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一传舍:封丘陈桥驿
2015年7月河南寻宋,我和老沈第一次租车自驾。我们先坐高铁去郑州,车厢内的空调开得很低,外面则是酷暑难耐。郑州站附近的租车点离高铁站尚远,我们步行一程,冷热相煎,老沈驾车至第一站中岳庙时便病倒了。
之前的多次寻宋之旅,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根据行程远近调配合适的交通方式。在湖州与马鞍山我们选择了自驾,在赣州我们选择了公共交通,宁夏与甘肃之行则航空、高铁、自驾并用。有了一些经验之后,我们便决定如果是长途寻宋,就先由高铁或航班抵达省会城市,然后租车自驾。
我们养病的方式,不过是依靠随身携带的常用药品,并及时补充睡眠与休息。经过斟酌,我们放弃了攀登嵩岳的计划,在走完嵩山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后,匆匆赶往巩义。此行的高潮部分在登封与巩义。开封众多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以及繁塔周边的杂乱状况,让人多少感觉有些尴尬。朱仙镇与封丘陈桥驿之行是整个行程的尾声。我们购得数纸宋史题材的年画,算是对参观朱仙镇岳庙失望之情的补偿。
至于陈桥驿,几乎算不上是旅游景点或名胜古迹,有谁会纪念这样的权谋兵变之地呢?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题。寻访陈桥驿的情形难以预期,因此多有新鲜体验,包括驾车经过黄河浮桥时的心悸,遇见陈桥驿文保点门口无聊落寞的老先生们时的遐想,以及发现“陈桥驿”下挂着一方“显烈观”匾额时的触动。
河南行程:嵩阳书院、巩义宋陵、开封繁塔、朱仙镇、封丘陈桥驿
一、陈桥驿在哪
明初杂剧《黑旋风仗义疏财》中,宋江请李逵、燕青两人喝酒,邀他们一起出门办事。李逵不明就里,便胡乱猜测,不知宋江哥哥这回是要杀人放火,还是要寻道君皇帝求招安。李逵唱了一段,调侃宋江与宋徽宗:
二末唱:莫不是护俺那宋官家去李师师家游幸?
帮云:你猜不着,不是,不是。
二末唱:莫不是护俺那宋官家上元驿里私行?
帮云:不是,不是。
二末唱:莫不是护俺宋官家黑楼子上听弹筝?
帮云:不是,不是。
二末唱:莫不是护俺宋官家赵玄奴家开小说,杨太尉家按新声?
帮云:都不是,你猜不着。
二末唱:既不是沙,却怎地唤您黑爹爹不住程。
李逵唱的宋官家(宋徽宗赵佶)在东京出没的高级娱乐场所中,有一处“上元驿”。上元驿又称“上源驿”,这其实是唐代的称呼,后晋天福五年(940)已改称“都亭驿”。都亭驿在东京祥符县南、官街之西的光化坊,属于顶级宾馆,是接待辽国、金国使臣的指定场所,空闲时也可用于朝廷宴会等活动,因此李逵认为在“上元驿”可能会碰到宋徽宗。
到了南宋,很多人弄不清楚上元驿在哪里,还经常把上元驿与陈桥驿、班荆馆混为一谈,因为它们都有接待辽国使臣的功能。如南宋人王明清在笔记《玉照新志》里说,上元驿就是宋太祖发动兵变的“陈桥驿”,后来又改为迎接辽使的“班荆馆”。其实这是三个并存的不同地方,都亭驿在城内,陈桥驿在东京陈桥门外东北30里,班荆馆在封丘门外稍东。陈桥驿与班荆馆都在开封城东北,距离非常近。《宋会要》记载,南宋初年一次讨论接待金朝使臣仪程,有臣僚提供了北宋时接待辽国使臣的“旧例”,先派“开封府少尹一员往陈桥迎接,茶酒于班荆馆”,然后“御赐筵酒果”。说明陈桥驿在北,是迎接北使之地,班荆馆在南,可以安置使臣或举办简单的外交仪式,是“宋待蕃使之所”。使臣需要面见北宋皇帝,才由宋朝官员陪同安置在城内的都亭驿。
二、投鞭日午陈桥市
宋廷接待北朝使臣的专用驿馆是班荆馆与都亭驿,陈桥驿在外事活动中处于边缘地位。虽然是宋朝的肇基之地,但一直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才第一次将陈桥驿建成宋朝开国的纪念场所。在此之前,陈桥驿似乎没有任何神圣意味,在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只是南北攻伐的军队临时驻地或者宋人北行的途经之所。宋徽宗颇为难过地说:“其地今为传舍,往来蹈履,非所以称朕显扬祖烈之意。”
五代时期,对陈桥驿的记录总是与战乱相关。后汉高祖刘知远在太原称帝(947)后进入开封,陈桥驿是必经之地,但见“百姓桑枣空有余枿,其庐室悉墙垣耳”。他对陈桥驿的残破景象颇为吃惊,问左右,这是“因荒邪,因兵邪”,臣僚们回答说,这里是当年契丹南侵时,降附契丹的杜重威驻军的地方。刘知远听了十分感慨,发誓说:“重威破国残物,一至于此,此而不讨,是朕养恶蓄奸,何以为苍生父母,副海内徯望之心也。”由于长期战乱,天下祈盼太平的心情日益迫切。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人期待这是太平时代的开启,传说华山道士陈抟激动地从驴上下来,欢呼“天下从此定矣”。
史籍中再次出现陈桥,已是赵匡胤的侄子赵恒(宋真宗)亲征澶渊及封禅泰山的时候了。澶渊之盟标志着宋朝北境和平时代的真正到来,此后两国岁有交聘,陈桥驿便是宋人离京北行的第一站。“国门一舍地,传舍犹当时”,这是沈遘使辽时所作《陈桥驿》诗中的句子。王安石在嘉祐五年(1060)作为送伴使送辽国使臣归国,途中有《陈桥》诗:
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杨柳初回陌上尘,胭脂洗出杏花匀。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王安石正月出使,二月归来,行至陈桥时看到一片春光,杨柳杏花,集市未散,不再是五代时“百姓桑枣空有余枿”的情形。
宋辽和平维持百年之久,陈桥驿一直扮演着“国门一舍地”的低调角色,直到宋徽宗为“显扬祖烈”在这里修建显烈观,陈桥驿才被赋予特殊的政治意义。不料宋辽再启战端,金人趁机南下,陈桥驿连同开封城一起沦丧于金军。靖康之难,赵佶北狩,经过陈桥时,应该能在灰烬中辨认出显烈观的残骸。
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文管所
2015年7月20日中午,我和老沈在朱仙镇的年画作坊购得了赵匡胤、杨业等宋史题材的年画,又在镇上的特色餐馆“二食堂”用了午餐,然后驱车前往封丘陈桥镇,寻访陈桥驿遗址“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文管所”。
史籍称陈桥在开封城门外东北方向30里,刚好是今天开封市至陈桥镇的直线距离。从朱仙镇驾车到陈桥镇,需1小时40分钟左右。当年陈桥驿在黄河之南,“走马黄昏渡河水”一句,说明王安石的《陈桥》诗作于使辽归国途中。三百年前黄河再次改道,从此河水在开封与封丘之间流过,我们前往陈桥驿需要经过临时搭建的黄河浮桥。汽车上了浮桥,刚好一辆载满货物的大货车迎面驶来,浮桥剧烈起伏,让人印象深刻。
陈桥驿所在的封丘,因汉高祖刘邦不忘赐饭之恩,封翟母为封丘侯而置县。封丘的地名历史悠久,春秋时南燕国君伯儵祭祀儿子的祭台“慕子台”,又名“封丘台”,“封丘”遂成地名。陈桥镇在封丘县东南,黄袍加身处又在陈桥镇西北。今天的所谓“陈桥驿”,是一座有一些暮气的二进院落,正式的名称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处”,1955年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口停车场上有将军跃马的塑像,猜想应该是赵匡胤。院门口坐着几位神情落寞的老者,他们面前的收音机里正放着咿咿呀呀的唱腔,听不懂唱的是什么,难道是豫剧《赵匡胤登基》?
朱仙镇购得的年画,老板说年画上的人物是赵匡胤(右)和杨业(左)
宋徽宗为“显扬祖烈”而建的显烈观毁于宋金战火,明清时期此处或仍是驿站。据1994年修《封丘县志》记载,明天顺三年(1459)此处建东岳庙,光绪十三年(1887)在东岳庙内设宋太祖黄袍加身大殿,陈桥兵变的历史记忆才再次浮现。新中国成立前,东岳庙改为学校,但保留了“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系马槐”等碑碣。1978年以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陈桥驿得到了多次修缮,学校被迁走,建筑大体恢复了清光绪时的规模,文物保护的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保护的范围除一座二进庭院外,还包括西边一片荒芜的池塘绿地。
“陈桥驿”和“显烈观”匾额
走近大门,门楣上有“陈桥驿”“显烈观”上下两块匾额,边上又挂着“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文管所”的招牌。第一进院落有介绍陈桥兵变的照壁,左右又立着两通石碑:左边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碑阴是清代金梦麟题的《题系马槐》;右边是“系马槐碑”,碑文为乾隆时河南府尹张松孙所题——这就是今天陈桥驿遗址最主要的文物了。“系马槐碑”旁有石马及古槐一株。据说赵匡胤曾在这株古槐上拴马,古槐曾经高达4米,周围5.4米,需三人合抱,是唯一的宋代遗物。顺治时《祥符县志》就记载宋太祖黄袍加身处“今有系马槐,大二十围,枝条虬曲空洞,甚为奇观”,可惜盛景不再。今天所见古槐虽也“虬曲空洞”,也有绿叶,但似乎是树枝和水泥结合的人工作品。东西配殿各有“天道攸归”“应天顺人”的匾额,殿内是古兵器之类的陈列以及陈桥兵变的图文说明。正殿称“赵匡胤登基大殿”,门楣悬瘦金体“显烈”匾额,大殿正中有赵匡胤的鎏金坐像。第二进院落更为宽阔,不过各殿大门紧锁,院子中的石狮有玻璃罩保护,可能是从别处移来的文物。
陈桥驿门前
照壁、系马槐、正殿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
正殿瘦金体“显烈”匾额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文管所”内立有诸多以“保护文物”为主旨的新立石碑。其中“重修山门厢房碑记”记述了1992至1995年间封丘县博物馆馆长李天锡主持修建山门、厢房的过程,参与者有县博物馆副馆长、文管所副所长以及工人十余人。我寻思着这些热心文物保护的人士,会不会就有坐在门口的老者。
四、“应天顺人”或“欺他寡妇与孤儿”
讲陈桥兵变,有两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一是宋太祖赵匡胤事先是否知道兵变计划,二是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参加了这次兵变,通常的答案是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这就意味着黄袍加身不仅是一场兵变,更是深不可测的政治阴谋。这样成功甚至完美的政治阴谋应该如何书写?这往往是史官无法承受的挑战。因此,讳莫如深,视而不见,才是宋人对待陈桥兵变的政治正确。宋人的陈桥诗中极少出现兵变之事,这也注定了陈桥驿的身份始终只是一处传舍。
打破这种规矩的是最富有“自我作古”精神的宋徽宗。在曾谠的建议下,道君皇帝于大观元年(1107)御笔下令在陈桥驿舍建造一座宏伟的道观,并亲书“显烈观”匾额。拆迁工作立即开展,“所有驿舍,仍移于侧近系官地,先次拆移修建,疾速施行”,于是陈桥驿成了显烈观。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将每年的正月初四定为“开基节”,纪念宋太祖在陈桥兵变后登基称帝。宣和六年(1124)显烈观建成,陈桥驿成为开基圣地,可惜两年后毁于战火。从陈桥兵变到显烈观焚毁,宋王朝的黑暗能量——政治阴谋、道教崇拜、军事灾难,神奇地融汇在一起。
直到元代,文人的陈桥诗作才不再避讳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比如张宪《陈桥行》就是描绘兵变的叙事诗,说是“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不过,不要以为宋亡之后,陈桥兵变的历史记忆就变得如何美妙了。明代笔记《识小录》的“陈桥驿”条目,讲的便是宋朝“欺他寡妇与孤儿”的孽报故事,不但宋亡于元,甚至赵匡胤不得传位于子,都是这一场政治阴谋的报应:
宋太祖自欺其君,而太宗即欺其嫂与侄,若宋后之不成丧,德昭之不得其死,又现前孽报矣。
寻宋途中,所见多是贤人忠烈、文士君子的风流功业,或者沧桑宝贵的文物遗迹。宋太祖“启运创业”的陈桥驿,与风雅或忧患的士大夫精神毫无关系。而那里发生的一切,或许才是宋朝历史文化的真正底蕴。
相关事件年表
960 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961 杯酒释兵权。
962 削夺节度使镇将之权。
963 平荆湖,置通判,颁行《宋刑统》。
964 赵普拜相,置参知政事,伐蜀。
965 平后蜀。
966 赵匡胤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
967 西平王李彝兴(殷)去世。
968 攻北汉。
969 赵匡胤亲征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