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力少
左诗的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在他们那个年代,教师是很吃香的职业,他每天在送左诗上学的路上都会朗诵左诗听不懂得诗句,情到深处,自然是高昂挺胸,字字铿锵有力。
他确实有教师得风范,他得眉宇间是教师特有的执教气息,一般学生见了都会不寒而栗。
他和左诗一起生活,和杜颖家向反,左诗是渴望奶奶得关爱,杜颖是渴望爷爷特有的管制。他喜欢钓鱼,在河边有几位钓友,尽管一把年纪,可钓友门还是赋予了他年轻又有力道的外号--力少。
力少的力字估计取决于他钓上鱼拉鱼的力气,什么青鱼、草鱼、鲢鱼,他通通都能手到擒来。钓友拉不动的鱼也是经常请他帮的忙,至于力少的后一个字,可能来自于他尽管六十多岁,可表现力却如三十岁中年人,他是不喜欢服输的。
每年夏季,河边都会聚集一群爱好钓鱼和看热闹的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带鱼竿和一只不大的塑料桶。
有人开着电瓶车,车上站着一只大黄狗,有人穿着背心,带着草帽,慢悠悠的走来,而力少是来得最早的一位,一是为了强合适的位置,而是他始终认为,先下钩的总是先站住脚的,不管相隔多久,鱼都是会光顾的。
一群钓者坐成一排,每人之间默契的相隔五六米的距离,坐下了,就说明哪个地方暂时就是这人的了,不管上钩的鱼或多或少,别人就只能刚看着了。
关于力少有两件较为人传的事,在学校,老师会把他的事迹拿出来讲给学生听,在家,父母会把他用他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总之,在方圆十里,他的名字不输于三毛和村长四爷。
第一件事,当属他的为人慷慨。力少找钓位如同吃饭一样简单,他来到河边,一眼便能看出哪里适合垂钓,他的眼睛似乎能穿透水底,一眼便能找到鱼最多的地方。
垂钓者钓到足够多的鱼后是不会轻易让出钓位的,一般会一直坐在位置上直到夜深,然后向家人炫耀满满的收获。
力少钓鱼不在多,他似乎更注重钓鱼能否交到好朋友,每次力少还没钓到一会儿,就会有人找上门,带着七分谦卑请求力少能换个位置,很奇怪,不管对方是用如何的语气和自己商量,力少都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第二件事是力少救人的故事,那时候钓鱼热潮还没有兴起,夏日的河岸边仅仅只有力少和几位爱钓鱼的过客,力少那时还没有戒掉吸烟的习惯,他钓鱼经常抽着烟,翘着二郎腿,手里拿着一本武侠小说,那根鱼杆就放在他的大腿上,一丝波动他都会感应到。
几口烟了,腿上鱼竿的波动让老头子不得不从书中世界醒来,在老头子以为是条大鱼的时候,却抬头看见一只脑袋在水里挣扎,老头子二话没说,先是大喊了一句:“来救人命!”随后一头扎进河里,虽说是在夏季,可这长江流下来的水却深不可测,老头子消失在水里,几位钓者闻声看向老头子的方向,只是看见了他一跃而下的身影,他们站起身,向老头子的方向跑去。
落水的是一位女孩,力少之后回忆说:“我就是养闺女的,看见是个女娃就想去救。”
女孩的身体先是在水里上下沉浮了几下,随后被一双有力的双手拖上了岸,力少懂得一些水性和救溺水者的一些方法,力少把手按在女孩的胸口,没两下,女孩便吐出几口河水,接着吐着吐着开始哭出来。
“没事,没事啊。”力少用手拍着女孩的背轻轻的说着,同时转身,用一种斥责自己,也在斥责他人的语气说道:“钓鱼的眼里就只有鱼,连人命都顾着不管了吗?”
女孩的奶奶站在和岸边的茶馆里,她的左手力抓着一把瓜子,嘴巴吧唧吧唧不停的嗑着,刚才她看见力少把一位女孩救上了岸,她的眼睛老了,所以看不清被救上来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孙女,待孩子因为脱离了水的恐惧而痛哭之后,她才确定那就是自己的孙女,于是她把一把瓜子抛向空中,大喊着跑向自己的孙女。
她这一喊,便是喊出了力少家喻户晓的口谕,打牌的和看牌的都围住了力少,都夸他一大把年纪了身体还如此的结实,有人还扒出力少年轻时教学的风范,又都说力少是一名合格的、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民教师。
女孩的奶奶拉住力少的胳膊,连声说道:“左先生,您是太上老君活菩萨,这孙女要是出事,这叫我今后怎么过呀。他们会说杀死她的不是这涛涛长江,而是我这个老太婆。所以我要报答您,您去一趟我家吧,我给您下碗面吃。”
那时候的有个敬土地公公的习俗,习俗上掌勺的厨子会下一大锅的面,面里放上数根麻花和葱花,量管够,每一碗都是敬土地保平安,每一碗都是人们对生活和未来忙,满满的期待。
所以许多老人认为下面请客是一种最高礼节和对客人最大的尊重,力少听到要请吃面,就明白了老人要说的意思,他教书三十余年,什么旧俗习俗在他眼里都是形式上的表现,他是不喜欢有人拿这些怪事来对待自己的。
可老奶奶几乎是连抓带扒,死活要把力少带回家,周围看戏的也是不断在鼓励着力少。
没办法,力少只能去她家吃一顿了。那一晚力少硬是被灌了四个鸡蛋,两大碗面,老奶奶这才放他回家。
之后,力少的名声开始传出村,他的名字也一直徘徊在周边,人们忘记不了他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