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天下足球》,球迷记忆的信标

因为疫情的缘故,2020年,《天下足球》的编创团队被无米下炊的困境“逼”出了《豪门恩怨》特别企划。随着节目的播出,时光闪回,记忆倒带,思绪的闸门频繁打开。

我常常发现,有些时代久远的比赛,录像画面已经粗糙斑驳,但在自己脑海里却异常清晰,清晰到有时我不仅可以回忆起比赛中的细节,甚至能够想起那个观赛的夜晚清风把盏谁与共。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关于足球的记忆,越晚近的比赛反而印象越浅。就比如2018年的世界杯,诸多细节已经模糊。两相对比,时间线的矛盾让人恍若置身诺兰的电影世界。

直到五月里,“后浪”“前浪”的词组攀上热搜,难免暗自比对。抬眼一望,40岁就在下一个转角等我;低头一瞅,自己已经站在青春的尾巴尖上。

我恍然觉悟,为何关于足球越遥远的记忆越清晰。并不是足球世界里“往事不如烟”,而是那些记忆属于足球,更属于青春。两相交织嵌合,那些被足球丰盈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记忆里定格。

是啊!青春,这是足球世界里最美好的词汇。球场上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每一代球迷,都有自己的精神图腾。

我是80后,第一次看球是1994年世界杯。刻在我足球记忆最深处的画面,永远是那年决赛分出胜负的瞬间——垂头叉腰的巴乔和双手指天的塔法雷尔,一念之间,悲喜两重。正因如此,那个有马尾辫的悲情英雄,是那些年我追过的球星。

当然,比起球迷里的“前浪”们,我无缘亲见贝肯鲍尔“独臂”驰骋、马拉多纳连过五人,听着这些传奇的故事,难免心怀“君生我未生”的遗憾。

而身边的“后浪”球迷们,他们的青春记忆是梅罗争霸的双骄时代,是横空出世的姆巴佩、哈兰德,多么令人羡慕。

同时,传播方式的变化让“后浪”们越来越多地捧起Pad和手机,用小屏看球赛。媒体环境如此变化,让我们这些电视出身的传媒人对未来常怀“君生我已老”的担忧,于是拼命地“不待扬鞭自奋蹄”。怀揣最大的诚意和敬畏,对待节目的每一次出品。

幸而足球世界里,经典终成永恒。

《天下足球》在过去20年间,忠实记录着球场上那些经典的瞬间,那些闪耀的名字,用影像定格他们驰骋绿茵的样子,也因此成为了一代代球迷足球记忆的信标,定格了我们有足球相伴的青春。

适逢《天下足球》20岁生日,节目组为您呈上这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球星III》,书中的40位球星,从里杰卡尔德、莱因克尔这样的“前浪”,到范戴克、德布劳内这样炙手可热的“后浪”,加上该系列此前已经出版的两册,这120位球星,串联起几代中国球迷的足球记忆。

更迭和别离是绿茵场不变的主题,我们追过的球星总会老去,终有一别,如同我们的青春。

但是,在这本满怀诚意的记录里,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球星,正青春;那些年的我们,正青春。

献给陪伴过《天下足球》的您。

邵圣懿

写于2020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