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在前面的话
友人问我为什么写这部历史小说。说起来也很偶然,那时候我们还居住在美国夏威夷州,一天傍晚,坐在海滩上看着日落,我对丈夫罗伯特(Robert)说起了小时候的故事,在中国生活的那些日子,家人生活在外曾祖父、曾姑父,清末民国初的两广总督,广西督军阴影下的往事。
大多数的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罗伯特也不例外,他怎么也不能把因为外曾祖父和曾姑父的历史,而使家人遭受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应该对祖父辈们的历史做调查研究后,再论黑白,否则,无论是对世人,对家族的后人,还是对历史,都是不公正的。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黑人从祖母传给他的一段歌谣里,寻找到了非洲部落的故乡,了解到他的祖辈们,一百多年前是如何从非洲被卖到北美洲沦为奴隶的。后来,他写了一部小说《根》,阐述了这段历史,在美国引起轰动。
说实在的,我早就有愿望去了解祖辈们真实的生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听丈夫这么一提,我动了心思。可是又一想,这远隔大西洋的美国,能查寻到广西陆荣廷元帅,及广西督军谭浩明的历史资料吗?怀着一丝顾虑查访了几所大学。不来不知道,来了不由得感慨万分,大学里的中文书籍收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可追溯到明、清,令我大开眼界。我翻阅了大量旧报纸,上海20年代《申报》、香港《华字日报》,1921年英国人写的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首次看到了陆荣廷元帅的照片。查阅了与陆荣廷有联系的南北政府要人、北洋各系人物、西南联省及有关各战役的史书、报道,并三次与丈夫一起回到广西家乡,实地考察龙州中越边境,陆荣廷和谭浩明战斗过的地方,与当地的老人们交谈,参观了水口街,当年水口镇一场大火烧毁全镇的民房,后由督军谭浩明出资重建的水口镇,及镇上的农贸市场,旧戏台子的故址等。我们进到一家水口街老民宅,家中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我们说:“要不是谭督军,我们今天还没有房子住呢。”
2002年间,广西政协将封存了数十年,从没有公开过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七百多篇,编成了《老桂系纪实》一书,这些当事人的叙述,把陆荣廷、谭浩明及众多的老桂系的将领们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以为,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造就时势。任何朝代的历史人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时局、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后人评论历史人物,不应该无视史实,想当然地或捧为神明,或鞭挞,或讨伐。
于是,罗伯特对我说:“你的祖辈们是中国的‘罗宾汉’,很了不起。你为什么不将他们写成一本书呢?”“罗宾汉”是西方中世纪的传奇人物,家喻户晓的“绿林好汉”。我心里捣鼓开了,陆荣廷是壮族的“绿林好汉”,一生戎马生涯与清朝退位、创立共和民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描述晚清、北洋直系、皖系、粤系、桂系、湘系、北洋政府和西南军政府的钩心斗角、险恶环境、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谈何容易啊。可是又一想,作为陆、谭家族的后人,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中国的罗宾汉”写下来。于是,我把在记忆里,早年外婆和妈妈给我讲述的曾外公、曾姑父的故事,把收集到的史料,广西政协的“三亲”史料交集在一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写作。
提起笔来,不觉茫然,这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从何处着手?如果把众人皆知的历史事件一一罗列,读者便觉索然无味。于是,我便从陆荣廷的性格,及民族文化着手,因为每个人说话、做事,往往离不开一个人的性格,离不开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陆荣廷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壮族人的彪悍、勇敢、豪迈、忠义。
清末民初,国人对“民主共和”这个既陌生又时髦的名词认识极其有限。这些从旧清军脱颖而出的民国政府首脑只能凭着各自的意识、经验,以各自的方式来探讨新共和民国的出路,不料却导致了政府分裂,造成南北对峙的严峻局面。“北猿(袁世凯)南鹿(陆荣廷)”就是人们对当时南北势力的简称。
小说写的是一位壮族的儿子,一个大字不识的乞丐,却能为民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传奇式“罗宾汉”。书中披露了许多不为人们所知的一面,把众多人物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摆在读者的面前,究竟称陆荣廷为英雄,还是“历史的罪人”,让众人来评论吧。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陆荣廷重新做评价,把他列为当今民国史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我为之一振。
《乞丐元帅陆荣廷》是我的第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从乞丐到将军——陆荣廷传奇》的修改版。这些年来,我丈夫罗伯特自始至终给予我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他的鼓励,我不可能坚持下来。在这里,我以诚挚的心,感谢他为所我做的一切。
我深深地感谢国家一级编剧杜志海先生,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他的关心、具体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感谢南宁市前文联主席刘丕展先生对我及小说出版的支持。感谢北京张振忠老师,人称“财神张”,资深出版人,北京出版人沙龙发起人,开智书坊总编,在他的支持和热情帮助下,小说得以顺利出版。感谢中国文史出版社责任编辑徐玉霞女士,为小说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明·C.斯格特
2018年5月26日完稿于美国亚利桑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