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2015-2050

由于最新版本的Maddison和PWT数据库分别更新到2016年和2014年,为了预测区间的一致性,我们设定2014年为预测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初始年份,2015-2050年为预测区间。首先根据已有文献关于开放经济体的界定和中国2014年相对人均GDP数据,我们从113个经济体中,识别了5个与中国内地处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开放可比经济体,分别是日本(1953)、新加坡(1960)、中国香港地区(1960)、中国台湾地区(1978)及韩国(1984/1986)。表2.2给出了根据Maddison 2018和PWT 9.0识别出的开放可比经济体的具体信息。

表2.2 中国内地可比的开放经济体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Penn World Table 9.0.;作者计算。

5.1 预测中国人均GDP潜在增长率:2016-2050

如前所述,我们利用中国内地可比的开放经济体的历史数据,即日本(1953-2014)、新加坡(1960-2014)、中国香港地区(1960-2014)、中国台湾地区(1978-2014)和韩国(1984-2014),首先估计参数μ和θt。根据模型设定,我们采用非线性NLS的方法通过数值迭代得到估计参数。表2.3给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第1-3列是采用Maddison 2018的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第4-6列是采用PWT 9.0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为减少模型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我们分别用滞后一期的变量进行回归。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采用了聚类到经济体的标准误。

表2.3 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聚类到各经济体的稳健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第1列和第4列中的μ是利用可比经济体的历史数据估计所得。第2列和第5列,以及第3列和第6列中的μ分别根据Maddison 2018中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设定为μ=0.023和μ=0.020,其他参数是用NLS方法通过数值迭代所得。

表2.3的第1列和第4列表明,根据五个可比开放经济体的历史数据,估计得到的美国人均GDP的增速大致在2.62%—2.75%。有意思的是,根据Maddison 2018中美国的历史数据,两次危机之间,即大萧条后到美次贷危机之前(1935-2006),美国人均GDP平均增速为2.68%。而这个经济增速正好落在2.62%—2.75%这一区间内。我们根据可比经济体历史数据估计的美国人均GDP的增长率,与美国两次危机之间的现实人均GDP增长率是吻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模型较好的稳健性和拟合效果。

美国稳态的人均GDP既可以从追赶开放经济体的历史数据中估计得出,也可以根据美国历史数据直接设定,以作为不同情形分析的基础。根据美国历史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次贷危机之前,即1961-2006年美国人均GDP的平均增速为2.28%;战后到最近,即1961-2016年美国人均GDP平均增速为2%。因此,在表2.3的第2列和第5列,以及第3列和第6列,分别将μ根据美国历史数据设定为2.28%和2%,然后根据可比开放经济体的历史数据估计βi。表2.3各列的估计结果均表明,人力资本和城市化率的估计参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会显著提升追赶经济体吸收来自领先经济体的知识溢出、接受技术转移从而提升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估计参数显著为负,说明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两个比例上升,会降低追赶经济体吸收和掌握来自领先经济体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这些估计结果与增长理论和经验证据是一致的。由于按相对人均GDP衡量,这些开放经济体的初始值与中国2014年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根据增长收敛规律,我们将θit的拟合值按经济体进行算术平均,作为中国2015-2050年这一阶段收敛率的预测值。图2.6给出了分别利用Maddison 2018和PWT 9.0,在美国人均GDP增长率μ=0.026的情形下,估计的收敛率的动态变化轨迹。估计的收敛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形状,说明随着追赶经济体逐渐接近领先经济体,收敛速度开始由升转降,这支持了Barro和Sala-i-Martin提出的由于不断上升的学习、消化和创新成本而导致的有限条件收敛理论。

图2.6 收敛效应的动态变化(2015-2050)

注:结果基于美国人均GDP高增长率(u=0.026)和高生育率计算。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Penn World Table 9.0;作者计算。

在得到μ和θt后,结合中美人均GDP的初始值,可以计算预测区间内中国人均GDP的增长率。图2.7给出了利用Maddison 2018数据估计得到的2015-2050年人均GDP增长率。表2.4汇报了2016-2050年每5年人均GDP增长率的平均值。预测显示,μ=0.020的情形下,中国的人均GDP将从2016-2020年的6.39%—6.51%逐渐下降为2046-2050年的3.48%—3.55%。μ=0.023(μ=0.0262/0.0275)的情形下,中国人均GDP的增长率将从2016-2020年的6.49%—6.64%(6.61%—6.66%)逐渐下降为2046-2050年的3.78%—3.86%(4.17%—4.19%)。

图2.7 中国人均GDP潜在增长率(2015-2050)

注:Low、Medium和High分别表示在美国人均GDP增速为2%、2.3%和2.6%三种情形下中国人均GDP增速。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作者计算。

表2.4 中国人均GDP潜在增长率5年平均(2016-2050)

单位:%

注:表中结果分别为μ=0.020,μ=0.023,μ=0.0262(第5列),μ=0.0275(第6列)情形下中国潜在人均GDP增长率的5年平均值。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PWT 9.0;作者计算。

5.2 中国GDP潜在增长率预测:2016-2050

GDP潜在增长率可以分解为人均GDP增长率和总人口增长率。本章中人口的预测数据来自联合国人口展望2017。联合国人口展望在不同的生育率情形下预测了各国人口,即低生育率、中等生育率、高生育率、固定生育率和即时替换生育率。其中,高生育率情形下的总和生育率比中等生育率情形下高出0.5个百分点的出生率,而低生育率比中等生育率低0.5个百分点的出生率。

图2.8描述了中等生育率情形下预测的2015-2050年中国和美国的总人口。如图所示,中国的总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42亿的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050年总人口将下降到13.71亿人。然而,这一时期美国总人口预计将以每年0.57%的速度增长。图2.9描述了在三种不同生育率情形下预测的2015-2050年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可见,在低、中、高三种生育率情形下,中国总人口将分别在2022年、2030年和2045年转为负增长。可以确定的是,老龄化导致的中国总人口下降,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挑战。

图2.8 中美总人口对比(2015-2050)

注:此表中人口数据为中等生育率情形下的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联合国WPP 2017数据库;作者计算。

图2.9 不同情形下中国人口增长率(2015-2050)

数据来源:联合国WPP 2017数据库;作者计算。

通过加总人均GDP潜在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情形下中国未来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预测。为节省篇幅,我们这里考虑三种情形,即低情形(μ=0.020和低生育率),中等情形(μ=0.023和中等生育率)和高情形(μ=0.026和高生育率)。图2.10展示了这三种情形下2015-2050年中国GDP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值变化。在此期间,低情形下中国的潜在GDP增速预计从2015年的6.70%逐渐下降为2050年的2.46%。中等(高)情形下中国的潜在GDP增速预计从2015年的7.06%(7.09%)逐渐下降为2050年的3.22%(3.98%)。附录表A2.2列出了2015-2050年分别用Maddison 2018和PWT 9.0预测的每年的中国潜在GDP增长率。

图2.10 中国潜在GDP增长率(2015-2050)

注:Low、Medium和High分别表示低(μ=0.020和低生育率)、中(μ=0.023和中等生育率)、高(μ=0.026和高生育率)三种情形下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作者计算。

表2.5给出了分别用Maddison 2018和PWT 9.0两套数据得到的每5年中国潜在GDP的平均增长率。在低情形下,2016-2020年、2021-2025年、2026-2030年、2031-2035年、2036-2040年、2041-2045年及2046-2050年,中国潜在GDP平均增速分别为6.66%、6.51%、5.78%、4.90%、4.01%、3.28%和2.66%。在中等(高)情形下,平均增速分别为6.96%(7.20%)、6.88%(7.20%)、6.24%(6.66%)、5.42%(5.91%)、4.59%(5.18%)、3.94%(4.62%)和3.39%(4.16%)。2016-2050年,中国潜在GDP的平均增长率在低、中、高三种情形下分别为4.83%、5.35%和5.85%。

表2.5 中国潜在人均GDP增长率5年平均(2016-2050)

单位:%

注:低、中、高三种情形分别表示μ=0.020和低生育率,μ=0.023和中等生育率,μ=0.026和高生育率。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Penn World Table 9.0;作者计算。

5.3 中国经济的收敛与预测效果

中国经济规模将在何时超越美国?根据IMF的测算,2017年中美GDP分别达到12.24万亿和19.39万亿美元。按照我们对GDP增速的预测,在低、中、高情形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分别在2028年、2030年和203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图2.11显示了中等情形下按市场汇率衡量的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如果世界经济保持年均增长3.55%(1960-2016年的年均增长率),根据预测结果,到205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达到24%。

图2.11 中美经济规模预测(2017-2050)

注:中等情形(μ=0.023和中等生育率)下,按市场汇率衡量的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作者计算。

然而,开放经济体的赶超过程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GDP增长率均向领先经济体收敛的过程。人均GDP通常用来衡量相对的发展阶段以进行国际比较。基于Maddison 2018的预测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在高情形下,以2011年国际元衡量的中国人均GDP预计由2015年的11944美元上升到2050年的87099美元。图2.12描绘了2015-2050年这一阶段中国相对人均GDP的预测值。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24%,经过35年的追赶,在高情形下将达到美国的66.4%,在中、低情形下,由于美国的人均GDP增长率相对高情形要低一些,中国人均GDP将分别达到美国的70.1%和72.1%。在高情形下,到2050年,中国相对美国的人均GDP大致上相当于2007年的西班牙(66.4%)、2013年的意大利(65.1%)和新西兰(64.5%),以及2014年的韩国(66.7%)。

图2.12 中国相对人均GDP变化(2015-2050)

注:Low、Medium和High分别表示低(μ=0.020和低生育率)、中(μ=0.023和中等生育率)、高(μ=0.026和高生育率)三种情形下中国相对人均GDP的预测。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作者计算。

然而,根据IMF发布的2019年国际经济展望,按照市场汇率衡量,2018年中国人均GDP(9608美元)为美国(62606美元)的15.3%,按照预测的人均GDP增长率,到205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美国的4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是中国在未来二30年成功收敛到高收入国家的前提条件。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一个极端的情况是,中国完全切断与美国的经贸往来。在这种情形下,上述分析框架不再适用,而改革开放前的平均增长率可以作为未来30年平均增速的一个参考。根据Maddison 2018数据库,中国在1950-1977年这一阶段,人均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6%。关闭与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将会导致经济遭遇“硬着陆”。假设未来30年美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为2%,在这种情形下,中美两国人均GDP预测如图2.13所示。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的比例,将由2015年的23.31%上升为2050年的31.02%。

图2.13 封闭经济情形下中美两国人均GDP(2015-2050)

注:在本图中,假定2015-2050年,中美两国人均GDP增速分别为2.86%和2%。

数据来源:Maddison 2018;作者计算。

实际上,中国尚未真正面临去全球化,完全对外关闭市场的极端情形也不可能发生。不过,随着中国进一步的追赶,中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将成为常态。因此,中国未来30年的增长前景,应介于封闭经济情形与基于开放经济体增长收敛框架做出的预测二者之间。

最后,为检验我们模型预测的效果,我们对比了2015-2018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与相应的预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6.9%、6.7%、6.8%和6.6%。我们发现,我国GDP的实际增长数据,落在了模型预测的低情形和中情形GDP增长数据的区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根据开放经济体增长收敛模型进行的样本外预测的可靠性(见图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