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肠胃的基础知识
1.认识我们的胃
胃是食物的贮运场和加工厂,也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食物进一步被吸收。胃主要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被胃蛋白酶消化为多肽。
(1)胃的生理特征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食物从口入食管再进入胃,经过胃的研磨、搅拌,进行初步的消化之后,必须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于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胃肠虚实更替的状态。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胃的肌肉运动参与完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胃蠕动。
胃液的分泌是帮助消化的得力助手,胃喜润恶燥,在胃进行消化的过程中,只有胃液分泌充足,濡润食物,才能帮助消化,五脏六腑才能得到滋养。若胃液分泌不足或受到消耗,则燥气横生,出现口干舌燥、腹胀、便秘、口渴等症状。胃腺分泌胃液,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00~2500克,胃液的主要成分为胃酸、胃酶、电解质、黏液和水。胃液分泌分为基础分泌(消化间期分泌)和餐后分泌(消化期分泌)。基础分泌时胃液分泌量很少,酸度低;餐后分泌时胃液分泌量明显增加,而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2)胃的生理功能
运输及排空功能:食物一旦进入胃内可刺激胃蠕动,起始于胃体上部,逐渐向幽门蠕动。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使食物形成半液状的食糜。食糜进入胃窦时,胃窦起排空作用,将食糜送入十二指肠,由此完成胃的最后一项工作。
接受功能:食物经口腔、食管进入胃内,如果胃的贲门功能发生障碍,食物就可能难以顺利进入胃。
储存功能:胃是一个舒缩性很强的器官。当食物进入胃内,胃壁随之扩展,以适应容纳食物的需要,这就是胃的储存功能。不仅如此,胃壁还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使胃内的压力与腹腔内的压力相等,当胃内容量增加到1500毫升时,胃腔内的压力和胃壁的张力才有轻度的增高,这时就感到饱了。防御功能:胃的黏膜屏障、胃酸、分泌型免疫球蛋白G(IgG)、A(IgA)以及淋巴组织等,可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异物的侵入。
杀菌功能:胃液中的胃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病菌,减少胃肠道疾病。
消化功能:食物进入胃内,在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
(3)胃健康的标准
·饭后无胃部泛酸的现象
·无腹胀现象
·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的感觉·无胃部胀气的状况
·胃部无明显的烧灼感
(4)常见胃病及症状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胃下垂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
胃下垂的原因: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
主要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胃下垂病程比较长的人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并发症,少数人甚至出现忧郁的症状。
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大多数是由胃部有炎症和胃酸刺激所引起的。
胃痉挛的原因:饮食不规律可能增加胃痉挛的危险性,暴饮暴食、生冷、辛辣、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可引起胃痉挛的发生。长期吸烟者的胃痉挛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破坏胃酸分泌的自身调节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胃痉挛。还有其他环境因素和身心因素都可导致胃痉挛。
主要症状:上腹痛、突发性剧烈腹痛、呕吐。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它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常见的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大量饮用刺激性物质如烈酒、浓茶、咖啡等,长期服用药物,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X线照射,环境变化、精神紧张等。
主要症状: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泛酸、腹泻、呕血、黑便,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和化脓性,以单纯性最为常见。
急性胃炎的原因:食用过冷、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过于粗糙的食物、药物,酗酒,细菌病毒感染等。
主要症状:上腹饱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腹泻、发热,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胃出血
胃溃疡患者进食烈酒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起患部出血,或者在精神上受到较大的刺激,致使原本将破未破的血管充血从而导致胃出血。
主要症状:多以呕血和便血为主,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现象,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呕血前有恶心感,便血前有便意,便后有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无力、血压下降等症状。
胃结石
胃结石是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结石。
胃结石的原因:由于食入的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
主要症状:胃石形成后,大多数病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钝痛,泛酸,烧心;部分病人可并发胃溃疡;1/3胃结石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活动的硬质包块。
2.认识我们的肠
肠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道,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肠道包括小肠、大肠两段。小肠主要进行大量的消化和吸收工作,营养物几乎全部在小肠内吸收,而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大肠只吸收一些水分和矿物质。
(1)肠的结构与功能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由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大肠的清理如同水龙头原理,可以整顿整个肠道,修复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的毛病。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小肠的毛病。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并且细菌进入人体各处的主要途径就是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所以肠道的健康取决于肠道的活动性,这些病菌会受到肠内有益菌群的抵抗,不能在短时间内侵入人体其他的循环,很快就随着大小便排出体外,保护人体不易生病。
(2)怎样查看我们的肠道是否健康
·消化吸收良好。进食之后没有腹胀腹痛的感觉。
·排便频率、重量、大便颜色和形状都正常(不腹泻、不便秘、大便呈香蕉状)。
·肠道不易被感染,没有肠道过敏症状。
·自身排毒功能正常。人体肠道内有充足的活性益生菌,能够进行排毒。
·无缺乏维生素的现象。肠道内益生菌发酵能够促进营养吸收,制造维生素。
·无口臭现象。口臭有时是肠内异常发酵产生,大肠进入血液的气体被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一起从口中排出时,就会导致口臭。
(3)常见肠病及症状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引起急性肠炎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如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等;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弓形虫等;饮食被污染或暴饮暴食;抗生素滥用。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中毒性肠扩张、息肉增生或癌变。
大肠癌肠息肉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中期会逐渐出现症状,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多见于男性。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