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

一 研究难点

第一,文献获取与构念测量难度较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供应链金融近几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实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此外,在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框架中涉及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采用、供应链融资绩效、信息技术应用等新构念的测量,尽管这些构念在国外研究中有相关的测量量表,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致公认的成熟量表。因此,在中国研究情境中,如何结合变量本身的内涵,在借鉴国外与这些变量相关的测量量表与题项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量表是本研究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第二,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在本研究中,所需要的中小企业样本必须要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并且,在实证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用于实证分析的有效样本数据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但是,由于目前供应链金融尚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目前采用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样本数据收集的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获取充足的高质量样本数据是本研究所面临的一个困难。

二 创新点

其一,研究内容创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以往针对供应链金融展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Hofmann and Kotzab,2010;Pfohl and Gomm,2009;Gomm,2010;Wuttke et al.,2013a,3013b;More and Basu,2013;Wandfluh et al.,2016;闫俊宏、许祥秦,2007;胡跃飞、黄少卿,2009;宋华,2015;宋华、陈思洁,2016),而针对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供应链金融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创新性地将中小企业能力作为前因变量,构建了其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采用以及供应链融资绩效影响的内化机制理论模型,并引入供应链整合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影响这一内化机制产生的作用条件。通过这一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检验,能够对供应链融资的前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索,有效地弥补了以往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中的理论空白。

其二,理论视角创新。以往研究中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一般只是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Stiglitz and Weiss,1981;Chan et al.,1986;Chan and Thakor,1987;张捷,2002;平新乔、杨慕云,2009),本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结合能力与信息的视角,将企业能力理论与信息经济学同时引入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为探索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内外部能力通过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采用对其供应链融资绩效产生影响的内化机制以及影响内化机制发生的作用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其三,研究方法创新。目前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性阶段,以往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Gelsomino et al.,2016)。本研究采取大样本调研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提升融资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准复制研究的方法,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模糊集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准复制研究,从而有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因此,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