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于思想的乱谈
某刊有个“专题笔谈”的栏目,之六的专题是“思想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栏目主持人来信说,已定提笔而谈者有我。我一向视编辑大人的命令同于最高指示,何况我的一本将编成的小书正求她捧场,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纵使有畏难情绪,也只好拿笔。畏难,还有下笔之前的,是许多作文教程说的先审题,也不容易,比如先啃后一半,何谓“精神文明”,尤其后边还有“建设”?唯恐街头巷尾的人讥我为鸡蛋里挑骨头,不敢问,且闭门造车。建设门户太大,宜于过而不入,只说精神文明。大而抽象的新潮术语我怕,想用太史公“此言虽小,可以谕大”法,比如一个非高高在上者,罄阮囊中所有,买了一幅山水画,悬之壁间,而不走入某酒家去吃天鹅肉,又比如还是这一位,到商店买了点什么,给大票,找了钱,回家之后数,发现找多了,纵使路不近,已经很累,还是送回去,这之后还要加个“假”如,举国上下,都像这一位,就可以算是“精神文明”而且“建设”了吧?姑且假定这样理解不错,可是还有前一半,“思想道德”,闭门造车不成了,因为我吃了些进口食品,得了喜“分析”(季羡林先生说,东方重综合)的病,审题,拿不准应该理解为“思想的道德”还是“思想和道德”。问命题人,说是中间可加“和”。这就一分为二,多了一倍,幸而命题人还加说一句,是与制艺文有别,沾点边就成。决定谈“思想”,只求沾点边。
依顺口溜习惯,“思想”后边会随来点什么,如思想自由、思想问题、思想改造之类。建国后差不多三十年,思想自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而且不只此也,比如天上说《红楼梦》是反封建的,你说俞平伯的“空”不错,就有沦为“反”的危险,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就只好放弃思想自由。不愿放弃呢?就成为思想问题,所以需要改造成为同于“寡人”。改造是以人力反天然,如缠小脚就是典型的,会伴来痛苦。避免痛苦之道,据所闻,五十年代初有一位某公是最高的,他说他不需要改造,因为他“没有”思想。如果他的自我评断属实,那他的所有就成为《庄子·应帝王》的“混沌”境界,善哉善哉!可惜的是,这理想的境界,连庄子也修炼不到,如他还在濠梁之上,与惠子辩论人能不能知鱼乐的问题,可见他还是有思想。幸而他生在“处士横议”的时代,头上没有英明领袖,有思想也就可以不改造。我就不同,生也晚,望混沌之道而未之见,又因为早年念了些小红书之外的书,以致思想不能纯正,急需改造。不幸是改造了近三十年,其中还有集中的干校一段,我还是未能改信“君王明圣”一类的鬼话。这要怨上帝(假定有),造人,头脑里给装个“理性”,而且加说一句话,是“只能听它的”。
没有思想,难能,“率性之谓道”,只好任其自然,思而且想。怎么想?如上面所曾说,两条路:一条,听天上的;另一条,听理性的。两条路可以合,但经常是不合。举实例说,天上说人多力量大,马寅初的担心错了,家家大炼钢铁可以加速建设,富国强兵,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反科学的胡思乱想,由理性作主就不会信受奉行,不信不行,也就不会闯祸,悔之晚矣。这情况可以使我们悟出一种大道理,是:思想有大用,是能够分辨是非;思想自由更有大用,是经过争论、对比,可以更准确地分辨是非,并避免一误再误。
由以上的述说可以推论,讲精神文明建设,虽然要由多方面努力,其中重要的一项却应该是,把所有正常的成年人都教养成“能”思想的人。“能”指能分辨是非;只是“有”就不然,也可能是天上说什么就信什么,甚至更下,相信《易》卦和《推背图》。求人人能思想,也要多方面努力,不容易;容许人人自由思想,不报以鞭子或帽子,也不容易。但在这类的大事上,我们无妨相信王阳明的乐观理论,既已“知”之,“行”必随之而来,实现之日也许不会很远吧?写至此,像是还有些悦耳的话可以说说,忽然想到编辑大人的“最高指示”,“以一千五百字为宜”,算算,不多不少,一千五,只好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