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转移视线,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出于各种原因羡慕身边的人,我从小就会。小时候的我又黑又瘦,非常羡慕身边皮肤白净的女生;学习成绩一般,就会羡慕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很早就因为近视开始戴眼镜,也会羡慕那些视力正常的人;我的父亲很少陪伴我,我又会羡慕那些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玩耍打闹的小朋友……
我总是在羡慕别人,还一直把这种羡慕误以为是对别人的嘉许和肯定。直到长大后才恍然发现,我竟然记不起儿时的自己是什么模样,也没有保留童年时期的任何照片,为此,我感到了巨大的失落和悲伤。原来,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羡慕别人,最终却迷失了自己。
1.被比较过的孩子,都会习惯性淘汰自己
习惯性羡慕或者嫉妒别人的人,童年都有被父母比较的经历。父母会经常对你说类似“你怎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安静”这样的话,久而久之,你会从这样的评判中得出“我不如别人”的结论——别人浑身都是优点,我浑身都是缺点。带着这个结论,你的眼睛会变得越来越“锐利”,对于任何出现在你视野里的人,你都会马上看到他的优势,甚至会把别人所有和你不同的地方,都归纳成优点,然后产生自愧不如的感觉,接下来就会开始羡慕他。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循环。
以我自己为例,我有四个姐姐,邻居或者父母的朋友在提到我家时都会说我们几个孩子是“五朵金花”。我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也因为这样,我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比较之中,并没有享受到老幺的“特权”。
我一出生就像只乌骨鸡,又黑又瘦,父母叫我的时候总是喊“丑丫头”,语气里并没有嫌弃,反而是想表达他们对我的亲昵,但这还是让我觉得很受伤。加上我从小就营养不良,注意力也总是不能集中,去医院的次数比姐姐们加起来的都多。在家里,我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父亲一直不吝啬对几个姐姐的夸奖,母亲也时不时提到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我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对自己说:“我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我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来鞭策自己,结果发现,我到二十岁也没有变成那些优秀的别人。
2.羡慕别人,就是在攻击自己
以前,我把羡慕当成一个正向的词语,一方面表达出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励自己,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说,羡慕可以被当作一个双向的词语:一方面,的确在夸赞别人“有”;另一方面,是在攻击自己“没有”。这就相当于你绑住自己的双腿,又希望自己可以快点跑起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认知上的束缚,从童年到青春期,甚至包括之后的很长时间,我都过得很消极,并且很痛苦。我每天都在自我博弈中消耗能量,一方面希望自己像别人,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做不到而无比沮丧。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自我折磨中,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我的一个读者蓉蓉也是如此。三十岁的她在找到我咨询的时候,还深陷于“不如别人”的痛苦深渊。她和我用视频沟通,在看到我的样子时,就马上对我说:“周周老师,你的脸圆圆的,好有福气的感觉。你看看我的脸,很尖,我听说尖脸是凶相啊。”这样的开场白,让我有一些惊讶,正应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原来以为优点都是别人的,其实在别人眼里,我们何尝不是那个“优秀”的别人。
我问蓉蓉:“那你除了担心你的脸,还有什么困扰吗?”
她回答:“还有好多,我到现在都没有结婚,可是我那些朋友连孩子都有了;我还在租房子住,但我一个姐姐都买第二套房子了……”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自己的问题,而且每一条都透露着被比较的挫败感。这时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沉溺于对别人的羡慕而惹的祸。聊过之后知道,蓉蓉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没有得到想象中无尽的宠爱,父母反而没少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较。就算她考了98分,父母还是会用考满分的同学鞭策她:“你下次要像他一样考满分,这才够优秀!”
刚开始听到这些话,蓉蓉还很不服气,用顶嘴的方式和父母进行对抗。听得久了,她不再怀疑父母的用心并自动得出了一个结论——别人的确比我好。于是,她把自己打败了。从此,她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几次恋爱的失败,居然都是因为怀疑自己眼光不够好。蓉蓉说:“我真是个没用的人。”
听她说出这句话,透过屏幕,我仿佛都能看到她内在的那个孩子在无声地哭泣。于是我换了角度提问:“你能说说你对自己满意的地方吗?”
蓉蓉停了大概半分钟,然后说:“我庆幸自己过得这么糟糕,还没有得抑郁症。”
这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对她说:“我可以证明你是个开朗而且积极自救的人。”听到这话,蓉蓉眼睛一亮。
3.停止膜拜他人,开始细看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
我是二十四岁离开家乡的,所谓离开,就是从老家湖南只身来到上海。后来发现,这是我从小到大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我终于开始看到自己。一直以来,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当然也包括我的几个姐姐,加上我已经习惯了自我贬低,这些无形的压力让我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当我来到上海之后,我发现一切都变了,我开始收获了很多的赞美和欣赏,也有来自周围朋友的鼓励和肯定。
朋友知道我有晚上看书的习惯,会对我说:“你这么爱看书,真是难得呢!”看到我下厨为她们做饭,会夸奖我:“色香味俱全,你的手艺真不错!”甚至她们看到我穿着普通的牛仔裤,都会啧啧称赞:“你的腿形又直又细,真是太好看了!”有这样的一群朋友,我就像做梦一样,每天生活在赞美中,心里不禁怀疑,这是真实的吗?直到有一天,我去一家理发店,才愿意相信我是真的足够好的。
我让理发师帮我修剪齐刘海,理发师的话让我诧异,她说:“你的额头很好看,为什么要遮住呢?很可惜的。”
那一刻,我竟然有一种“眩晕”的感觉。我的额头有点高,在妈妈的眼里就是造物主的败笔,为了遮住我的这个她认为的缺憾,从小到大,妈妈只允许我保持一个发型——齐刘海的童花头。在这样的影响下,我恨透了我的额头。当理发师告诉我“你的额头很好看”时,仿佛有一扇窗户在我的眼前打开,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或者说,重新找回了原本就足够好的自己。
4.像欣赏宝物一样欣赏自己,你就会像宝物一样珍贵
羡慕的本质是看不到自己。习惯羡慕他人的人,经常会选择“以卵击石”,拿自己的缺点去碰别人的优点,收获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沮丧。而改变这样的状况,说来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转换能量,把目光从他人身上真正收回来,重新聚焦到自己身上就可以。
以我自己为例,我受够了自怨自艾的生活,并决心要改变现状,而那个起点就是那次理发师对我额头的赞美。这是我开启自我确认机制的契机。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这个被我深藏了三十年的额头都可以被如此赞美,那我就有理由相信,我身上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无可挑剔的。所以,在三十岁那年,当我把宽大的额头露出的那一刻,我开始真正地接纳和欣赏自己,再也没有羡慕过任何人。
记得后来妈妈曾问过我:“女儿,你为什么非要露出大额头呢?”要是放在过去,我可能马上会想办法遮住,但当时我对妈妈说:“因为我爱这个额头,里面充满了智慧。”妈妈居然立即为我的解释感到骄傲!
而前文中提过的蓉蓉,在和我沟通之后,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泥潭”。根据她的问题,我当时建议她每天都写一篇自我欣赏的日记,每天记录自己十个以上的优点。蓉蓉一开始觉得很为难,但是在坚持十天以后,她对我表示“抗议”:“老师,我根本不止十个优点,我有一百个!”听到蓉蓉说话的声调我就知道,她已经活出自己了。在那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听到了她谈恋爱并已经结婚的好消息。
当你停止和他人比较,并且愿意多关注自己时,你所有的优点就会像阳光下的贝壳,自动浮现出来并闪闪发光。你过去所认为的缺点,都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特点。你不必羡慕任何人,因为你已经足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