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
《纲要》强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对历史上劳动人民的道德遗产是要批判地继承。虽然不同时期道德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历史上的道德遗产仍不乏具有对我们起积极作用的东西。
1.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悠久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合理的、进步的道德观,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如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头等大事来考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强调要“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友好。有道德修养的人总是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在人与国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德治思想主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而维护国家的利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强调“尽物之性”、“斧斤以时入山林”,反对乱砍滥伐。这些道德观念都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值得我们总结、继承、借鉴和发扬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传统道德是在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必然要带有时代的烙印。它的内容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和时代特征是不完全相适应的,因此,对传统道德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简单地搬来就用,而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传承。
2.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如艰苦奋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珍贵精神财富,必须继承并发展。
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其中最光辉、最值得我们记取的可以说是延安传统。
延安传统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延安时期,在众多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展示出来的优秀品德。如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热爱祖国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为民造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精神等。
当时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共产党人身上体现出种种优秀品德,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有关,与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有关,与逆境的激发砥砺有关,同时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有关。
党在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形成一种优良的道德风尚,还与一大批身居要职的党的领导人的表率作用有关。孟子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朱子说:“上行下效,捷于影响。”道德行为的表率作用,西方学者称之为“骨牌效应”,一张骨牌倒下,会碰倒一连串骨牌;一个善或不善的行为,会在社会上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党风之所以优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居于领导地位的人体现出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这种风范的影响,远非文字宣传品所能相比,是形成一定时期的社会道德风气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在继承延安精神时,所应该记取的。
社会主义是在继承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也能够而且必须继承人类社会在道德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道德规范体系更趋丰富和完善。
3.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其内容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需要的反映。因此,随着社会形态的变更,社会道德内容也会发生变化。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复杂,社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必然会随之发展和升华。
新时代的社会道德,既要包含和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约定俗成的内容,又要创造和概括出为现实所需要的明文规定的要求,“与时俱进”。
例如,当人类还不知道烟草为何物时,没有吸烟的嗜好,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对吸烟做道德上的规定。但随着吸烟习惯的流行,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程度了解的加深,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公德规定就应运而生了。这无疑是道德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当社会还没有互联网时,就不会有“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议题,但互联网已经蓬勃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常态时,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就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因此,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在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