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美国进步时代专家参政现象研究(1900-19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学者班底”谈起

193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雷蒙德·莫利(Raymond Moley)踏上从纽约开往奥尔巴尼的列车,赶赴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家中,协助他筹备年底的总统大选。随着罗斯福于第二年入主白宫,莫利也来到华盛顿,成为新总统的助理国务卿和贴身顾问。事实上,莫利只是罗斯福身边“学者班底”的一个缩影。像他一样以专家身份受邀进入政府任职的大学学者,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阿道夫·伯利(Adolf Berle Jr.)和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Rexford Tugwell)、哈佛法学院的费利克斯·法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和詹姆斯·兰迪斯(James M.Landis)、康奈尔大学的保罗·奥利里(Paul M.O'Leary)和芝加哥大学的伦纳德·怀特(Leonard White)等。[1]这些学者学有专攻,为罗斯福出谋献策,在两次新政中立下汗马功劳。《北美评论》赞美道,“这就是罗斯福先生将能比他的前任们更好地治理政府的有力证据”,因为“人们确信,‘大学小伙子们’的风衣口袋里装着繁荣”[2]

罗斯福总统的“学者班底”以“智囊团”(Brain Trust)之称闻名于世,成为20世纪联邦政府大量起用学术界人士担任公职的典范。新政以后,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作为专家受到政府的重用,他们穿梭于学界与政界之间,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杜鲁门时代的李·杜布里奇(Lee DuBridge)、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乔治·舒尔茨(George Shultz)、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的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加德纳·阿克利(Gardner Ackley)、约翰·加尔布雷斯(John Galbraith)、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尼克松时代的克利福德·哈丁(Clifford Hardin)、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盖福德·斯蒂弗(Guyford Stever);卡特及里根时代的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雷·马歇尔(Ray Marshall);老布什时期的戴安·拉维奇(Diane Slivers Ravitch);克林顿时期的约瑟夫·奈(Joseph Nye)、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小布什时期的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尼古拉斯·曼昆(Nicholas Gregory Mankiw)等。[3]2008年,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芝加哥大学执教长达12年的巴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对大学学者更是倚重有加。除任命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部长外,奥巴马还召集任用了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彼得·欧尔萨格(Peter Orszag)、奥斯坦·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以及李侃如(Ken Lieberthal)、何汉理(Harry Harding)等大批学者专家,为其在科技、经济、外交方面出谋划策。[4]在本书中,笔者将这一现象概括为“专家参政”,即大学学者作为专家参与政府事务。

随着“智囊团”在20世纪30年代引起广泛关注和好奇,人们试图对凸显出来的专家参政现象追根溯源。观察家E.K.林德利1933年撰文称,早在1932年以前,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又译锡拉丘茨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便已受到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召用,还有一些学者出现于胡佛时期的联邦政府内阁及委员会中。[5]1938年,社会学家克劳德·鲍曼认为:专家参政的大规模涌现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战争的特殊形势促使威尔逊总统广泛动员大学学者为政府服务。[6]历史学家对专家参政的追溯更为久远。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认为,早在20世纪前10年,一些政治家便已经起用大学学者为政府提供专家服务了。尤其是在进步主义改革的模范州——威斯康星州,州政府与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之间的亲密合作“预示了后来所有智囊团的出现”[7]。此后,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20世纪30年代因“智囊团”而凸显的专家参政现象,实际上源自美国各级政府在20世纪早期的政治实践,进步时代的“威斯康星理念”以及一战时期威尔逊总统的“调查团”(The Inquiry)乃是专家参政现象的雏形。对此,霍夫斯塔特一语中的:“随着进步主义一代人的崛起,学者作为(政府)专家的时代终于到来了。”[8]本书所考察的正是这一处于雏形阶段的专家参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