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eb前端设计
1.1 Web前端概述
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相关应用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快速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的需求。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资源共享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开发基于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软件系统来实现,这种模式需要分别为用户端主机和服务器开发两套应用程序,运行维护的成本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网页提供给用户,用户端只需要一款浏览器软件即可,不需要为用户主机开发专用的软件,服务的提供方只专注于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这就是B/S模式(Browser/Server,浏览器端/服务器端)。B/S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资源共享方式。
基于HTTP协议运行的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是B/S模式的底层支撑,WWW简称为Web,亦指我们通常所说的网页。Web的运行包括两部分:前端与后端。通俗地讲,Web前端是指用户在浏览器中能够直观看到的某一网页的界面,它的作用是除了向用户呈现合理、美观的网页内容外,还提供用户与网站服务器端进行交互的功能,如点击按钮、链接等。Web后端即网站的服务器端,在收到用户通过前端发送来的访问请求后,服务器端会自动调用和执行相关程序,如进行数学运算、操作数据库等,并将程序执行结果返回给Web前端。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Web前端负责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Web后端则重点负责网站业务逻辑的实现和数据的调度。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普通PC和笔记本电脑性能的快速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Web应用将业务逻辑的处理也交由客户端浏览器实施,服务器端仅提供必要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调度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担,提升了网站的访问效率。
Web前端设计是指网站界面的设计,主要通过HTML、CSS和JavaScript三种技术实现。其中HTML负责提供网页的结构与内容,CSS负责对内容进行修饰,JavaScript负责提供适当的动画效果、用户网站交互功能等,这三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支撑Web前端的正常运行。
早期的Web页面基本上是纯HTML静态网页,仅提供广播式的信息发布,被称为Web1.0时代,其特点是数据流量大;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Web页面的内容与功能日趋丰富,其特点是互动性较强;目前,Web3.0的概念已经出现,它的本质特征是多种数据被整合利用,页面的智能性高。
Web前端开发是一个发展活跃的领域,围绕页面效率的提升和功能的丰富,新的开发技术不断涌现,开发模式层出不穷。2006年出现的jQuery框架大大提升了JavaScript语言的开发效率,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2009年诞生的Angular.js技术首次提出前端的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将网页内容呈现与业务逻辑的处理分开,提升了开发、调试、运行等的效率;2013年React.js框架出现,它利用组件化的开发思想,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而且拥有较高的执行性能;2014年,一款轻量级的渐进式前端框架Vue.js正式发布,它只关注视图层,学习门槛低,且在很大程度上综合利用了Angular.js和React.js的优点,因而受到较多关注。从上述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Web前端开发技术的变化基本上都围绕JavaScript语言展开,因此JavaScript语言在Web前端领域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