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声音制作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无声片到有声片的重大革命

一 、电影的诞生

1.19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

(1)视觉暂留原理

①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为“视觉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图1-1)。“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科学实验阶段。

img

图1-1 诡盘

②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③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画片(图1-2)。

img

图1-2 原始画片的产生

(2)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电影诞生的前提

①1826年,法国的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图1-3),曝光时间为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img

图1-3 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在1826年拍摄,命名为《窗外的景》。“Window At Le Gras”

②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③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6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图1-4)。

img

图1-4 奔马分解动作,动画原理

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成功试制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图1-5)。

img

图1-5 法国勃艮第博物馆收藏的马莱摄影枪

2.欧美各国的拍摄影像和放映实验

(1)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2)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图1-6)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于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为“西洋镜”(图1-7)。

img

图1-6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img

图1-7 电影视镜

(3)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图1-8)。“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img

图1-8 活动电影机

3.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图1-9)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的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影之父”。

img

图1-9 《工厂大门》

二、默片时期的电影

1.默片时代的电影

20世纪20年代末以前的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对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来间接表达。

由于没有声音作为叙述的手段,默片时期,电影的表演都比较夸张,经常运用面部表情特写。也是因为这种原因,默片时代的喜剧更受欢迎,因为这种夸张的表演模式比较适合喜剧的表达。

直到1925年,大部分默片的播放速度都比有声电影缓慢,因年份和影院不同,每秒约为16格到23格,而不是现在的统一规格每秒24格,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在播放无声电影时期的电影时,都是“快动作”。

2.默片时代的大师和作品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乔治·梅里埃、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等,他们在电影创作时间中积累完善了一系列的电影表达方式和技术。在默片时代末期,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末,默片几乎拥有了所有的电影基本技法。

(1)梅里埃

“戏剧电影”把照相特技应用于电影,发明特技摄影,把戏剧的表现手法应用到电影中(图1-10)。

(2)格里菲斯

①《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使用蒙太奇,并创作了平行蒙太奇。

img

图1-10 乔治·梅里埃《月球旅行记》于1902年拍摄,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电影

②发挥电影的特长,用全景近景特写交替出现,表现时空的多元结构。格里菲斯发现通过改变景别以及剪切的节奏,不仅可以有效地叙事,还能有效地抒情,从而控制观众。全景远景镜头的作用,特写镜头有细节,使观众投入其中。长镜头平静缓慢,短镜头紧张。

(3)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大量使用电影语言——对称、重复、隐喻、象征等蒙太奇手法。

(4)卓别林

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编写、导演、表演、发行自己的电影,拍摄了大量经典的无声电影。例如《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寻子遇仙记》等。他还在自己的无声电影中自己配音乐和声音效果。

《摩登时代》是在有声电影发明以后拍摄的,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收音机、电视机的声音,这是为了迁就已经不适应无声电影观众的一种方法(图1-11)。

img

图1-11 《摩登时代》

3.默片时代的声音

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是电影产生与生俱来的要求,观众希望看到画面的同时也听到声音。而即使是默片时代,电影也不是完全静默的。

(1)198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那一刻起,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有现场的钢琴师为电影视觉画面进行音乐的伴奏(图1-12)。

img

图1-12 默片时代钢琴现场伴奏

默片时期,从人们进入剧场观看电影的第一分钟开始,都是有现场音乐进行伴奏的,通常大型剧院都有专门的电影配乐乐队进行现场演奏,即使小型剧场没有雇用乐队,也有现场留声机同步播放音乐。有的学者认为,音乐伴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掩盖那粗糙的放映机的噪声;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观众的心理要求,当观众看着银幕上的动作时,总得弄出点儿声音来才感到舒服。

(2)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则更进一步,他邀请作曲家专门为影片作曲,它的首映式是由管弦乐队伴奏的。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在德国上映时,也是由作曲家专门为该片作曲并演奏的。20世纪50年代,苏联电影作曲家克留克夫专门为该片写了一首完整的管弦乐,虽然它依然限于伴奏,但是有第一第二主题、主题之间的冲突。在敖德萨阶梯的那个段落,音乐的强烈节奏显然给那一段落的视觉节奏增色不少。

(3)而无声电影中的字幕,以文字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主要对话,甚至对电影内容的评价,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呈现,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有别于人声的声音(图1-13、图1-14)。

img

图1-13 无声电影里的人物台词

img

图1-14 中国电影《神女》开篇字幕,对电影有评价

4.中国的默片时代

中国的无声电影大约持续了30年(1905—1936)。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的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产生(图1-15)。

img

图1-15 定军山

虽然在193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直到1936年,无声片的大批量商业制作才结束。

中国无声电影时期深深地受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制约,发展艰难,但是经过一代代电影人的努力,仍然发出灿烂的光芒,涌现出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电影表演艺术家以及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奉为经典的电影作品。在影片的发展壮大时期,制片业的发达也不逊现今。

三、有声片的诞生

录音术的发展

(1)留声机的发明到唱片工业的产生

人类早在大约5000年前就发明了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但是,直到100多年以前,人类才发明了记录自己声音的方法。

早在电影出现以前的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Phonograph)就已被大众化地使用了。这是一种记录声音的机械装置,它将声音在空气传播时产生的空气压缩运动转为机械振动。将这种振动传到一根金属针上,将针的振动刻在一个转动的蜡桶上,实现对声音的记录。反之,将转动的蜡桶上痕迹的变化传到金属针上,使连在金属针上的膜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爱迪生留声机的发明存在的问题在于:他是从物理机械记录入手,这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步入了技术发展的死胡同。在留声机之前出现的贝尔的电声传播原理(电话)未能给爱迪生以启发(图1-16、图1-17)。

img

图1-16 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img

图1-17 商业化的爱迪生牌留声机

爱迪生这个发明的实用性较差。录音时,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所引起的记录针振动变化非常微弱,以致许多声音被丢失,录出来的声音淡薄、枯燥。在录音时,演奏者必须尽量靠近喇叭筒周围,乐队要排得很紧,每个人都要大声地演奏,故称“灌音”。另外,由于它是滚筒式的,所以无法进行复制。

直到之后大约10年,埃米尔·伯利纳发明了横向刻纹的扁平录音圆盘,即圆盘式“唱片”,这才真正诞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留声机或电唱机(Gramophone)(图1-18)。1895年,唱片工业已经出现。1901年,伯利纳成立了Victor公司,开始用虫胶大量生产圆盘唱片,使得留声机成了家庭音乐会上不可缺少的设备。德国人伯利纳发明的留声机与爱迪生的留声机相比,更接近于我们今天所用的唱片的模样,由于用了盘式记录,所以可以压唱片了,进而解决了复制的问题,于是有了唱片出版,即唱片工业的问世(图1-19)。

img

图1-18 德国人伯利纳发明的留声机

img

图1-19 His Master’s Voice.(他主人的声音)是最早的唱片工业的商标

(2)磁性录音的发明

①1904年,英国的J·A·弗莱明就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的L·德福雷斯特又发明了具有放大能力的三极管,以后又出现了四极管、五级管等,于是出现了电子放大器,可以将声波放大成千上万倍,加之1924年以后,电磁刻纹头和话筒等换能器的相继使用,使录音质量和放音效果都比原始声学录音方式有了明显提高。

②丹麦人沃尔德曼·波尔森被世界公认为是磁性录音的发明人。他的发明物称为“录音电话机”(Telegraphone)。最早发明的磁性录音的介质是钢丝,把电流通过线圈变成磁场,录到介质细钢丝、钢带上。20世纪初,蓬勃发展的电子技术促进了钢丝式和钢带式录音机的实用化。1939年,在纽约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带式录音机立体声表演。但是,钢带和钢丝既贵又笨重,电磁性能也很低,操作不方便,当时可记录的最高频率为5000~6000Hz,满足不了高质量录音的要求。为了提高记录密度、改进操作性能、适应高质量录音要求,人们将磁粉涂到较软的介质上做磁带,于是纸基磁带和塑料基磁带相继问世。1935年,德国的AEG(通用电气)公司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磁带录音机,这就是现代模拟磁带录音机的始祖,所用磁带为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塑料基磁带,是将羰基铁粉涂抹在醋酸盐带基上制成的。1936年改用氧化铁作磁粉。1938—1940年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原有偏磁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发明了超音频交流偏磁法,使录音质量进一步提高。

(3)有声片的诞生

录音机和磁性录音技术发明后,很快就用到了电影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电影院中一边放电影,一边放唱片。这种双拷贝的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这与磁性录音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中间有过一段时间的光学录音,但时间很短,紧接着磁性录音出现了。磁性录音的质量要比机械录音与光学录音效果好得多,这就促进了有声电影的问世。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最新的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声电影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以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电影由无声发展为有声时,为了保证还音质量,拍摄和放映的运转速率从原来每秒16格画幅改进为每秒24格画幅。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话了:“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自此,电影史正式进入有声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