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借书读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古文广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因为出自此语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就印在初中课本里。可我不赞同此话所传授的读书方法。
袁枚所极力渲染的“借书读”的好处,虽有些道理,但道理却很有限。在我看来,读借来的书,容易养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习惯。其毛病,正是出在“借”字上。一本书既是借来的,就存在归还期限问题。在借阅期间,若因其他原因耽搁了,只好更加抢时间、加速度。如此这般,一本书从读第一个字起,至看完最后一行止,除了书中的热闹情节,脑海里很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凡借书读的人,十有八九是出于消闲的目的,此类书也确实更适于借阅,因为它不必太过用心,只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可矣。读一本无关痛痒的闲书,其实是徒耗光阴。为无益之事,遣有涯之生,挺没劲的。
若要读于己有益之书,我的意见还是应该花钱买来,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
花自己的钱读自己的书,其认真和郑重的程度,肯定高出借来的。因为凡自己掏钱买书者,都事先掂量再三:它是否值得我买?一本书若无重读价值和保留价值,对于一个聪明的读书人来说,他是不会付款的。这其中不仅有不愿浪费钱财的原因,更重要,是为了防止诸种游戏文字和垃圾文字进入自己的阅读视野,破坏了有益的阅读,搅乱了健康的思维。
读书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它。所以一本书读过之后,被储存进大脑的信息说不定哪天还要用上。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读过的好书应该时刻伴随左右。这就好比苏东坡《后赤壁赋》中,其妻为他备用的那坛老酒。书对它的主人,也有个“不时之需”的问题,而且,它永远是被“急需”的,书的主人若在十分钟内寻它不着,就会急得跳脚;而若一小时后仍无着落,那就再也接续不上原来的思绪了。好书不厌百遍读,可借来的书读过就归还原来的主人了,重读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所以,我主张不借书读,其原因正是缘于此。
200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