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文学评论与作品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文学论著——文赋

那是在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其祖父陆逊是东吴丞相,父亲陆抗是东吴大司马,文武兼备。这家再添了一个男丁,取名叫陆机。

陆机自幼秉承家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熏陶,他精于诗文,工于书法,还擅长武术。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相貌堂堂。史书《晋书·陆机传》记载说: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晋太康年间的280年,在陆机20岁时,晋武帝灭掉了吴国,陆机的哥哥陆晏、陆景都在战争中死去了,陆机和弟弟陆云也被俘了,后来被流放到了安徽的寿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思想家、儒学家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使儒家思想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第二年,晋武帝见陆机、陆云兄弟年少而富有才学,便动了恻隐之心,就释放了他们,还让他们回到了故乡华亭的昆山。

这个华亭昆山,后来叫小昆山。陆机和弟弟陆云简单修葺了位于华亭昆山北山脚下的陆家旧宅,并在东北坡修筑了一个读书台。从此,他们兄弟二人在这个景色秀美、远离尘嚣的地方潜心攻读,诗文唱和,度过了10个春秋。

在这10年中,陆机兄弟俩博览群书,完成了知识的升华和艺术的锤炼。特别是陆机,他在遍读古今文章时发现了新的问题。

原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文艺观点占了主导地位,当时遵循的是孔子论诗教的理论。到了魏晋时期,文学的地位日益提高,而且把文学创作提高到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并出现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文人辈出,以致形成了“魏晋风度”。

处于这样的文学氛围之中,陆机对整个社会进行深深思考,并决定写一本书,用他的文学实践体会,描述和分析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他的美学美育思想。他把自己的作品取名为《文赋》。

陆机的《文赋》出现,正是文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而得到独立发展之后,是在大量创作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论结晶。

《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了文学批评的议程。《文赋》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全文1700多字,包括序文共20段,每段分论一个中心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文章的起源,文章的构思,文章的写作,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各种问题的特点,文章的毛病,文章的社会作用。

在《文赋》中,陆机提出,情感是文学创作冲动的来由和起点。在艺术想象过程中,许多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辞纷至沓来,所要创造的艺术形象也愈加清晰鲜明。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形成一种特定时期的审美理想。“竹林七贤”为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在《文赋》中,陆机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的作用,认为在构思阶段,则“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情骛八极,公游成仞”,“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表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沉入艺术想象过程中。

礼 在我国古代,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礼节仪式。“礼”作为道德规范,它是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陆机还强调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创作成就的取得同灵感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灵感具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的特征。

在《文赋》中,陆机将文体分为10种文体,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并对这10种文体从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论述。

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主张,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他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在《文赋》中,陆机不仅研究了各种文体的风格特色,而且还从理论上总结了风格的多样化及其形成原因,对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技巧问题也作了很多的分析。

在结构和布局方面,陆机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也就是所谓“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务必使意和辞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在铺陈意和辞的过程中,陆机十分重视意的主导作用,“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以内容为主干,以文辞为枝叶。但是没有华丽丰满的枝叶,也就没有生气,只有枯树干也不能成为一棵活的树。陆机是主张内容和形式统一,情貌一致的。

诔 也称“诔辞”、“诔文”,是哀祭文的一种,叙述死者生平,相当于后来的致悼辞或哀悼文章,起源于西周的赐谥制度,最早有记载的诔,是《礼记·檀弓上》,有文字记录以后,我国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

在艺术风格上,陆机崇尚华丽之美,强调“丽辞”。这反映了六朝时期讲究形式美的新时尚。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以音乐作比喻,提出了5个标准:应、和、悲、雅、艳。

应是指音乐上相同的声音、曲调之间相互呼应构成的音乐美,比喻文学的丰赡之美。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如众弦成曲、众色成彩,做到枝叶繁茂、色彩交辉,而不是偏弦孤唱、独帛单彩。

和是指音乐不同的声音、曲调之间相互配合而构成的和谐音乐美,借此比喻文学创作上丰赡之美要和刚健的骨气相配合。

悲是以音乐上的悲音来比喻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够真正感动人。

六朝 一般指我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期间南方的6个朝代。即三国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6个朝代。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

雅是指和新声、郑声相对立的音乐,指格调纯正。陆机所说的“雅”,主要是指比较广泛意义上的纯正格调之意,而不赞成那种“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的轻浮格调。而且陆机本人对“新声”十分重视,而且积极提倡。因为,在创作中追求新奇是陆机之一大特色。

艳是提倡诗要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美。这是陆机文艺思想中反映时代特点的重要表现,也是他突破儒家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表现。

可以说,陆机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对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技巧问题也作了很多分析。因此,《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特点的最早的一篇专论,在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不仅后来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对陆机的全面继承和发展,而且后来文学理论家挚虞、李充的文体论,沈约等人的声律论,萧统《文选》中的文学观念等,都是在陆机思想的影响下,从某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陆机的《文赋》可谓是旷世佳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地、系统地全面论述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阅读链接

在陆机所在的时代,有一篇著作叫《三都赋》,当时有好多人都在写,包括陆机。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左思的寒门文人也在写《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3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3个国家的概况。

陆机对此很不以为然。当左思历时10年,完成了这本《三都赋》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陆机看完左思写的《三都赋》之后赞叹不已,于是,将自己的《三都赋》手稿烧掉,以示辍笔。再后来便有“洛阳纸贵”和“陆机辍笔”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