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既然披上了第一书记的战袍
一
下雨了!雨点像一颗颗小石子,重重地砸在土地上,土地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小水坑,转瞬之间,这些小水坑的水就弥漫起来,变成一片无边的水泊。
二〇一七年,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孤山村杨家杖子自然村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雨。
山洪倾泻而来,道路消失了,排水沟被注满了,水流到一家家院里或门槛跟前。村里的人们害怕了,男女老少相携着来到村口的河边,提心吊胆地关注着水势。他们默默地祈求老天,千万不要再下了,那样的话,一场洪灾将不可避免。
这时候,只见远处的公路上一辆汽车疾驰而来。
车上下来五个人,急匆匆地来到了河边,看样子要过河到村里来。河水咆哮着流过,快要把浮桥两侧的凭栏没过了。浮桥在水中左右晃动着,人若是从浮桥上走到对岸,要蹚过没腰半尺的河水,还有可能摔倒,被大水卷走。
对岸的大爷大娘焦急地喊:“孩子们,可不敢过啊,太危险了!”
几个叼着烟卷的年轻村民却在说风凉话:“哥们儿别玩命了,你们不就是来镀个金吗?开开会就得了呗……”
这五个人,停了一下。只见带头的那个人揩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振臂一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病重的乡亲们盼着咱们呢,医生们等着咱们呢,咱们就是倒在冲锋的路上,也是重于泰山,也是无上光荣!同志们,不要怕,咱们互相把手拉紧,只要我们不松手,一直往前走,冲过去没问题!
其余四个人的声音随之而起——不怕,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
在这气壮山河的呐喊声中,杨家杖子自然村的数百位老乡见证了一次和平年代的英勇冲锋。
扶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冲在最前头,他的身边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他们赤裸着胸膛,把随身带的文件资料系在脖子上,手挽着手,在大水激荡的桥面上,稳如磐石、动如铁甲,坚毅前行。桥在水中晃着,水在桥上荡着,却没有让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倒下去,因为他们紧握着彼此的手,仿佛一节节铁链不可断裂,那是同志的手、战友的手、兄弟的手!
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就是黄旭坤。他们今天过河,是因为有一件关乎杨家杖子自然村民生的大事。
杨家杖子自然村有五名大病患者,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现在有的瘫痪在床,有的危在旦夕。黄旭坤为这件事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虽然去过多家机构联系,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被婉拒了。最后是黄旭坤的老领导——新洲中医院的院长承诺到杨家杖子自然村义诊。由于医院每天都要开门接诊,他们多次调整时间,安排最好的医生,才确定下来将在明天,由院长带领三位优秀医生到杨家杖子自然村给这五名重病患者义诊。他们临时通知黄旭坤,需要事先到杨家杖子自然村,把五名患者以往的病历和检查报告用手机传给医生,并连线接受医生的询问,以便他们准备好要携带的诊治器械,并为患者备置一些药品。
黄旭坤一行人颤颤巍巍走过二十多米的浮桥,岸边的乡亲无不啧啧赞叹,说风凉话的小青年也肃然起来,大家一拥而上,帮他们打伞,擦身子,拿东西,从家里取来热茶……几名患者的家人,拉着黄旭坤的手,一把雨水一把热泪地说着真心的感谢话,老村干部任广握着黄旭坤的手,激动地说:“我当村干部二十多年,从来没服过人,今天我服气了。谁不知道生命可贵,你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这回让我看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境界了!”
黄旭坤心头不由得一暖,眼泪也流了出来。谢过众人,他们来到五名重病患者家中,按照医生的要求,为第二天的义诊做好了准备。
第二天,雨过天晴,新洲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有备而来,很快给出了最佳治疗方案,还带了价值一万二千元的对症药物,他们决定长期关注这五名病人,今后入院治疗予以免费,并且派车接送。
五名患者的病况都有明显好转,黄旭坤心里日夜悬着的石头才算落下。
我觉得黄旭坤这个人内心怀有英雄情结,他应该当过兵。扶贫办的同志给我发来了一组他的工作照——在贫困户家的火炕上,他盘腿挺背,稳坐如钟;在义务劳动后,他和几位扶贫干部一起吃快餐,大家都坐在台阶上,唯有他蹲着,那腿脚像凳子一样牢靠。
我的直觉没有错。黄旭坤的确参过军,曾在辽宁武警部队当过轮训教员。他来到我面前,目光炯炯,仪表堂堂。立定、握手、落座、开口说话,举止行为尽显当初的训练有素,使人想到军歌嘹亮的演兵场。
这是一个有四年军龄、三十年党龄、三十年工作履历的青年干部。二〇一五年,他在敖汉旗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的岗位上被组织选派到古鲁板蒿镇康家营子村任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
到了康家营子村,看到当地村民的生存状况,他雷厉风行,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每个自然村之间通水泥公路的问题,同时想方设法为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给各个自然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场所,并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谋求脱贫致富的项目。
黄旭坤在康家营子村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接到一个原单位领导的电话,说要和他谈谈。
原来,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组织上想把黄旭坤调离康家营子村,并交给他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到古鲁板蒿镇孤山村任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
黄旭坤对孤山村的情况略知一二,那是个由三个村合并成的大村,山地多,天气冷,风沙大,降雨不均,养殖业和种植业局限于养羊和种玉米,很难寻求新的致富项目。这三个村子的民风、民俗各有千秋,互相极不认同,各村内宗族之间长久以来也存在着矛盾,往往一有涉及利益的事情,就会闹出种种事端,当地村干部早已被弄得束手无策。
领导也了解这些情况,就给黄旭坤做工作,总的意思是这是咱们单位结对帮扶对象,又是老大难村,不派一位强有力的干部,拿不下来。大家一致认为你在康家营子村干得很好,一定能担起这副重担。当然,你有权选择留在轻车熟路的康家营子村……
领导又说,你还记得总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位领导显然十分了解黄旭坤的性格,也懂得做思想工作的艺术。
黄旭坤为之一振,他把所有的为难和犹豫吞进肚子,接受了组织的委派。
二
黄旭坤的语言表述简洁利落,掷地有声。他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谷壑纵横,才见赤子之心。在扶贫攻坚这场举国大战中,我是万马千军中的一名战士,既然披上了孤山村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的战袍,不干不行,干就干好。
二〇一六年,黄旭坤初来乍到,他从车上卸下简单的行李,走进了村委会办公室。
村委会给人的感觉像一间弃屋。桌椅板凳,歪歪斜斜,破旧不堪;桌子上没有办公用品;墙上地上都是灰尘;水壶里没有一滴水,只有黄色的水锈挂在壶嘴上;院子里没有卫生间,没有花圃菜畦;一面晒褪了色的国旗还在门厅上挂着,已经被风雨撕得一条一缕。这种景况,让黄旭坤看着想掉眼泪。
黄旭坤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院子里种上了几畦子蔬菜,绿油油的菜苗长出来,村民一路过,就知道这回可是动真格的,驻村干部要在咱们这里安营扎寨了。他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三千元,买了米面油和一大堆方便面。上任伊始的那段时间,他平均每天吃两顿方便面,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村委会也没有食堂给扶贫干部做后勤保障。
孤山村在古鲁板蒿镇南部,有八点九万亩土地,包括耕地三点四万亩,林地三点五万亩,山地两万亩。一共有七个自然村,一千一百六十户两千九百四十口人。党支部下设十一个党小组,共有八十四名党员。然而,孤山村并没有呈现出团结一致奔小康的局面,上上下下进取心涣散,宗旨意识淡薄,财务管理混乱,集体经济空壳化。这就是黄旭坤当时所面临的情况。
当时,由于前任村支书已经退休,作为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坤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孤山村党支部的工作。
党员同志,你们在哪里?老村干部,你们在哪里?村里的妇女骨干、青年骨干,你们都在哪里?
黄旭坤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串门行动。他坐在炕沿上,给大娘点上一袋烟;他走进大爷的场院,随手拿起一把扫帚,成了大爷的帮手;他走进田间地头,跟乡亲们一起掰玉米、挖土豆。他的眼睛注视着村里的每一缕炊烟,他的双手触摸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丝脉动。
乡亲们奔走相告,来了一个黄书记,要领着咱们甩掉穷帽子呢……很快,村“两委”成员到位,党员到位。全村上上下下,等待着黄旭坤的第一步棋。
黄旭坤的第一步棋,就是向镇党委建议,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进行调整充实,让年富力强、心怀村民利益的同志进来。第二步棋就是强化制度建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启动村民代表和监委会的联合监督。他对全体党员说,沧海河流有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谁是砥柱?就是我们这些在党旗下举手宣誓的共产党员。谁是主峰?就是村民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村干部!
我们要出来走两步!共产党员就是排头兵。
当村民们走进村委会的时候,眼前不由得一亮,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崭新的镰刀锤头的党旗挂起来了,办公室收拾得窗明几净,桌子上摆放着崭新的档案盒、文件夹、工作手册,并且安装上了网络,具备了基本的办公条件。黄旭坤没有说,这是他自掏腰包购买的。他懂得老百姓的心,面对热情洋溢的宣传鼓动,他们更愿意看到你所办的实事。
由于没有投资,全体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整治脏乱差,改善全村人居环境。黄旭坤冲在最前头,党支部书记刘庆波,家里开着一家鞋店,当即关了店门,带着媳妇和两个店员来参加义务劳动。其他党员和村干部一看,也纷纷领来了自己的家属。这次义务劳动结束,把村里街道彻底清洁整理一遍,节省了七千余元的劳务费,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看到党员干部那是说干就干,不玩花架子,跟着他们脱贫致富大有希望。
后续的实事一件接着一件。村委会打了机井,村子里二十多年拉水吃的历史结束了,连接全村的十八点七公里水泥路修通了,由危房旧房改造的一百一十套住房在建,幸福大院养老工程在建,四百万元扶贫资金落地,渗金吐、北洼等六个自然村传来了日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七眼饮水井、五眼灌溉井很快完工,一次性解决了两千九百口人吃水和两千亩地浇水难题。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引领下,孤山村种植合作社成立了,每年收入可达一百四十万元;养殖合作社成立了,年收入可达到一百八十万元;旅游合作社也成立了,每年收入是一百万元。仅此三项,就带动二十户四十二口人实现了脱贫。
人心齐,泰山移。黄旭坤和村“两委”的同志们团结奋战,全体村民人人参与,孤山村的脱贫攻坚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八日,凌晨四点,窗外下着大雨,黄旭坤接到包片干部任亚青的电话,说是邢家营子自然村村民之间发生了冲突,都动了铁锨和锄头,事态十分严重。黄旭坤一骨碌下了床,启动汽车,瞬间钻入雨雾。
邢家营子自然村离村委会十公里,当时水泥路还没有修好,大雨滂沱,山路起起伏伏,泥泞曲折,很难辨识路况。黄旭坤走到三点四公里处,车轮滑入一个泥坑,保险杠损坏,半个车厢进水,没有办法继续开车前行了。黄旭坤打开车门,从泥水里爬出来,看看表已经是凌晨五点了,打个电话给邢家营子自然村的村干部,得知冲突还没有停止。
还有六公里的路程。黄旭坤把鞋里的泥水甩干净,迎着大雨翻过山冈,蹚过泥洼,顾不上衣服被灌木刮破,也没在意胳膊出现了流血的伤口,跌倒了,爬起来,泥滚身,身滚泥,时而加速奔跑,时而小心翼翼地挪步,终于到达邢家营子自然村村民纠纷现场。
沉疴陋习总是与贫穷的生活如影随形。邢家营子自然村的争端是因为大雨。雨来了,流入了上一家的田地,上一家就垫高田埂,自家的田保住了,下家的田就被淹了,全村的地都是相连的,结果大部分人家都卷入了这场冲突。
突然有个泥人出现在纠纷现场,大喊道:“不要闹了,闹下去有完没完?”
正在打架的村民一愣,这大雨天的,谁能来咱们这穷地方?莫非天上掉下个孙悟空?
有人认出来了:“这不是驻村的黄书记吗?这大雨天的,您怎么来了?”
黄旭坤的确一肚子火。他一把夺过村民手中的铁锨和锄头,往地下重重一扔,怒吼道:“不是你们叫我来的吗?你们不打架我能来吗?”
一个怀着身孕的妇女被感动了,她无声地走到黄旭坤身边,给他撑起一把伞,毫不在意自己已经被雨水淋湿。
现场安静下来了。黄旭坤也无须再多说什么,他在前面走,大家都跟在他的身后,回到了村里。黄旭坤心里非常清楚,愚昧的根子是贫穷。他让村干部通知下去,一家出一个人到村民组长家开会。
“老祖宗说过,远亲不如近邻,什么意思?就是说乡里乡亲地住着,比你那在北京、在赤峰打工的儿子闺女近多了,有用多了。我就不相信谁家能房顶开门、灶坑打井,这辈子用不到邻居帮忙。所以近邻之间,可不能遇着点小事就闹生分!”
“你们细想想,咱为啥要死守着这点庄稼,还不是因为全指着这点庄稼过日子,没有别的来钱道,为啥闹事,就是因为个人顾个人的小利益,要是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守着大盘子挣钱,还会有这事吗?”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可不是嘛,黄书记,您把我们心里说得透亮透亮的。往后听您的,谋略点大事,咱邢家营子自然村也要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家说要杀鸡,那家说要宰羊,一定要留黄书记在村里吃顿热乎乎的家常饭。
黄旭坤说:“饭就免了吧。我的汽车还在水坑里泡着呢,请你们帮个忙给拽出来。”
有人开着拖拉机,有人拿着钢丝绳,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到了现场,把黄旭坤的车从泥坑里拽了出来。黄旭坤掏出五十元,说给大家买点烟抽。村民组长说,黄书记,快拿回去,您帮我们解决这么大的问题,我们要您的钱,那太丢脸了……
黄旭坤就这样成了村民的贴心人、主心骨。有困难找黄书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书记。在他们的眼里,黄书记钢筋铁骨、无所不能,是一个浑身智勇、无往而不胜的大能人。
村里有位独居老人,七十六岁了,叫王明兰。在烧炕的时候,不小心引发了一场大火,把自己家的房子彻底烧毁。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一堆冒着黑烟的灰烬,失声大哭,冷冷的秋风一阵阵袭来,她浑身发抖,萌生了寻短见的想法。黄旭坤来了,给她带来一个实实在在的承诺,入冬前,一定让您老人家住上暖暖和和的新房。黄旭坤的话掷地有声,一座红砖瓦房很快建成了,有上下水,还有取暖小锅炉,比老人原来的房宽敞暖和了很多。老人这一次是喜极而泣,她拉着村干部的手说:“有这样好的干部关心我,我再也不用为年老害怕了,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为给西洼村民组的独居老人李桂兰排解孤独,黄旭坤回家,把自己家的新电视拉来,送给了老人。
村里有三十户人家的孩子就学困难,黄旭坤通过各种渠道请求支援,获得了爱心人士一万余元的物资支持,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进入了新学期。
没有人知道,黄书记也有病痛伤心、软弱无助的时候,一个个夜晚,他是怎样躺在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忍着疼痛坚持到天亮的。由于年轻时军训留下的损伤和长期的劳累,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结肠炎,自从来到孤山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双休日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的除夕夜、中秋节、国庆节都是在村里和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一起度过的。倒是经常有机会到旗里办事、开会,可是每次都忙得过家门而不入,一件事接一件事,件件事都需要和时间赛跑,哪里舍得时间上医院啊,平常他只能靠吃药止痛消炎,维持现状。
肉体的磨难可以靠意志扛住,内心的愧疚和伤痛却不是忍一忍就可以忘记的。说到这里,黄旭坤流泪了。
“去年一月二十日,那是一个周六,我本该休息。由于正在进行全村贫困户施策大排查,上级要求不能落下一个符合政策的贫困户,也把以前审查不严时纳入的贫困户重新摸底研判,要求星期一早晨必须上报,此项任务直接关系下一步全旗的扶贫攻坚工作。我正带着干部紧张工作。下午四点多,我叔叔打来电话说:‘三儿啊,你弟弟快不行了,你婶子哭得要命,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你快回来看看吧!’”
“我应该立即回去,安慰叔叔和婶子,送别亲爱的堂弟。我的老家在农村,我从小是在我叔叔家长大的,这么多年以来,叔叔和婶子对我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亲,弟弟对我也特别亲,小时候,每逢年节,叔叔买点水果或其他好吃的,弟弟总是把最大的那个给我吃。还记得我入伍那年,弟弟十四岁,穿着一双漏脚指头的黄胶鞋到旗武装部送我。在我临出发时,他用手绢包着一百多元,塞进了我的衣兜,那是他利用寒暑假挖甘草积攒下来的钱,自己都没舍得花一分。”
“我后来转业在城里安了家,每当家里园子下来的第一茬菜,弟弟就会赶着毛驴车,走三十多公里,先给我送来……农村每年腊月要杀猪准备过年,叔叔全家每年都是等到我回家才杀猪,为的是让我吃上新鲜的杀猪菜。每到那几天,弟弟总是高兴地忙前忙后,走时还得给我带上一个肘子……手头的工作必须按时交卷,亲人远去将永不归来,我心如刀割,假装出去方便,面对老家的方向,眼泪哗哗地流出来。工作任务没有耽误,可我愧对了叔叔婶子的养育之恩,也愧对了兄弟的手足之情。”
黄旭坤说,即使到现在,他都不敢听别人叫哥哥,不敢看别人家兄弟在一起团聚的场面。
终于,孤山村有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二〇一七年,孤山村摘掉了戴了二十多年软弱涣散的帽子,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三十五点三降至百分之零点四八。贫困户从三百一十六户六百九十九口人,降至七户十四口人,顺利通过了验收。孤山村二〇一九年退出了贫困村行列,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黄旭坤也被评为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旗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全市扶贫模范、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在采访结束之前问他,你的任务完成了,是不是该回机关复归按部就班的状态了,他这样回答我——“听从组织安排,不干不行,干就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