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荀学史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清初荀学的发展

明朝末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时代正酝酿着一场大的变革。在学术上,曾经一度鼎盛的宋明理学已显颓势。由王阳明发起的姚江学派虽自明中叶起一度掩袭全国,但至此时后劲已明显不足,其间虽有东林、复社的极力维护,但更多的是学派中末流的不学无术和放纵成性。而理学内部不同派系之间又互相攻诘,大有水火不相两立之势,理学之弊端于此时已展露无遗。明亡之后,知识分子们在反思亡国之因时又多归罪于明末王学之流弊,并对其加以批判和修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家们空谈性理的行为,提倡经世致用之实学并务求恢复经学。而新兴的清王朝统治者则沿袭明代科举制度,并提倡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此时期之荀学势力大概可分为三股:其一,宋明理学仍为学界主体,而荀子被理学家们视为儒家异端。正因如此,清初荀学的状态总体与宋明趋同,理学家们对荀子的关心极少,即使偶有所及如孙奇逢、冯班、焦袁熹等,亦多持批判观点;其二,荀学之式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明理学家们的排黜,而明末清初的反王学思潮则可以说是间接地在为荀学的发展扫除障碍。且其中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反王学的某些思想实际上也是对荀子的一种继承,稍后的费密等人则更是努力在为荀子谋求从祀地位。而此派对经学的提倡则为乾嘉时期荀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其对荀子人性论的探讨则又为后来戴震、汪缙等人对荀子义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其三,则是傅山、王懋竑等人从文本方面对《荀子》的校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