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原著精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原文与注疏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1,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2,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3,俯察含章4,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5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6,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7。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8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注疏:

1.璧:环状的玉。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2.焕绮:光彩绮丽。焕,光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3.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曜,光明照耀。

4.含章:蕴含着文采,多指地理风光。章,文采。

5.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此句出自《礼记·礼运》:“故人者,……王行之秀气也。……天地之心也。”

6.贲(bì):装饰。华:花。

7.球:玉磬,一种敲击乐器。锽:钟声。

8.郁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文采之盛。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1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2,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3,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4,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5,剬6《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7,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注疏:

1.庖(páo)牺:即伏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2.《洛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献出书来,大禹取法而制订了《九畴》。九畴:九类,指治理天下的各类大法。九是虚数,指各类。

3.益稷:舜的大臣,伯益和后稷。陈谟:陈述计谋。谟,计谋,谋议。

4.《雅》《颂》:《诗经》中的《雅》诗和《颂》诗。被:及,这里指影响所及。

5.振:振兴、发扬。徽:美。烈:功业。

6.剬(duàn):切断使之整齐。又,同“制”。

7.席珍:儒者讲席上有珍贵的道德学问供别人请教。席,坐具,指传教讲学的讲席。流:流行传布。《礼记·儒行》:“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爰自风姓1,暨2于孔氏,玄圣3创典,素王4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5,研神理而设教,取象6乎河洛,问数乎蓍龟7,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8,弥纶彝宪9,发辉10事业,彪炳11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12,日用而不匮13。《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14。”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注疏:

1.爰(yuán):于是。风姓:指伏羲,伏羲为风姓。

2.暨(jì):及。

3.玄圣:远古的圣人,指伏羲等人。玄,远。

4.素王:空王,指孔子,汉代人认为孔子有帝王之道而无王位,所以称之为素王。

5.道心:指自然之道的精神。这个“心”和上文“天地之心哉”的“心”意思一致。敷:施加,给予。这里引申为写文章。

6.取象:取法。

7.数:术数,指未来的命运。蓍:草名,古时用它的梗来占卜吉凶。龟:龟甲,古代在龟甲上钻孔再烧,看它的裂纹来卜吉凶。这句是说从蓍草和龟甲中去求知定数,指占卜吉凶。

8.经纬:织布的经线和纬线纵横交织,指治理。区宇:区域空间,指疆土、国家。

9.弥纶:包举、综合的意思。彝宪:常法,经久不变的大经大法。彝,常;宪,法。《尚书·周书·冏命》:“永弼乃后于彝宪。”

10.辉:同“挥”。

11.彪炳:像虎纹般光彩鲜明。彪,虎纹;炳,光明。

12.旁通:广通。滞:停留,阻碍。

13.匮(kuì):竭,缺乏。

14.辞:《易·系辞上》的原意指卦、爻辞,刘勰借用来泛指一般的文辞。

1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2,炳耀仁孝3。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4以效。

注疏:

1.赞:助,明。古代一些文章末尾有赞文,用以总括说明全篇大意。《文心雕龙》每篇都有赞。

2.玄圣:指孔子。

3.仁孝:泛指古代圣贤提出来的伦理道德。

4.胥(xū):全,都。

明诗第六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1圣谟所析2,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舒文载实4,其在兹乎?诗者,持也5,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6;持之为训7,有符焉尔8

注疏:

1.诗言志,歌永言:语出《尚书·尧典》。

2.圣谟:“谟”通“谋”,谓圣谋、圣训。

3.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语本《毛诗序》。

4.舒文载实:舒展文章的写作,承载情志的内容。

5.诗者,持也:语出纬书《诗·含神雾》:“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负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刘勰此处谓诗有持正人心情性的功用。

6.三百之蔽,义归“无邪”:语本《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持之为训:“训”谓义训,指用上述“诗者,持也”来对诗歌加以释义。

8.有符焉尔:指与上引孔子说法相符合。焉尔,语气词。

人禀七情1,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乐辞云2,《玄鸟》在曲3;黄帝《云门》4,理不空绮5。至尧有《大唐》之歌6,舜造《南风》之诗7;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8;太康败德9,五子咸怨10:顺美匡恶11,其来久矣。自商暨周12,《雅》《颂》圆备13;四始彪炳14,六义环深15。子夏监“绚素”之章16,子贡悟“琢磨”之句17;故商、赐二子18,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19,风人辍采20。春秋观志21,讽诵旧章22;酬酢以为宾荣23,吐纳而成身文24。逮楚国讽怨25,则《离骚》为刺26。秦皇灭典27,亦造《仙诗》28

注疏:

1.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2.葛天氏:传说的上古氏族首领。《吕氏春秋·古乐》称其发明“乐舞”。

3.《玄鸟》:葛天氏时的歌。玄鸟是燕子。无歌辞传世。

4.《云门》:黄帝时的歌曲。无歌辞传世。

5.理不空绮:按道理不会没有歌词。绮,谓文章、文华,此处引申为歌词。

6.《大唐》之歌:《大唐》歌可见《尚书大传》,属后人拟作。

7.《南风》之诗:《南风》歌见《孔子家语》,属后人拟作。

8.九序惟歌:大禹的王政事业使人世一切有序不紊,故咏歌嘉颂。九序,即九功。指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之序。《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9.太康败德:夏朝太康帝昏庸无德。见《史记·夏本纪》。

10.五子咸怨:太康之兄弟五人作《五子之歌》抒发怨刺。《五子之歌》见《尚书·伪五子之歌》。

11.顺美匡恶:顺是加以歌颂之意,匡为纠正之意。

12.暨:及至。

13.《雅》《颂》圆备:《雅》《颂》圆满完备。

14.四始:指《诗经》的《风》《大雅》《小雅》《颂》。

15.六义:指风、赋、比、兴、雅、颂。

16.子夏监“绚素”之章:《论语·八佾》记述子夏以诗“素以为绚兮”而兴发礼义,为孔子所夸赞,认为可与谈《诗》。

17.子贡悟“琢磨”之句:《论语·学而》记述子贡从精益求精之道联想到《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亦受孔子所夸赞,认为可与谈《诗》。

18.商、赐二子:商为子夏之名,赐为子贡之名。

19.王泽殄竭:指周朝王道阙失。《汉书·礼乐志》:“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

20.风人辍采:周朝礼乐制度衰颓,采诗官制度中止。

21.春秋观志:春秋时期在朝聘会盟等外交场合,士大夫每有赋诗言志、引诗言志之风,他人从所述诗中得以观察其欲表达的心志情感。

22.讽诵旧章:指赋诗言志时讽咏传统的诗章。

23.酬酢以为宾荣:酬酢,指酒席上劝酒与回敬的礼节。宾荣,通过赋诗言志展示自身的文教修养,荣谓文章之光华。

24.吐纳而成身文:赋诗吐纳成文。身文,可参《征圣》“贵文之征”中“修身贵文之征”的说法。

25.楚国讽怨:战国时期楚国有诗歌表达怨刺。

26.《离骚》为刺:屈原所作《离骚》对楚怀王表达怨刺。

27.秦皇灭典: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28.亦造《仙诗》:秦皇政下犹令博士作《仙真人诗》,传令乐人弦歌之 。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1;匡谏之义2,继轨周人3。孝武爱文,《柏梁》列韵4。严、马之徒5,属辞无方6。至成帝品录7,三百余篇8;朝章国采9,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10,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11,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12,始肇半章13;孺子《沧浪》14,亦有全曲15;《暇豫》优歌16,远见春秋;《邪径》童谣17,近在成世18。阅时取证19,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20,或称枚叔21;其《孤竹》一篇22,则傅毅之词23。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观其结体散文24,直而不野;婉转附物25,怊怅切情26:实五言之冠冕也27。至于张衡《怨篇》28,清典可味;《仙诗缓歌》29,雅有新声30

注疏:

1.汉初四言,韦孟首唱:汉朝初年产生四言诗,韦孟是最早的四言诗诗人。韦孟(前228—前156年),西汉初人,作《讽谏诗》讽谏汉楚王刘茂荒淫无度。

2.匡谏之义:指韦孟《讽谏诗》讽谏楚王之义。

3.继轨周人:继承周代诗歌的讽刺之义。

4.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传说汉武帝与群臣在柏梁台上联句作诗,是七言诗,诗可见《古文苑》(卷八)。

5.严、马之徒:即严忌与司马相如。

6.无方:指写诗没有规格范式。

7.品录:品评和编集。指汉成帝诏人所编的《诗赋集》。

8.三百余篇:据班固《汉志》记载说有三百一十四篇。

9.朝章国采:朝章指朝上官方的诗歌,国采指地方民歌。

10.辞人遗翰:辞人们遗传下来的诗作。翰,笔,引为作品。

11.李陵、班婕妤:李陵传有《与苏武诗》三首,班婕妤传有《怨歌行》《团扇诗》,均为五言诗,但都出于后人伪作。

12.《召南·行露》:指《诗经·召南·行露》。该诗第二、三章,前四句为五言。

13.始肇半章:半章,一章中一半是五言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刘勰以为五言诗之始可追溯到《召南·行露》的半章。

14.孺子《沧浪》:《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兮为语助词,不占一字,故此孺子之歌仍为五言。

15.亦有全曲:此首孺子《沧浪》之歌全首即为五言。

16.《暇豫》优歌:《国语·晋语二》记有优施对里克所唱之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除第二句外,此歌为五言。

17.《邪径》童谣:《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时期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18.近在成世:与上文“远见春秋”相对,指《邪径》童谣较近见于汉成帝时期。

19.阅时取证:经历上述各时代的诗歌,可以取得旁证(证明五言诗起源甚早)。

20.《古诗》佳丽:指《古诗十九首》写作华丽漂亮。

21.或称枚叔:枚叔,即枚乘。有人说《古诗十九首》为枚乘手笔。李善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

22.《孤竹》:《古诗十九首》中《冉冉孤生竹》一篇。

23.傅毅之词:据说是傅毅的作品。傅毅,东汉初官员,作家。

24.结体散文:建构体格,抒写文辞。

25.婉转附物:婉转如如地描写事物。

26.怊怅切情:怊怅,惆怅。惆怅而动人之情。

27.五言之冠冕:谓《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第一杰作。

28.张衡《怨篇》:指张衡的四言诗《怨诗》。张衡,东汉中期天文学家,有文采。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29.《仙诗缓歌》:已远不可考,可能为乐府杂曲《前缓声歌》。

30.雅有新声:雅有,颇有。新声,即异乎传统四言诗。

暨建安之初1,五言腾踊。文帝、陈思2,纵辔以骋节3;王、徐、应、刘4,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5,狎池苑6,述恩荣7,叙酣宴8;慷慨以任气9,磊落以使才10。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11,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正始明道12,诗杂仙心13;何晏之徒14,率多浮浅15。唯嵇志清峻16,阮旨遥深17,故能标焉18。若乃应璩《百一》19,独立不惧;辞谲义贞20,亦魏之遗直也21

注疏:

1.建安之初:汉献帝初期。其时五言诗发展极盛。

2.文帝、陈思:文帝即魏文帝曹丕,陈思即陈思王曹植。

3.纵辔以骋节:在文学创作上尽情施展才华。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4.王、徐、应、刘:分别为王粲、徐幹、应、刘桢,以四人涵盖建安七子。

5.怜风月:爱赏风月。

6.狎池苑:狎玩池园苑囿。

7.述恩荣:叙述恩遇荣隆。

8.叙酣宴:叙写宴饮之乐。

9.慷慨以任气:建安文学以慷慨气健著称。

10.磊落以使才:磊落,指建安文学襟抱光明盛大。

11.驱辞逐貌:驱遣辞藻,图写事物景貌。

12.正始明道:正始年间的文学受玄学风气影响,道家思想流行。后世称为正始体。正始(240—249年)魏齐王曹芳年号。

13.诗杂仙心:正始文学的玄言诗夹杂玄道思想。

14.何晏之徒:何晏(?—249年),正始时著名的清谈玄士。

15.率多浮浅:率,大抵。何晏一流的作品大多比较肤浅。

16.嵇志清峻:指嵇康的诗歌清刚、峻烈。

17.阮旨遥深:指阮籍的诗歌寄旨深远。

18.故能标焉:标,高。嵇康阮籍的诗高出同时代的人。

19.应璩《百一》:应璩的《百一诗》。

20.辞谲义贞:文辞曲折,事义贞正。

21.魏之遗直:魏代遗留下的质直之作。《左传·昭公十四年》:“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1。张、潘、左、陆2,比肩诗衢3。采缛于正始4,力柔于建安5;或析文以为妙6,或流靡以自妍7: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8,溺乎玄风9;嗤笑徇务之志10,崇盛亡机之谈11。袁、孙已下12,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13,莫与争雄14。所以景纯《仙篇》15,挺拔而为俊矣16。宋初文咏,体有因革17;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18。俪采百字之偶19,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20,辞必穷力而追新21。此近世之所竞也。

注疏:

1.晋世群才,稍入轻绮:晋代文苑的诗人们,其作品稍稍流入轻靡。

2.张、潘、左、陆:分别为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

3.比肩诗衢:衢,大道。指在诗坛上并驾齐驱。

4.采缛于正始:文采比正始文学繁缛。

5.力柔于建安:骨力比建安文学柔和。

6.析文以为妙:指讲究丽辞对偶的文章。

7.流靡以自妍:流靡,指文章讲究藻饰绮丽。

8.江左篇制:江左,即江东,东晋南渡,偏安于江左。

9.溺乎玄风:沉溺于谈玄风气。

10.嗤笑徇务之志:嘲笑致力于政务的志向。徇,顺众。

11.崇盛亡机之谈:崇尚忘掉机务的清谈。

12.袁、孙已下:指在袁宏、孙绰以后。袁宏(328—376年),字彦伯,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孙绰(314—371年),字兴公,太原中都(山西平遥)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玄言诗代表人物。

13.辞趣一揆:文辞的内在趣尚一致。揆,道理、准则。

14.莫与争雄:无人可与玄言诗争雄。

15.景纯《仙篇》:景纯,即郭璞,字景纯,东晋时期诗人。《仙篇》,即其《游仙诗》。

16.挺拔而为俊:独立高出于当时文坛而为杰作。

17.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南朝宋时的诗文,在风格上有因有革。

18.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崇尚庄老之学的玄言诗退出诗坛后,以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山水诗方兴。

19.俪采百字之偶:百字,指极大篇幅。文辞的对偶甚至弥漫全篇。

20.情必极貌以写物:描写景物情状则铺写极致入微。

21.辞必穷力而追新:文辞的使用则尽力追求新奇。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1;撮举同异2,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3;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4。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5,叔夜含其润6,茂先凝其清7,景阳振其丽8。兼善则子建、仲宣9,偏美则太冲、公幹10。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11;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12;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13;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14。巨细或殊,情理同致15;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注疏:

1.情变之数可监:监,察看。列代诗文情态变化的道理可以得到察看。

2.撮举同异:撮,总括。概括、列举其中的同异。

3.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四言诗以《诗经》四言体为正规,其以雅正温厚为本旨。

4.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五言诗属于文学新变后流行起来的诗体,以清丽流靡的俗文学趣味为宗尚。

5.平子得其雅:平子,即张衡,字平子。张衡写四言诗,能含有传统四言诗的雅正。

6.叔夜含其润:叔夜,即嵇康,字叔夜。嵇康也有写四言诗,能含有传统四言诗的温润。

7.茂先凝其清:茂先,即西晋张华,字茂先。张华的五言诗集中清新的一面。

8.景阳振其丽:景阳,即西晋张协,字景阳。张协的五言诗发扬华丽的一面。

9.兼善则子建、仲宣:子建,即曹植,字子建。仲宣,即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曹植、王粲的两人兼善四言五言诗。

10.偏美则太冲、公幹:太冲,即左思,字太冲。公幹,即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左思、刘桢二人只写五言诗。

11.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三言诗、六言诗、杂言诗,它们的源头出自《诗经》。篇什,此指《诗经》,《诗经》之诗每十篇为“什”。

12.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离合,即离合诗,为拆字诗,始见于图谶。图谶,先秦时即已产生的一种神怪图文,专事人世预言,后与纬书并称谶纬。可参考《文心雕龙》的《正纬》一篇。

13.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回文,即回文诗。道原,或许是南朝宋的贺道庆。回文诗最早始于贺道庆。也有说回文诗为“原道”表现。

14.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联句,指几人合写的那种“联句诗”,此种诗继承的是柏梁体。柏梁体,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与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

15.巨细或殊,情理同致:上述种种诗体形式,虽规模大小有别,但其中的情志和道理则相同。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1。兴发皇世2,风流二《南》3。神理共契4,政序相参5。英华弥缛6,万代永耽7

注疏:

1.民生而志,咏歌所含:人生来皆有情志,吟咏诗歌时便为表达的内容。

2.兴发皇世:歌咏兴起发生于上古三皇之世。

3.风流二《南》:歌咏的风气又流传发展到《诗经》中。二《南》指《周南》《召南》。

4.神理共契:《诗经》与神理大道相契合。

5.政序相参:《诗经》与王政政教秩序相配合。

6.英华弥缛:诗文的文采将愈益繁缛。

7.万代永耽:耽,喜爱。指后世万代将永久喜爱。

神思第二十六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1,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2,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3,神居胸臆,而志气4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5。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6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7,疏瀹五藏,澡雪8精神;积学以储宝9,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10,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疏:

1.悄:静寂无声。动:变化。容:容颜。

2.睫:眼毛。眉睫之前:即眼前。

3.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物,物象,指与作家头脑中主观精神相荡物象。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4.志气:情志、气质。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5.辞令:语言或文辞。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6.遁:隐避,逃遁。

7.虚:虚怀。静:安静。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8.澡雪:洗涤。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9.宝:指知识。

10.研阅:研究观察。照:察看,理解。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1,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3,暨乎篇成,半折心始4。何则?意翻空5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6。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7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8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注疏:

1.规矩:作动词用,按一定规矩加工,指对事物的揣摩。虚位:指存在于作家头脑中虚而不实之物。

2.溢:满出。这二句指构思中想到“登山”与“观海”的情景。

3.辞前:作品未写成之前。辞,指作品。此二句指想象比文辞丰富得多。

4.半折:打了一半折扣。心始:心中开始想象的。此句是说写出来的文章不能表达原来的想法。

5.翻空:即不受限制之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驰骋。

6.征实:求实,即把作者的想象具体写出。难巧:难于工巧。

7.疏:疏漏,结合不好,指言不能准确表达意。

8.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今制六寸。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1,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2,扬雄辍翰而惊梦3,桓谭疾感于苦思4,王充气竭于思虑5,张衡研京以十年6,左思练都以一纪7。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8,枚皋应诏而成赋9,子建援牍如口诵10,仲宣举笔似宿构11,阮瑀据案而制书12,祢衡当食而草奏13。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注疏:

1.异分:不同。

2.相如含笔而腐毫: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相传他文思不敏捷。含笔,笔浸在墨汁中。毫,毛,指毛笔。腐毫,即毛笔都腐烂了。

3.扬雄辍翰而惊梦:扬雄奉诏写完《甘泉赋》后,作噩梦,梦见自己五脏流淌于地,用手收回。醒后大病一岁。事见桓谭《新论·祛蔽》。

4.桓谭疾感于苦思:桓谭,东汉政治家、哲学家。他在《新论·祛蔽篇》中说自己年少时羡慕扬雄文章写得好,因苦思太甚而发病。

5.王充气竭于思虑:王充(27—约97年),字仲任,东汉思想家。《后汉书·王充传》:“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

6.张衡研京以十年: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学习班固的《两都赋》作《二京赋》(《西京赋》《东京赋》),共花了十年时间。

7.左思练都以一纪:左思,西晋著名文人。《文选》卷四《三都赋序》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说,左思《三都赋》的构思写作花了十余年时间。一纪,十二年。

8.淮南:淮南王刘安。崇朝:终朝,指一个早晨。崇,终。《汉书·淮南王传》记载刘安曾奉汉武帝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即献上。

9.枚皋应诏而成赋:枚皋(前153—?年),汉赋大家枚乘庶子,文思敏捷,汉武帝猎射之际,每有所感,命其作赋,受诏而成,所赋甚多,传有120余篇。

10.子建:曹植的字。援:握。牍:简牍,指纸。这句说,曹植拿着木片写文章好像把背诵过的文章抄写下来一样。

11.仲宣举笔似宿构:仲宣,即王粲。王粲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擅写短小篇赋,即兴写作就如同昨晚提前写好一样。

12.案:应作“鞍”。据案:伏在马鞍上。制书:写文章。阮瑀在随军西征关中时,曹操请他代笔书信,他在马上沉吟片刻便一挥师就。

13.祢衡当食而草奏:当食,指吃饭时。草奏,写出文章。《后汉书·祢衡传》中说,荆州牧刘表一次在和诸文人共同草拟奏书,这时祢衡外出而归见奏书写得不好,很快另写好一篇。又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来鹦鹉,黄射请他赋鹦鹉,他席前很快写好《鹦鹉赋》。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1之人,情饶歧路,鉴2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3。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4,辞溺者伤乱5。然则博见为馈6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7,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注疏:

1.覃(tán)思:深思。指文思迟缓的人写作时因构思深想而用很长的时间。

2.鉴:察看、鉴别。

3.资:依靠。博练:广泛学习训练。博,博学;练,才干。

4.郁:郁积,思路郁积不开展。贫:贫乏,没东西可写。

5.溺:陷。辞溺:指陷在辞藻中。乱:杂乱。

6.博见:广博的吸取知识。馈:进食,引申为补救。

7.贯一:贯通统一,指围绕着一个中心或重点。拯:救。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1,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2,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3,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4,文外曲5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6,伊挚不能言鼎7,轮扁不能语斤8,其微矣乎!

注疏:

1.体变:指体裁。体,体性,风格。迁贸:迁移,变化。贸,移。应该写成短篇的,硬要拉成长篇。此句与上句都指创作中由于未遵循创作的原则所出现的问题。

2.庸事:平凡的事。庸,平庸。萌:萌芽。这句是说平庸的事例有时也在新奇的内容中出现。

3.杼轴:旧式织机上的两个管经纬线的装置。献功:指麻经过杼轴的加工。这里以织造加工来比喻运用想象进行文学的创作构思。

4.表:外。纤:细微。

5.曲:隐曲、曲折。指文辞以外还没有写到的情致。

6.变:文体的风格变化。通:通晓、通达。数:方法,规律。

7.伊挚不能言鼎:伊尹,名挚,夏末商初政治家,原为擅烹饪的奴隶,却乐于尧舜之道,商汤礼聘多次,后助汤灭夏。鼎:古代炊器。

8.轮扁不能语斤:轮扁,古代传说中制车轮的能工巧匠。斤,斧。此句指轮扁不能说出自己熟练的技术。与上句同指文章的妙处也是微妙而不能说清的。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1。刻镂声律,萌芽比兴2。结虑司契,垂帷制胜3

注疏:

1.心:感情。理:作品内容。应:反应。

2.比兴:《诗经》的赋、比、兴写作手法。

3.垂帷:垂下帷帐。这句是说,运筹于帐幕中就能克敌制胜,借军事术语来比喻只要能巧妙运用神思,创作定能成功。

体性第二十七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其异如面19。若总其归途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39。新奇者,摈古竞今40,危侧趣诡者也41。轻靡者,浮文弱植42,缥缈附俗者也43。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44,繁与约舛45,壮与轻乖46。文辞根叶47,苑囿其中矣48

注疏:

1.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表达。

2.见(xiàn):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5.庸:平凡。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刚柔:强弱。

7.雅:雅乐。郑:郑声。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铄(shuò):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谲(jué):变化。

11.诡(guǐ):反常。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12.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趣:指作品中所体现的味道。

14.宁:难道。

15.事义:事情和意义。《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乖:不合。

17.体:风格。

18.鲜:少。

19.“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20.总:综合。途:途径。

21.穷:尽。

22.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典:儒家经典。雅:正。

23.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24.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练的。

25.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繁缛(rù):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缛:采饰繁杂。

27.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靡:轻丽。

30.熔式:取法。诰:告诫之文,如《尚书》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方轨:并驾。《史记·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此谓与儒家著述并行不悖。

32.馥(fù):当作“复”。复:深奥。典:这里指法则。

33.玄宗:指道家学说。玄:幽远。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核:考查。

35.切:切合。厌:满足。

36.酿:杂。

37.炜烨(wěi yè):明亮的样子。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宏:高大。裁:判断,议论。

39.烁(shuò):光彩。异:指不同一般。

40.摈:排斥。

41.危侧:险僻。

42.植:借为“志”。《楚辞·招魂》:“弱颜固植。”王逸注:“植,志也。”

43.缥缈(piāo miǎo):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44.殊:不同。

45.舛(chuǎn):违背,不合。

46.乖:违背。

47.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两个方面。

48.苑囿(yòu):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1。气以实志,志以定言2;吐纳英华3,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4,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5,故理侈而辞溢6;子云沈寂7,故志隐而味深8;子政简易9,故趣昭而事博10;孟坚雅懿11,故裁密而思靡12;平子淹通13,故虑周而藻密14;仲宣躁锐15,故颖出而才果16;公幹气褊17,故言壮而情骇18;嗣宗俶傥19,故响逸而调远20;叔夜俊侠21,故兴高而采烈22;安仁轻敏23,故锋发而韵流24;士衡矜重25,故情繁而辞隐26。触类以推,表里必符27。岂非自然之恒资28,才气之大略哉?

注疏:

1.肇(zhào):开始。血气:指先天的气质。

2.“气以实志”二句:这里借用《左传·昭公九年》中的话:“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杜注:“气和则志充。在心为志,发口为言。”

3.吐纳:表达的意思。英华:精华。

4.贾生:指西汉著名作家贾谊(前200—前168年)。俊发:英俊发扬,指其才性的豪迈。《才略》篇说:“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超过飞驰的良马)。”他的赋论疏奏,大胆抨击时政的很多,如《上疏陈政事》中提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认为:“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即谀,皆非事实。”(《汉书·贾谊传》)

5.长卿:西汉著名作家司马相如的字。诞(dàn):放诞。《世说新语·品藻》注引嵇康《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乃赋《大人》,超然莫尚。”

6.侈:过分,夸大。溢:满。《才略》:“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7.子云:西汉著名作家扬雄的字。沈寂:性格沉静。沈:同沉。《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8.志隐而味深:《才略》篇说:“子云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9.子政:西汉末年作家刘向(前77—前6年)的字,刘向著有《新序》《说苑》等名著。简易:平易近人。《汉书·刘向传》说:“向为人简易无威仪。”

10.昭:明白。事:指作品中引用的故事。

11.孟坚:东汉初年著名历史家、文学家班固的字。懿(yì):温和。《后汉书·班固传》说,班固“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12.裁密而思靡:《后汉书·班固传论》:“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wěi)而不厌。”李贤注:“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尔雅》曰:“亹亹,犹勉也。”靡:这里指细致。

13.平子:东汉中年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字。淹通:深通。《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4.虑周:思考全面。《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藻密:文采细密。《杂文》:“张衡《七辨》,结采绵靡。”

15.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躁锐:急疾而锐利。《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才锐:“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6.颖出:露锋芒。果:决断,《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17.公幹:“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字。褊(biǎn):狭隘急遽。

18.言壮而情骇:钟嵘《诗品》评刘桢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骇:惊人。

19.嗣宗:三国魏国著名作家阮籍的字。俶傥(tì tǎng):无拘无束的样子。亦作“倜傥”。《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曾说阮籍“倜傥放荡”。

20.响逸而调远:《诗品》评阮籍的《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逸:高。

21.叔夜:三国魏国著名作家嵇康的字。侠:豪侠。《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说嵇康“尚奇任侠”。《晋书·嵇康传》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22.兴(xìng):兴会,兴致。采烈:辞采犀利。

23.安仁:西晋作家潘岳(247—300年)的字。轻敏:《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

24.锋发:势锐。韵流:指音节流畅。

25.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字。矜(jīn):庄重。《晋书·陆机传》说陆机“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26.情繁而辞隐:《才略》篇说:“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27.表:外表,这里指作品。里:内涵,这里指作者的性格。

28.恒资:指先天的资质。

夫才有天资1,学慎始习;斫梓染丝2,功在初化;器成彩定3,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4;沿根讨叶5,思转自圆6。八体虽殊,会通合数7;得其环中8,则辐辏相成9。故宜摹体以定习10,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11,用此道也12

注疏:

1.天资:就是上文说的“自然之恒资”。

2.斫(zhuó):砍。梓:一种可供建筑及制造器具的树木。

3.彩:指彩色丝绸。

4.雅制:指儒家经书。

5.讨:寻究。

6.圆:圆满,圆转。

7.数:方法。

8.环中:轴心。语出《庄子·齐物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9.辐(fú):车轮的辐条。辏(còu):指辐条的聚集。

10.摹:学习。

11.司南:指南。

12.道:指道路。

赞曰:才性异区,文辞繁诡1。辞为肤根2,志实骨髓3。雅丽黼黻4,淫巧朱紫5。习亦凝真6,功沿渐靡7

注疏:

1.辞:王利器校作“体”,“体”指风格。

2.根:范文澜注,当作“叶”。“肤”与“叶”都是指次要的事物。

3.骨髓:这里指主要的事物,和《风骨》篇所说的“骨”不同。

4.黼黻(fǔ fú):古代礼服上绣的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花纹。

5.淫:过分。朱紫:指杂色乱正色。古代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刘勰在这里即用此意。《文心雕龙》全书五次用到“朱紫”二字,《正纬》篇中的“朱紫乱矣”“朱紫腾沸”,和这里的用意正同。

6.真:指作者的才和气。

7.渐(jiān)靡:《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臣下渐靡使然。”王先谦补注:“王念孙曰:《枚乘传》亦云:‘渐靡使之然也。’案渐读渐渍之渐,靡与摩同。《学记》:‘相观而善谓之摩。’郑注:‘摩,相切磋也。’《荀子·性恶》篇:‘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靡即摩字。《庄子·马蹄》篇:‘马喜,则交颈相靡。’李颐曰:‘靡,摩也。’靡字古读若摩,故与摩通。说见《唐韵正》。渐靡即渐摩,《董仲舒传》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是也。”

风骨第二十八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1,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2。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3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4。结言端直5,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6,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7,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8,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注疏:

1.风冠其首:“六义”的次序按照《毛诗序》是风、赋、比、兴、雅、颂,风居首位。

2.志:情志和气势。气:个性、气质。符契:信约,指作品和志气一致。符,古代的凭信之物。契,约券。

3.沉吟:低声吟咏。

4.形:指人的形体。气,气血之气。这句比喻风对文情即文章内容的重要。

5.端直:端正有力。

6.骏爽:明快爽朗。

7.丰藻:辞藻丰富。赡:富足。

8.鲜:明。

故练于骨者,析1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2,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3,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4乏气,则无风之验也。昔潘勖锡魏5,思摹经典6,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7;相如赋仙,气号凌云8,蔚9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

注疏:

1.析:考究、分析。

2.结响凝:使声调有力。凝,是声调有力。滞:死板、呆滞。此句重在练风,凝指抒情确切,不滞指抒情生动。

3.统:体统,条理。

4.索莫:作“牵课”,即勉强。

5.潘勖(?—215年):东汉末期作家。锡魏:指潘勖的《策魏公九锡文》。魏公,指曹操。九锡:天子赐予功臣的车马等九大礼品,是最高的赏赐。

6.思摹经典:潘勖《策魏公九锡文》是仿效《尚书》的笔法写成的。

7.骨髓:髓,指骨力。峻:高大,挺拔有力。

8.气号凌云:《汉书·司马相如传》说汉武帝看了《大人赋》之后感到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的感觉。凌,升、高出。凌云,在云上,驾云。

9.蔚:盛。

故魏文称“文以气1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2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幹3,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4,则云“有逸气”5。公幹亦云:“孔氏卓卓6,信含异气;笔墨之性7,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也。夫翚翟8备色,而翾翥9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10乏采,而翰飞戾天11,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12;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13,固14文笔之鸣凤也。

注疏:

1.气:指秉气、气质。

2.强:强求,勉强。

3.徐幹:东汉末期作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他“时有齐气”,因为他为人恬淡优柔,性近舒缓。

4.刘桢:东汉末期作家。

5.“有逸气”:曹丕《与吴质书》中说:“公幹(刘桢的字)有逸气,但未遒耳。”逸气,超逸的气质,指高超的风格。

6.孔氏卓卓:是刘桢评论孔融的一段话,其出处已不可考。孔氏,指孔融。卓卓,卓越,超出一般。

7.性:特点、特性。

8.翚(huī):五彩的野鸡。翟:长尾的野鸡。

9.翾翥(xuān zhǔ):小飞。翥,飞举。

10.鹰隼:都是凶猛善飞的禽鸟。鹰,老鹰。隼,又名鹘鸟。

11.翰:高。戾:到。

12.鸷:凶猛的禽鸟。翰林:翰墨之林,即文艺的园地。

13.藻耀:辞藻光彩闪耀,指有文采。高翔:高飞,指有风骨。此句指风骨和辞采相统一。

14.固:乃。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1,洞晓情变,曲昭2文体,然后能孚甲3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4。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5,而跨略旧规6,驰骛7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8。《周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9。”盖防文滥也。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10,学者弗师;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能研诸虑11,何远之有哉!

注疏:

1.翔集:指取法经史诸子使文字写得极为生动,像鸟飞翔一般。术:道路,方法。

2.曲昭:详悉明白。

3.孚甲:草木种子发芽,引申为萌生。

4.黩:亵狎,不严肃,有浮滑意。

5.练:熟练。

6.跨:超越。略:省略。

7.骛:追求。

8.纰(pī)缪:谬误。纰,丝缕、布帛等破坏散开。成经:成为经常,经常这样,不是偶然这样。

9.体:体现,体察。要:要点。惟:独。

10.明者弗授:明者,指深明创作方法的人,即《神思》所说“不能言鼎”的伊挚和“不能语斤”的轮扁一类人。

11.诸虑:指上述所讨论的诸方面的问题。

赞曰:情与气偕,辞共体并1。文明以健,珪璋乃聘。蔚2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采克炳3

注疏:

1.体:风格。并:合、共,统一。

2.蔚:盛,指文采而言。

3.符采:玉的横纹。炳(bǐng):即彪炳,光彩照耀。

通变第二十九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1,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2,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3;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4,足疲者辍5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6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7而异品矣。

注疏:

1.数:术数,方法。无方:没有定规。《易·系辞上》:“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2.名理: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的原则、原理。因:因袭,继承。

3.资于故实:凭借前人的创作,即借鉴前人创作。资,凭借。故实,指前人的创作。《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

4.绠(gěng):汲水的绳索。衔渴:即受渴。《庄子·至乐》:“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5.辍:停止。

6.疏:生疏、疏漏。只知“通”不知“变”,或只知“变”不知“通”,都是疏漏,也是对“通变”生疏不熟,不善于“通变”。

7.臭味:指气类相同。臭,气味。晞(xī)阳:晒太阳。晞,晒。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1。黄歌断竹,质2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3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4于唐时;夏歌雕墙5,缛6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时,其揆7一也。暨楚之骚文,矩式8周人;汉之赋颂,影写9楚世;魏之策制,顾慕10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榷11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12,商周丽而雅,楚汉侈13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14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末气衰也15

注疏:

1.九代:指下文所说的黄、唐、虞、夏、商、周、汉、魏、晋。志:指“诗言志”。则:法则。

2.质:朴。

3.广:内容广阔。

4.文:文采。

5.夏:指夏代。雕墙:《尚书·伪五子之歌》的第二首说:“内作色荒,外禽荒,甘酒耆音,峻宇(高房)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此歌讽刺夏帝王太康荒淫好色,败坏国政。大意是说:太康在内荒淫好色,外出享乐打猎,只知喝酒听乐,住豪华的宫廷,有了这样一个人做君主,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6.缛:文采繁盛。

7.揆:道。

8.矩式:以为规矩法式,即取法。

9.影写:照着影子写,指模仿。

10.顾慕:追慕。

11.榷:扬榷,大略。

12.辨:明晰,清楚。

13.侈:浮夸。

14.宋:指南朝刘宋朝代。讹:怪诞,指伪体,和正确的体裁相反,指写得怪诞。

15.风末:冲风之末。冲风,强烈的风。末,末尾、残余。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1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2阅,然近附而远疏矣。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茜,虽逾本色,不能复化3。桓君山4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5;及见刘扬6言辞,常辄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茜;矫讹翻浅7,还宗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8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注疏:

1.略:忽略、忽视。

2.备:完备、全面。

3.“青生于蓝”四句:刘勰的意思是从蓝草、茜草里可以提炼出青色、红色染料,而青色、红色染料却不能再有什么变化,用来比喻读华丽的文章没有什么收获。蓝,草本植物,从它叶中提取的靛青可做染料。绛,赤色、大红色。茜,茜草,根可做染料。语出《荀子·劝学》。

4.桓君山:桓谭字君山,东汉初作家。这里的话是他《新论·本造》的佚文。

5.采:采取、收获。

6.刘:指刘向,西汉末期的学者。扬:指扬雄,西汉末期的作家。

7.矫:纠正。翻:改变、翻转。

8.括:矫正曲木的工具,这里指纠正偏向。《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括烝矫然后直。”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1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2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相如《上林》3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4,日出东沼5,月生西陂6。”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7出东,月生西陂”。扬雄《羽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8。”张衡《西京》9云:“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此并广寓极状10,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11,通变之数也。

注疏:

1.厥:其。

2.枚乘《七发》:枚乘,西汉初期作家,作有《七发》。

3.相如《上林》: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作品《上林赋》。

4.涯:边际。

5.沼:水池。

6.月生西陂:当作“入乎西陂”。陂,山坡。

7.大明:指太阳。

8.沓:多而重复,重合。

9.张衡《西京》:张衡的《西京赋》。

10.寓:托喻。状:描绘。

11.参伍:错综。因革:继承革新。

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1。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2,置关键,长辔3远驭,从容按节4,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5,光若长离6之振翼,乃颖脱7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8,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9步哉!

注疏:

1.大体:这里指主体,基本原则。

2.衢(qú)路:四通八达的大路。

3.辔:马缰绳。

4.节:节度,节奏。

5.宛虹:弯曲的长虹。宛,弯曲。奋鬐(qí):虹背。《庄子·外物》:“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

6.长离:即传说中的灵鸟凤。

7.颖脱:锥子尖从袋子里脱露出来,露头角的意思。

8.矜激:矜恃偏激。矜,夸耀。一致:一得之见。致,至。

9.逸:快。

赞曰:文律运周,日新其1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2。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注疏:

1.其:将。

2.怯:懦弱。

情采第三十一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1,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2,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3。虎豹无文,则鞟4同犬羊;犀兕5有皮,而色资丹漆6: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7,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8,织辞鱼网之上9,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10,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11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12,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注疏:

1.文章:绘画与刺绣上交错的彩色,即纹彩。这里的文章指文彩显明,不是文章作品的意思。

2.性:性质,特征。沦漪:即涟漪,水的波纹。结:产生。

3.文:文采。附:依附。质:质地。这三句是说,水波有待于水性,花萼全靠树林,可见文采依附着质地。

4.鞟(kuò):革,去毛的皮。

5.犀兕(sì):犀,雄犀牛。兕,雌犀牛。犀、兕的皮都很坚韧,古代用来做盔甲。

6.资:靠。丹:红色。古代用犀兕皮做的盔甲用丹漆等漆上色彩。这二句是说犀牛皮坚韧可以制成兵甲,但需要涂上丹漆彩绘有色彩之美。

7.若乃:至于。综述:总述,指抒写。性灵:心性和精神,指人的思想感情。

8.镂心:精细雕刻推敲。镂,雕刻。鸟迹:文字。

9.织辞:组织文字,指写作。鱼网:纸。《后汉书·蔡伦传》说蔡伦用渔网、树皮、麻头造纸,故这里用鱼网代纸。

10.文:指广义的文,即《原道》中“文之为德”的“文”,包括颜色、声音、情理,即形文、声文、情文。立文:指写作。

11.五音:宫、商、角、徵、羽。用于写作则为语言文辞的声律。

12.比:并列,调和。韶夏:古代的音乐。韶,舜时的音乐。夏,禹时的音乐。这里泛指美好的音乐。

《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研味《孝》1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2;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注疏:

1.《孝》:即《孝经》。

2.文:华丽。质:质朴。性情:性气,情志。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1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2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3之徒,心非郁陶,苟4驰夸饰,鬻声钓5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6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7,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8,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9

注疏:

1.辞人:指辞赋家。

2.志:记。

3.诸子:指辞赋家。

4.苟:勉强。

5.钓:取。

6.淫:过分。

7.轩冕:坐车和戴礼帽,大官的排场。轩:官员的车,有屏帷。冕:官帽、礼帽。

8.真宰弗存:《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荀子·正名》:“心也者,道之工宰也。”真宰,指真心。

9.征:证验。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1,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2。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3”,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4”,恶文太章5;贲象穷白6,贵乎反本。夫能设谟7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8藻,使文不灭质9,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10,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注疏:

1.经:意为“理”。

2.心理:指内心感情。翳:障蔽。

3.言隐荣华:见《庄子·齐物论》。隐,隐蔽。荣华,草本植物的花叫荣,木本植物的花叫华,这里用来指文采。

4.衣锦褧(jiǒng)衣:《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裘衣。”硕人,高大白胖的人。颀,修长的样子。褧衣,麻布衣。《硕人》诗中原意是妇女出嫁穿上麻布罩衫遮灰尘,以保护锦衣。

5.恶文太章:恶,厌恶;章,同“彰”,明。这是刘勰对“衣锦褧衣”的解释,用来说明他的主张,已使诗的原意改变了。

6.贲象穷白:《周易·贲卦》中的“贲”是文饰的意思,可是它的象却归于白色。穷,探究到底。白,指本色,因为丝的本色是白的。

7.谟:当作“模”,规范,指体裁。设模:即设置标准。

8.摛(chī):铺陈。

9.文:文采。质:内容。

10.正采:正色。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朱:大红,属赤色。蓝:属青色。正色代表雅正的好的文采。

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1,英华乃赡。吴锦好渝2,舜英3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注疏:

1.心术既形:内心的情感已经通过文辞显露出来,即写出了情思,这就构成了文采。

2.渝:变色。

3.舜英:木槿花,朝开暮谢,有花无实,不长久。

丽辞第三十五

造化赋形,支1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2,自然成对。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3。”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4。”岂营丽辞,率然5对尔。《易》之《文》《系》6,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7;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8适变,不劳经营。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机9者入巧,浮假者无功。

注疏:

1.支:同“肢”,即肢体。

2.相须:相对,相需。须,待,宜。

3.“罪疑惟轻”二句:《尚书·伪大禹谟》中皋陶回答舜的话。疑,疑惑不定。

4.“满招损”二句:《尚书·伪大禹谟》中益赞助禹说的话。

5.率然:随便,未经思考。

6.《易》:指《周易》。《文》《系》:指解说《周易》的《文言》和《系辞》,相传都是孔子所作。

7.“龙虎类感”二句:《周易·乾卦·文言》中有“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的话,这些话都字字相对。俪,对偶,骈俪。

8.奇偶:奇,单数;偶,双数。指散句和偶句。

9.契机:合时,指对偶得当。

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1为易,事对为难,反对2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3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4,翱翔乎书圃5。”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6云:“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7,庄舄显而越吟8。”此反对之类也;孟阳9《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之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10,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张华诗11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注疏:

1.言对:文字的对偶。

2.反对:意义相反的对偶。

3.空辞:指不用典的文辞。

4.修容:修饰容仪。礼园:礼仪之园。礼是用来调整威仪的,即可以修容。长卿:司马相如。

5.翱翔:浮游,徘徊,指学习《尚书》。圃:园圃,园地。

6.宋玉(约前298—前222年):字子渊。战国时代楚国作家,作有《神女赋》。

7.钟仪:生卒不详,楚国郧公,曾被郑国俘虏,献给晋国。晋侯知道他是伶人,叫他演奏,钟仪奏出楚音。

8.庄舄:生卒不详,越国人,楚国大臣,因爱故国,生病发生越吟。

9.孟阳:张载,字孟阳。《文选》有张载《七哀诗二首》,但无此二句。

10.并贵共心:也是双关,既指对偶两句表达相同的思想,又指刘邦和刘秀都贵为天子而同样思念家乡。

11.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西晋作家。诗:指张华的《杂诗》。

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1,驽2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3之一足,趻踔4而行也。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5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6,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自7见也。

注疏:

1.骖(cān):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四马中间的两匹称“服”,左右两边称“骖”。

2.驽:劣马。骥在左骖,驽为右服,意为左右两马一为良马,一为劣马,不平衡。

3.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外形似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4.趻踔(chěn chuō):跳跃着走。

5.璧:环玉。

6.杂佩:包括各种不同的佩玉,有各种形式和名称。

7.自:作“斯”。

赞曰:体植必两,辞动1有配。左提右挈,精味2兼载。炳烁联华,镜静3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佩4

注疏:

1.动:动辄,往往。

2.精味:精义韵味。

3.静:同“净”,明净。

4.珩:成双的佩玉上面的横玉。佩:古代衣带上佩戴的玉石。

比兴第三十六

诗文弘奥,包韫六义1,毛公述传,独标兴体2,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3?故比者,附也;兴者,起4也。附理者,切类5以指事,起情者,依微6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7,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8

注疏:

1.韫: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

2.独标兴体:《毛传》注释《诗经》时,对“兴体”有特别注明。

3.比显:比喻手法明显,也较易识别。兴隐:起兴手法隐晦,和比喻又有相似之点,不易识别。

4.起:引起。

5.切:切合。类:相似。

6.微:隐。

7.畜:当作“蓄”。蓄愤:积愤,兼激愤的感情。斥言:指斥的话。

8.诗人:指《诗经》作者。有二:二指比兴两种手法。

观夫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1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疑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明而未融,故发2注而后见也。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浣衣以拟心忧3,席卷以方志固4:凡斯切象,皆比义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楚襄5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于是赋颂先鸣,故比体云6构,纷纭杂遝,信7旧章矣。

注疏:

1.尸鸠(jiū):即鸤鸠,布谷鸟。

2.发:阐发、启发。

3.“浣衣”句:《诗经·邶风·柏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浣衣,洗衣。

4.席卷:应作“卷席”。“卷席”句:《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5.襄:指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怀王和顷襄王听信靳尚等奸臣谗言,疏远流放屈原。

6.云:纷纷的意思,形容众多。

7.信:当作“倍”。倍,即“背”。

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宋玉《高唐》1云:“纤条悲鸣,声似竽籁2。”此比声之类也;枚乘《菟园》云:“焱焱3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此则4比貌之类也;贾生《鵩赋》5云:“祸之与福,何异纠纆6。”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箫》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7子也。”此以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云:“繁缛络绎8,范蔡9之说也。”此以响比辩者也;张衡《南都》云:“起郑舞,茧曳绪。10”此以容比物11者也。若斯之类,辞赋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至于扬班12之伦,曹刘13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纤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又安仁14《萤赋》云“流金在沙”,季鹰15《杂诗》云“青条若总翠”,皆其义者也。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注疏:

1.《高唐》:战国时期楚国作家宋玉的《高唐赋》。

2.竽:乐器名,形似笙,有三十六簧。籁:孔窍发出的声音。

3.焱焱(yàn):形容鸟飞的快。枚乘《梁王菟园赋》。

4.则:当删去。

5.贾生:即贾谊。赋:当作“鸟”。《鵩鸟》:《鵩鸟赋》。

6.纠纆(mò):用三股拧成的绳。纆,绳索。

7.畜:养。

8.络绎:接连不断。

9.范蔡:范雎、蔡泽,都是战国辩士,都曾做过秦国的丞相。

10.郑舞:郑国地方的舞蹈。茧曳绪:茧抽丝,亦为连续不断意。

11.以容比物:似当作“以物比容”。容,仪态。

12.扬班:扬雄、班固。

13.曹刘:曹植、刘桢。

14.安仁:西晋文学家潘安(247—300年),字安仁。

15.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生卒不详。

赞曰: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1,合则肝胆。拟容取心2,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涣3

注疏:

1.胡越:胡,胡人,在北方;越,越人,在南方。比喻相距很远。

2.容:容貌,形象。心:指精神实质。

3.涣:作“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隐秀第四十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1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2,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3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4为工,秀以卓绝5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6,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7,义主文外,秘响傍8通,伏采9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10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1。始正而末奇12,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13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14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15。深浅而各奇,侬纤而俱妙,若挥之16则有余,而揽之则不足矣。

注疏:

1.文情:指作品的内容。《礼记·乐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2.颖:禾芒,比树梢。峻:高。

3.重旨:言外之意,话中的话。重,双重。

4.复意:即两重意思,一是字面的意思,二是言外之意。

5.卓绝:即“独拔”的意思。

6.旧章:指前人的作品。懿:美。

7.体:风格、特点。

8.秘响:隐秘之响,即暗响。指不显露的意义。傍:杨校当作“旁”。旁:侧面。《易·乾·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9.伏采:隐伏的文采。《厚道》:“符采复隐。”

10.韫(yùn):藏。《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11.“珠玉潜水”二句:《淮南子·地形训》中说水中蕴藏着玉,水纹方而曲折;水中蕴含着珠,水纹圆而曲折。

12.自“始正而末奇”至“朔风动秋草”之“朔”字共四百余字,为后世补文。

13.纤手:妇女细柔的巧手。纤,细。

14.靓:装饰。娈:美好。《诗·小雅·车舝》:“思娈季女逝兮。”

15.裁熔:修饰。

16.挥之:舍去,即不加装点,顺其自然。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1辞之人,必欲臻美,恒溺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2,不足语穷;煅岁炼年3,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4;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5。使酝藉6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7,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8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9之少珍,若百诘10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注疏:

1.工:巧,精于其事。这里用为使之工巧的意思。

2.呕心吐胆:呕吐出心胆。比喻劳心苦思。

3.煅岁炼年:饱经年岁锻炼,比喻功夫的深久。煅,指对文章的锤炼。

4.庸目:平常人的眼力。

5.妙心:精妙的用心。

6.酝藉:含蓄。

7.斫(zhuó):砍削。卉:草的总称。葩(pā):花。《列子·说符》说:有个宋国人用玉为宋国君王雕制楮树叶,三年才成功,将其混在楮树叶中和真楮叶没有什么区别。这里暗用这个典故。

8.叩:问,指阅读。

9.巨室:富贵之家。《孟子·离娄上》:“不得罪于巨室。”

10.诘:反问。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1,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2,公幹之青松3,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4;叔夜之赠行5,嗣宗之咏怀6,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士衡7之疏放,彭泽8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9”,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10”,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11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12”,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13”,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注疏:

1.《古诗》:《古诗十九首》。东汉时期作品。离别: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诗。《长城》:指《古乐府四首》第一首。

2.陈思:陈思王曹植。黄雀:指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该诗写少年救雀,用以比喻救人于患难。

3.公幹之青松:指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讽谕:借物喻意。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和刘桢的“亭亭山上松”都借黄雀喻意。

5.叔夜之赠行:指嵇康《赠秀才入军五首》。

6.嗣宗:阮籍的字。指阮籍《咏怀诗》。

7.士衡:陆机的字。

8.彭泽:指陶潜,字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曾做过彭泽县令。

9.“常恐”二句:班婕妤《怨歌行》中的诗句。班婕妤,东汉时期女作家。此诗中她自比作扇,怕秋风一起,扇便被弃。此诗后人疑为伪作。飙,暴风。

10.“临河”二句:传为西汉李陵《与苏武诗》中的话。李陵,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苏武,西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与苏武诗》自刘勰以来,历代学者多认为是后人伪托。濯,洗。缨,衣帽上用为装饰的穗带,这里指冠缨。子,你,指苏武。

11.不遂:不顺心。

12.“东西”二句:乐府古词《伤歌行》有“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13.“朔风”二句:西晋诗人王赞《杂诗》的头两句。此诗写对故乡的思念。朔风,北风、寒风。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1;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2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3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4;润色取5美,譬缯帛之染朱绿6。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7树,浅而炜烨;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8,盖以此也。

注疏:

1.盈:满。十一:十分之一。

2.求:疑原是“课”字。课:考课。

3.雕削:雕琢。

4.英华:花朵。英,草本植物的花瓣;华,木本植物的花。

5.取:疑当作“致”。

6.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朱绿:朱红色和绿色,此指各种色彩。

7.曜:照耀。

8.文苑、翰林:都是文坛的意思。侈:夸。

赞曰:深文隐蔚,余味曲1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2

注疏:

1.曲:曲折,指含蓄婉转。

2.笙匏:即笙和匏,都是吹奏乐器。

养气第四十二

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1,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2;心虑言辞,神3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4过分,则神疲而气5衰:此性情之数也。夫三皇辞质,心绝于道华;帝世始文,言贵于敷奏;三代春秋,虽沿世弥缛,并适分胸臆6,非牵课7才外也。战代权诈8,攻奇饰说;汉世迄今,辞务日新,争光鬻采,虑亦竭矣。故淳言以比浇辞,文质悬乎千载;率志以方竭情,劳逸差于万里;古人所以余裕9,后进所以莫遑也。

注疏:

1.验己而作:经过自己的检验的作品。《论衡·自纪》:“历数冉冉,庚辛域际,虽惧终徂,愚犹沛沛,乃作《养性》之书凡十六章。”

2.生:生命。役:仆役。《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3.神:精神。《论衡·卜筮》:“夫人用神思虑。”

4.钻砺:钻研磨砺。

5.气:元气,人体维持其生命的功能。

6.适分:适合于作者的本分、个性。胸臆:心胸。《明诗》:“随性透分。”

7.牵课:牵连,勉强。

8.权诈:诡诈、权谲。

9.余裕:从容不迫。裕,宽。《孟子·公孙丑下》:“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凡童少1鉴浅而志盛,长艾2识坚而气衰,志盛者思锐以胜劳3,气衰者虑密以伤神,斯实中人之常资4,岁时之大较也5。若夫器分6有限,智用无涯7,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怛惕之盛疾,亦可推8矣。至如仲任置砚以综述9,叔通怀笔以专业10,既暄之以岁序11,又煎之以日时12;是以曹公13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14,非虚谈也。

注疏:

1.少:古代以三十岁以前为少,即青少年。

2.艾:头发灰白为艾,古人五十岁为艾,即老年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3.胜劳:胜任疲劳。

4.中人:平常人。资:资质、禀赋。《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岁时:年龄。大较:大概情况。

6.器分:才分,器量。

7.涯:边。

8.推:类推、推想。

9.仲任置砚以综述:仲任,王充字。《后汉书·王充传》:“闭门谐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

10.叔通怀笔以专业:叔通,曹褒字。《后汉书·曹褒传》:“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末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11.暄之以岁序: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聿来岁序暄,轻云出东岑。”暄:温,指春天的温暖。刘勰这里用此和下句“煎”字对举,都有煎熬之意。

12.煎之以日时:喻苦思的折磨。葛洪《抱朴子·内篇·道意》:“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于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13.曹公:指曹操。《檄移》:“敢指曹公之锋。”《章表》:“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

14.“陆云叹用思”句:《全晋文》卷一百二:“兄文章已自行天下,多少无所在,且用思困人,亦不事复及,以此自劳役。”

夫学业在勤,功庸弗怠1,故有锥股自厉2;和熊以苦之人3志于文也,则有申写郁滞: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若销铄精胆4,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且夫思有利钝,时有通塞5,沭则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黩。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6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7,贾余于文勇8,使刃发如新,凑理9无滞,虽非胎息10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注疏:

1.功庸弗怠:这四字和下面的“和熊以苦之人”是后人的增补。

2.锥股自厉:《战国策·秦策一》:“(苏奏)……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和熊以苦之人:用熊胆和丸食之,以其若激励勤学,此乃唐代柳仲郢之事,此为后人增补,非刘勰原文。

4.销铄精胆:销铄,熔化。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

5.通塞:思路的通畅与阻塞。陆云《与兄平原书》:“方当积思,思有利钝。”陆机《大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6.清和:清静和谐。《汉书·贾谊传》:“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

7.闲于才锋:轻松愉快地暴露才华锋芒。

8.贾余于文勇:《左传·成公二年》:“欲通者贾余馀勇。”贾:卖。

9.凑理:同“腠理”,肌肤的文理。《黄帝内经·内篇·释滞》:“寒则腠理闲,气不行,故气收矣。”

10.胎息:即古代一种修养身心的方法。《抱朴子·内篇·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迈:王利器校“迈”,作“万”。万术:多种技术,指技术。

赞曰:纷哉万象,劳矣千想。玄神1宜宝,素气资养2。水停以鉴3,火静而朗4。无扰文虑,郁此精爽。

注疏:

1.玄神:精神。扬雄《太玄·中》:“神战于玄,其陈阴阳。”

2.素:平素。资:靠。

3.鉴:镜,引申为明。《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4.朗:明亮。

物色第四十六

春秋代序1,阴阳惨舒2,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3,阴律凝而丹鸟羞4,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5心,英华6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7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8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9。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疏:

1.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代:更替。序:次序。

2.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惨,戚,不愉快;舒,逸。

3.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玄驹:蚂蚁。步:走动。《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有二月,……玄驹贲。”

4.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古代乐律分阴阳两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螳螂。羞:通“馐”,馐膳。

5.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6.英华:美丽的花朵。

7.郁陶:忧闷郁积。

8.矜:严肃、庄重。

9.“情以物迁”二句:《明诗》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1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2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3,杲杲为出日之容4,瀌瀌拟雨雪之状5,喈喈逐黄鸟之声6,喓喓学草虫之韵7;皎日嘒星8,一言穷理;参差沃若9,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10,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11。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近代12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13;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

注疏:

1.流连:徘徊不忍离去。

2.“灼灼”句:形容桃花的色彩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灼灼,华之盛也。

3.“依依”句:《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4.“杲杲”句:《诗·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5.“瀌瀌”句:《诗·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6.“喈喈”句:《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7.“喓喓”句(yāo):虫鸣声。《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喓喓阜螽。”韵:虫鸣声。

8.皎日嘒星:《诗·王风·大车》:“有如皎日。”《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9.参差沃若:《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两字:两字相连成为双声字和叠韵字。“参差”是双声,“沃若”是叠韵。

10.长:发展、引申。

11.“诗人丽则”二句: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指《诗经》作者。则,合乎规则。约,简练。辞人,指辞赋家。淫,过度。

12.近代:指晋、南朝刘宋时期。

13.曲:详尽。毫芥:细微。毫,长而尖锐的毛;芥,小草。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1,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且诗骚所标2,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3,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4,则虽旧弥新矣。是以四序5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6而更新。古来辞人,异代接武7,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8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若乃山林皋壤9,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注疏:

1.检:法式。

2.标:显出。

3.锐笔:指精通写作的人。

4.适要:适应变化抓住要点。

5.四序:四季。

6.晔晔(yè yè):美盛的样子。

7.接武:继承效法前人。武,足迹。

8.因革:继承革新。

9.皋壤:池边地。皋,泽。《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1。春日迟迟2,秋风飒飒3。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注疏:

1.吐纳:指抒发。

2.春日迟迟:《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3.秋风飒飒:《梵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1,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2;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3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4,季绪好诋诃5,方之于田巴6,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7,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8”,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9,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10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11,岂多叹哉!

注疏:

1.知音:这里泛指文学欣赏者、评论家,不论其正确与否。《礼记·乐记》:“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2.恨不同时: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感叹自己不能和此人同时,后来他用武力威胁韩国,得到了韩非。又《汉书·司马相如传》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感叹不能与此人同时,后来他得知《子虚赋》是当时人司马相如所作,立即召见了司马相如。

3.嗤:讥笑。

4.“敬礼”二句:敬礼,丁虞字;润色,修改文章。曹植《与杨德祖书》中说,丁虞请他修改文章并说:“后世还有谁能知道我,能够改订我的文章呢!”曹植称赞这是“美谈”。

5.季绪好诋诃:季绪,刘修字。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底诃文章,摭掎利病。”

6.方之于田巴: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土。曹植《与杨德祖》书:“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

7.君卿唇舌:君卿,楼护字,西汉医家,能言善辩。

8.史迁:司马迁。东方朔(约前161—前93年):西汉文学家,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

9.诮:责怪,讥讽。

10.抑:贬低。

11.酱瓿之议:酱瓿,盛放酱类的陶罐。《汉书·扬雄传》:“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

夫麟凤与麏雉1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2,楚人以雉为凤3,魏民以夜光为怪石4,宋客以燕砾为宝珠5。形器易征6,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7,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8,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9”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嵝10,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注疏:

1.麏雉:麏(jūn),同麇,獐子。雉,野鸡。

2.鲁臣以麟为麏:《孔丛子·记问》载:“叔孙氏之车子曰锄商,樵于野而获兽焉,众莫之识,以为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夫子曰:‘麕身而肉角,岂天下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遂往,谓其御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视之,果信。”《孔子家语·辨物》《公羊传》有相同记载。

3.楚人以雉为凤:《尹文子·大道上》:“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始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5.宋客以燕砾为宝珠:《艺文类聚》卷六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其与瓦甓不殊’。”

6.征:验证。

7.逆:迎着。击节:打拍子。

8.嗟:叹。讽:诵读。

9.“东向”二句:《吕氏春秋·去宥》:“东面望者,不见西墙”。《淮南子·汜论训》:“故东面而望,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见北方。”

10.乔岳:高山。培嵝:小土丘。《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1,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2既行,则优劣见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3,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4。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5。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6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7,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注疏:

1.置辞:安排运用文辞。

2.术:方法。

3.“志在山水”二句:伯牙弹琴,一时志在高山,一时志在流水。钟子期一听琴音就知道。典出《列子·汤问》。

4.达:通晓。

5.“宋玉”句:见于宋玉《对楚王问》。

6.“屈平有言”句:屈原《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7.“扬雄自称”句:扬雄《答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赞曰:洪钟万钧,夔旷所定1。良书盈箧2,妙鉴乃订。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3径。

注疏:

1.夔:舜时的音乐官。旷: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音乐家。

2.箧:箱。

3.蹊:路。

序志第五十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1,王孙《巧心》2,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3?夫宇宙绵邈,黎献4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5,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注疏:

1.涓子《琴心》:李善注引《列仙传》:“涓子作《琴心》三篇。”黄侃《札记》:“涓子,盖即《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环渊。环渊楚人,为齐稷下先生。”

2.王孙《巧心》:即王孙子,是儒家,著有《巧心》。《汉书·艺文志》:“《王孙子》一篇。”注:“一曰《巧心》。”

3.驺奭之群言雕龙:驺奭,即邹奭,稷下学者,阴阳家,因其著述善雕琢修辞,人称“雕龙奭”。

4.黎献:黎,黎民,百姓;献,贤人。指众人中的贤人。

5.“夫人肖貌天地”二句:《汉书·刑法志》:“夫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肖,像,相似。这里有象征的意思。五才,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1。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2之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3,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4资之以成,六典5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6,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7,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注疏:

1.礼器:祭祀用的笾豆。笾,竹制的圆器;豆,木制,像高脚的盘子。仲尼:孔子的表字。南行:捧着祭器随着孔子向南走,表示成了孔子的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某种典礼。

2.小子:刘勰谦称。

3.马郑诸儒:指汉代经学家马融、郑玄。《后汉书·马融传》:“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又《郑玄传》:“事扶风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

4.五礼:《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郑注:“五礼,吉、凶、宾、军、嘉也。”

5.六典:《周礼·天官·太宰》:“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二曰教典……三曰礼典……四曰政典……五曰刑典……六曰事典。”

6.文体解散:指文章体制破坏。

7.鞶(pán)帨:鞶,皮带,古束衣用。帨,佩巾。扬雄《法言·寡言》:“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陈思序书1,应玚《文论》2,陆机《文赋》,仲洽《流别》3,弘范《翰林》4,各照隅隙5,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6,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7,翰林浅而寡要。又君山、公幹之徒8,吉甫、士龙之辈9,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注疏:

1.陈思:陈思王曹植。书:他的《与杨德祖书》,其中除评论了当时一些作家外还表达了他对文章修改的重视等。杨德祖:名修,当时的作家之一,是曹植的好友。

2.应玚《文论》:《艺文类聚》卷二十二有应玚《文质论》。

3.仲洽《流别》:仲洽(250—300年),挚虞字,《全晋文》辑有其《文章流别论》。

4.弘范《翰林》:指晋代学者李充,字弘度,《隋书·经籍志》记他有《翰林论》54卷。

5.隅隙:角落、缝隙,指不全面,或者次要的地方。

6.密而不周:指《典论·论文》讲才气比较严密,讲文体比较简单,讲才气又只强调先天禀赋。周,全。

7.功:指功效,功用。精而少功:指《文章流别论》分类讲文章的源流有见地,但没有讲各种文章的写作要点,不切实用。

8.君山、公幹之徒:指桓谭《新论》,刘桢奏书。

9.吉甫、士龙之辈:吉甫,应贞(234—269年)字。应玚弟,应璩之子。《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玚弟璩,璩子贞,咸以文章显。”士龙:陆云字,与兄陆机均以文章显。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1,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2,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3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4,图风势5,苞会通6,阅声字7,崇替8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9

注疏:

1.体乎经:文学创作以经书为宗,即“宗经”,指《宗经》。

2.文:有韵文。笔:无韵文。

3.上篇:《文心雕龙》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二十五篇,前五篇是总论,后二十篇是文体论。下篇二十五篇,包括创作论、文史论、批评论二十四篇和总序一篇。

4.神性:指《神思》《体性》两篇。

5.风势:指《风骨》《定势》两篇。

6.会通:指《附会》《通变》两篇。

7.声字:指《声律 》《练字》两篇。

8.崇替:兴盛衰废。

9.“大易之数”句:《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1,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2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3,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4。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也。

注疏:

1.骨髓:指创作上的核心、本质问题。

2.苟:随便。

3.环络:环,绕;络,马笼头。与上面“按辔”都指文坛上的活动。藻绘之府:与上句“文雅之场”同义,都指文坛。

4.矩矱(yuē):法度。《楚辞·离骚》:“求矩矱之所同。”

赞曰:生也有涯,无涯惟智1。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2。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注疏:

1.“生也有涯”句:《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傲岸:不随时俗,性格高傲。泉石:隐居的山林。咀嚼:细嚼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