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宗教学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处境及语境中有其鲜明特色,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发展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因此,中国宗教学的继承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乃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所构成,其对宗教的论述触及宗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国当代宗教学的全新构建首先就是要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论述及其思想方法,以及由此而奠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核心而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和坚持,包括学习其经典理论和指导社会实践这两个方面。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弄清其思想理论体系及涵括;然后则是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的辩证运用和科学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有不同的社会处境和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宗教存在及其理解也会不同,这都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宗教绝非凭空而论,而是有着非常具体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旨在解决与其革命相关联的具体问题,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使命和任务,这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必须认真领悟的。在当代中国,尤其需要我们根据中国社会特色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宗教观念及理论思考,使我们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可以“跟着说”,而且在发扬这一思想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上还能够“接着说”。
必须看到,在中国社会及其理论界和学术界,人们对如何理解宗教、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来辩证运用其理论体系及基本观点,乃有着较大的分歧,相关争论也长期存在。若要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则需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本身,必须认认真真地读原著,进入经典作家的思想语境、社会及时代处境。所以说,在这一层面我们既要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明、开放精神,也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来辨识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全面、客观、科学理解经典作家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为此,笔者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上下了很大功夫,基本上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宗教所有论述的德文著作、英文著作,以及中文翻译的各种版本,并对不同语种、不同版本进行了对照比较;因为笔者不懂俄文,故而特别注意从俄译本与德译本出版的不同时期的版本及其中文表达之异同,比对了中国出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的各种全集、选集、文集和专辑等,以便能够体悟其精细之处,既全力通览其鸿篇巨制,又尽量把握到其微言大义。此外,笔者还利用出国留学及访问的机会,多次前往马克思家乡特里尔参访其故居,去恩格斯家乡乌帕塔(即恩格斯所言少年所受“伍珀河谷的信仰”影响之地)的故居及相关博物馆寻踪探微,并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伦敦等地了解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写作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也曾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原列宁格勒)与当地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列宁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及论述,感受其时空背景及其变迁。当然,在这一回顾及反思中,我们理应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而努力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上所形成的中国话语体系及相关方针政策。这方面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积累,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与时俱进奠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准备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综上所述,本著作归纳、总结了笔者过去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悟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收集了相关文章和相关著作中的部分内容来形成这一专题,其中涵括经典学习与理论实践这两大方面,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蕴含及重要意义加以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邃、寓意深刻,给人带来广博知识和无限启迪,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想和收获,所以笔者的体悟在不断深化,很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感。这里汇聚的文章有些是单独发表,有些则被收入了相关研究著作。其中有些文章属于自我阐发,有些则是对相关学术批评的回应商榷,以展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讨论。当然,笔者水平有限,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宗教学关联的理解也仅是一家之言,其不成熟和探索性也是必须承认的。所以,这种研究是一种开放性、不断调整、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中理应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从而也必须与时俱进、止于至善。为此,基于新的形势发展和个人学习认识的深化,在本著作的编辑过程中对这些文章都有着相应的修改、调整和增补,因而对笔者而言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新学习和体悟,是对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和阐述。而且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延伸、发展的,只有如此,理论研究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面向未来、走向未来。
由此而来,这里展示的笔者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及研究仍有自己认知和阐述上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今后继续学习的起点和基础;而从社会实践角度的思考也主要是一种探索和求证,有待相关实践的检验和证实。此外,相关文章虽然发表在不同报刊或著作之中,但由于主题的类似或讨论的必要,有些内容会相同,其表述或引述也可能出现重复,亦请读者谅解。本著作是想尽量全面地收集、集中笔者关于这一主题的相关论述,以求对自己的这一探究做一大致汇总。为阅读、查找方便,这里将所汇编的文章分为上编“经典研读”和下编“实践探索”。其中“经典研读”为笔者对经典作家论宗教专题著作相关各篇的研读,少数在学术期刊上曾经发表,其余基本上收入笔者专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探究》,后经对这些著作的重温和改写而收入笔者随之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一书,这里以收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研究》的表述为基础,旨在集中体现笔者在经典研读上的心得,但同时也补入了笔者一些新的感想和思绪,以表达常读常新之意,故在这里特此说明。而“实践探索”则是笔者结合中国实际对经典作家宗教观的思考、发挥和探索,其中反映出笔者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关注发展到对在中国国情中如何辩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场、观点、方法的特别兴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实践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适应中国处境的“中国化”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建就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努力和动力,是我们当代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创新的机遇。因此,尽管这一领域极为敏感,大家在基本看法上分歧很大,也很难在短时期内达成共识,我们却不能因为宗教问题敏感、复杂就犹豫彷徨、止步不前,而必须迎难而上、不畏艰险,进行必要的学术探索和思考。个人的探索和努力虽然微不足道,却可以参与这一理论创建的巨大工程,为之增砖添瓦、积少成多。对于这种参与和担当,我们也希望社会有更多的包容和宽容、理解或谅解,能有比较宽松的学术氛围和百家争鸣的研讨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知深入独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