降至—5.9%。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给全球人口流动和产业链带来更大冲击,某些逆全球化的表现会更加突出。尽管当前全球化进程面临较大挑战,但其基本趋势不会改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传统经济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国家层面看,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都与国际经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地区层面看,各大洲之间都离不开国际大市场的互联互通;从产业层面看,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业态,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工业4.0”,都离不开全球产业网络;从行业层面看,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都需要利用国际金融大平台。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发展已使经济全球化变得不可逆转,这是任何组织、国家和个人都无法阻止的。全球化是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告诉人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共同的灾难。

全球化4.0是新型全球化的核心动力

全球化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型全球架构体系。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将在未来几十年影响众多行业的产业革命。它将推动全球化迈向新阶段,为此全球需要合作与包容、共同面对,单枪匹马将无法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

未来,传统的全球化道路难以行进,实施保护主义又不可行,唯有走新型全球化之路。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各国应互相开放市场,允许商品、要素和劳务自由地跨境流动,遵循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确保在新型全球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资源流动以及机遇分享中都能实现共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创新将是新型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大国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的技术革命需要全球的分工协作。未来的全球治理模式将超越地域分歧、意识形态分歧与货币分歧,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在助力经济长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及时兑现发展红利,将原有的全球利益共同体凝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益正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历史上,一些典型的基础设施造福了人类,如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隧道等,“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催生一批永载史册的、造福人类的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将产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业只有紧跟国家战略、顺势而为,才能把握发展壮大的机遇,与实体经济实现共赢。“一带一路”给中国金融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金融机构应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新型金融全球化潮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重构商业银行全球网络,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坚持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运输大通道建设的基本原则,全力以赴加大对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和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机构布局,密切跟进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进程;增加“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的网点数量,在欧洲、亚太等发达地区布局较为成熟的银行,充分发挥业务辐射能力。

二是抓住发展机遇,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以交通基础设施、能源设施和国际通信互联互通为核心,重点支持核电、轨道交通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支持农业、轻工业等民生消费产业到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丰富、合作前景广阔的沿线国家投资,支持能源、资源“引进来”,服务国家发展的能源需求。针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外包、投资、运营的建设要求,加大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并购贷款的融资支持。

三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重点支持“一带一路”金融服务需求。为“一带一路”客户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股权投资、基金、航空租赁等多元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积极推动境内外资产证券化及境外债券、股票发行承销,支持中资企业国际化、多元化筹资,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持续提升银行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运作能力,调动全球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构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撑。大力推动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外央行、外汇交易所和清算行等机构的人民币资金运作。积极推动人民币在“走出去”重大项目中的运用,提升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项下的人民币运营和投资需求。优化人民币结算账户、人民币账户透支、人民币贸易融资、人民币现钞调运等服务,改善人民币国际化运作环境。

五是加强全球风险管控,为实现“一带一路”愿景保驾护航。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风险、监管风险等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担保增信工具,缓释和化解“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较高的国别风险。积极推动设立跨境担保机构,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施增信。做好跨境联动业务合规审查,防止境内外合规风险交叉传导,强化对反洗钱行为的检查和管理。

新型全球化呼唤中国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要求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纳入更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充实国际货币体系的动态经济基础,实现全球经济金融再平衡。“一带一路”建设将构建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同开放的新格局,既着眼于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着眼于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经济增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强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亚太区域的经济整合能力与制度性话语权。中国经济金融进一步全球化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新优势。

第一,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贸金融规则。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机制和份额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和中日韩的相关谈判,争取尽快完成协议。同时紧密跟踪国际主要区域谈判进展与动向,全面掌握新一轮国际贸易与投资技术和标准,积极推进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

第二,以全球化视角配置资源和产能。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先导,构建海外产业园区集群,参与跨境或区域战略性项目,以共赢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能重新配置和转移。尽快梳理和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减少一般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限制,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行全球化生产和投资。

第三,创造性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探索多渠道运用外汇储备,创新委托贷款运用和股权投资模式,创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担保基金,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收益。

第四,打造人民币海内外循环圈。以海外工业园区和通信、高铁等大项目融资为支点,在对外投资、对外援助中扩大人民币使用,增强人民币计价、结算及支付的产业渗透度,多渠道扩大海外人民币“资金池”。

第五,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全球服务能力。中资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资金、信息、风险管理等优势,做好内保外贷、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传统产品,打造“贷款换资源”“工程+金融”“投行+商行”等特色业务。

全球化的未来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个别发达国家有愈演愈烈之势,全球经济治理也受到较大影响。全球化在相应时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现象严重,逆全球化现象开始逐渐显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作为代表未来新趋势的全球化4.0无疑为我们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它突出的数据化和共享性为我们创建更公平、公正的世界提供了基础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革新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化4.0的进程已经开始,但与之匹配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过去的治理体系已与现实有一定脱节,因此我们要革新治理体系,以新的智慧提升全球化的新阶段,以适应全球化4.0对全球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其次,我们要继续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尤其是支持数字贸易经济的发展。全球4.0依赖智能数字推动,但这仍需要全球贸易作为载体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因此,类似服务数字贸易的机构和组织就应该被创立,以便达成维护数字贸易的协议。

最后,我们要鼓励更多国家和组织参与全球体系设计。全球化4.0时代,原来国家间物理层面的巨大差距被拉平,互联网提供的虚拟空间为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前提。因此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能够更多听取多方意见,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全球化4.0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重要体现,为此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全球化4.0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现成的实施经验,只有各个主体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最为合理和有效的方案。智库、高校、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创新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