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是人们认识、理解并影响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管理认知和决策的过程,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和优选的标尺,有助于改善实践、优化管理,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管理与工程实践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主要包括评价目的与流程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数据来源与处理、评价信息集成与融合、评价结果运用与反馈六个方面。[8]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这六个基础方面的中枢环节。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得到精准评价结果、实现科学有效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9]一般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导向,依据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决策、实施和管理。针对活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活动开展的全方位规制,有利于提高活动水平,充分体现活动效果,降低风险,规范预算,使得活动策划和实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指标和数据说话,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原则[10]
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是以网络正能量传播媒介——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关于网络正能量传播、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为最终目的的评价体系。由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复杂性,需要用系统性思维,综合考虑评价的目的、评价的问题与对象、评价数据的来源、评价的时间窗(评价事件或行为所具体发生的时间窗口)等因素进行设计,[11]力求科学、客观和具有可操作性。构建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课题组结合网络正能量评价活动本身的特点,认为网络正能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目的性原则,充分考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一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目的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反映综合评价的目的,准确描述对象系统的特征,并涵盖为实现评价目的所需的基本内容。同时,评价指标在体现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也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够对未来实践优化作出指引。目的性原则是其他原则的基础。而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具有客观目的和主观目的双重目标:客观目的即建立一个对网络作品正能量认定的综合指标体系,筛选富有正能量的作品;主观目的则是引领互联网向上、向善的精神,实现网络空间的有效净化。
其二,指标体系设计契合网络能量传播的一般规律。网络作品的传播遵循“作品本身—作品展示和传播—影响作品受众”的线性规律。因此,网络正能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在符合其构建目的的同时,还要符合网络能量传播的这一规律。在课题组设计的指标体系中,吸引力是对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的一般考察,而管理力则体现了创作者和网站媒介对作品的识别和驾驭能力,影响力则关注了作品所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分别对应了作品本身、作品展示和传播、影响作品受众三个阶段,契合网络作品传播规律。
其三,指标的覆盖面广。吸引力包括了主题吸引力、需求吸引力等,管理力按照作者、网站不同的作品管理主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考察指标体系,而影响力包括了政治影响力、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实现了对网络正能量传播影响的多角度考察。
其四,充分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结构指标之间是密切联系而非单独存在的,评价指标既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又要反映不同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通常情况下,只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表达出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信息即可。[12]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对象涵盖了榜样、文字、动漫音视频、图片、专题活动五大部分,五大部分的作品各有特征、差异甚大,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候应该多考虑其共性和内在联系。
其五,合理重视各个指标的独立性和显著性特征。独立性要求每个指标要内涵清晰、尽可能地相互独立,同一层次的指标间应尽可能地不相互重叠、不相互交叉、不互为因果、不相互矛盾,保持较好的独立性。[13]对于多层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指标的类别性与层次性,建立自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上下级指标保持自上而下的隶属关系,指标集与指标集之间、指标集内部各指标间应避免相互反馈与相互依赖,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当然,对于某些复杂的综合评价问题,指标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依赖与相互反馈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理想情况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完全地描述和覆盖对象系统的全部特征,且指标间应该保持完全的独立性,线性无关。但在现实实践中,这种理想状态几乎不可能达到。为减少获取成本,避免数据冗杂,一般情况下,在综合指标体系中应保留主要的关键指标,剔除次要的非关键指标。显著性可以作为区分指标重要性的标准,显著性越强的,可为关键指标;反之,显著性越低,则可能为非关键指标。比如,在网络正能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一般应更关注正能量价值,作品的质量次之。
其六,注重综合评价体系的动态性。虽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的某个时间窗内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事物发展的变化以及评价目标的改变,也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这种动态调整可分为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主动调整是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和评价要求,调整或重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被动调整是根据评价结果的反应效果,对某些指标进行动态修正,剔除或增加某些指标。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对于网络正能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应当考虑其长期性和开放性,适时动态调整。
其七,综合指标体系的建构务求客观真实。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既不能过多过细,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简,遗漏信息。此外,指标体系还要避免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确保数据易获得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其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具有统筹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对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因此,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判,通盘考虑。
其九,始终贯彻正向价值引领作用。网络正能量宣传工作的目的即传播和宣传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具有一定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因而,在整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中必须以正能量为价值引导和精神指引。
课题组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出发,遵循以上构建原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首创的AMI评价理论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设计,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科学的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即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主要从吸引力(Attractive Power)、管理力(Management Power)和影响力(Impact Power)三个层面对网络正能量作品进行评价。在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三级、四级多个指标。其中,吸引力主要是以作品载体及内容本身作为评价客体,管理力注重对作品传播过程的管理能力的考察,影响力则以作品产生的实际效果为主要评价对象。
2.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
表1-1 网络正能量作品综合评价AMI指标评价体系
续表
续表
(2)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解读
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网络作品正能量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正能量作品载体本身、作品正能量认定和作品正能量影响各个环节,照顾不同评价角度的差异化特征,并对一些具体的指标进行了合并与抽象化,也考虑到了网络正能量的动态性、过程性特征可能不断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而且具有开放性、可持续性,有助于对网络作品正能量形成深层次、客观的认识、把握和评估,由此助益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和再传播,影响和再影响。逐项指标解读如下:
1)吸引力
该项指标主要是对作品载体及内容本身进行评价,其下分主题吸引力、需求吸引力两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依次细化为若干个三级、四级指标。
第一:主题吸引力
主题吸引力以载体所蕴含的价值观、时代性和精神启示为角度,细化为价值导向力、时代吸引力和精神感染力三个三级指标。
①价值导向力
“价值导向力”是以作品载体及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为基础抽象出的一个三级指标,该指标可以从道德、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其中,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准则。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它是国家权力的意志体现。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道德是一种与社会同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涉及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情操、信念等。道德是法律之外规范社会的隐性约束力,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它指引人们认识自己,承担对家庭、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教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规范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选择良善之道。一个好的主题或者内容首先要符合基本的道德观。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道德是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没有道德规范,社会无疑将分崩离析。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5]
道德是向内的规范,它更多关注的是对人内心动机的约束,它依靠的是人们内心的道德信仰和良心谴责以及社会舆论力,而法律一般则仅仅规定人们的外部行为,并不关注人的内心动机。可以说,法律是最低的社会道德,而道德规范又有助于法律规范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我党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对人民和民族价值观和精神面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来看,它有助于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它有助于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它有助于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此,网络正能量作品必须首先合理合法、符合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其次,内容要积极向上,符合基本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最后,在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对作品主题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要求其符合并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价值导向力的子指标。
②时代吸引力
“时代吸引力”指标主要关注的是作品主题和内容的时代性,主要从热点性、重大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来考察。即评价作品的主题是否是对社会热点的反映,关注的是不是社会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者引领时代潮流。
③精神感染力
“精神感染力”指标不同于“价值吸引力”指标所关注的内核,它更关注主题的价值观这个内核所能带来的精神热量,可以从主题本身所蕴含的精神能量、对读者精神能量的开发以及精神能量的再传播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分别评价汇聚和提炼事件的正能量精神、激发读者的正能量情怀、传播和感染读者再传播正能量精神。
第二:需求吸引力
“需求吸引力”指标关注的是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供需关系,下设阅读吸引力、互动吸引力和传播吸引力三个三级指标。对阅读吸引力的考察是通过对转载点击量、点击总量统计来实现。对互动吸引力主要是通过对首发回复量和总点评量等网络交互行为的数据统计来实现。传播吸引力则是对首发媒体及其版面安排、转载媒体及其版面安排、转载次数进行考察和评价。由此,对需求吸引力进行指标细化后,通过对一系列客观指标的统计和考察从而实现对需求吸引力的主观指标的客观化。
总体而言,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本涵盖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对主观标准的客观化处理也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2)管理力
管理指的是管理主体组织利用人、财、物、信息和时空等各种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广义的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16]狭义的管理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地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17]法国管理学者法约尔最初提出把管理的基本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8]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体系中的管理力包括作品的生产者(创作主体)、作品的媒介(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以及网络主管部门对网络作品所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管理力包括了创作主体管理力、网络媒介管理力、主管机关管理力以及公信力四个二级指标。
第一:创作主体管理力
评价指标体系从作品质量和作品能量两方面对创作主题管理力进行考察。作品质量不仅要求作品要符合一般的文学审美,还要符合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处理标准。作品能量则指作品所蕴含的精神,是作品的内核,分为积极能量和消极能量,并以加减法作出分级。
第二:网络媒介管理力
网络媒介管理力包括编辑审查力、后台推送力和事故应急处理力三个子指标。编辑审查力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做创作主体和形式的审查,对其内容做实质审查。后台推送力则关注现代网络后台技术常用的智能推送算法以及人工审核规则。事故应急处理力则围绕事故分级、事故应急措施、事故追责展开。
第三:主管机关管理力
主管机关管理力依据管理的时间轴分为事前管理力、事中管理力、事后管理力。其中,事前管理涉及网络媒介的资质审查和认定,上级有关精神的传达和指令。事中管理则根据管理的方法不同,分为定期审查和不定期抽查。事后管理力则围绕激励机制的构建展开,对好的予以肯定和奖励,对不好的予以批评和惩罚。
第四:公信力
公信力包括时效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时效性主要依据是否及时发布,准确性主要依据是否客观、真实、准确。
3)影响力
影响,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所产生的作用和改变。影响力是对期望影响对象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评价。影响力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目标的说服力以及合作的影响力等。习近平总书记曾屡次强调影响力的提升对于新闻媒体和舆论宣传工作至关重要。[19]因此,课题组将影响力作为对网络正能量作品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网络正能量作品评价的新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对其影响力的评判必然需要包含对政治影响、舆论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考察,因此课题组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通过对其政治影响力、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子指标的分析来实现。
第一:政治影响力
课题组基于我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结构进行政治影响力的评价指标设置。政治影响力包括领导人影响力、中央政府影响力、地方政府影响力、党团组织影响力、社会团体影响力五个子指标。其中,领导人影响力下设领导人批示和领导人支持两个子指标;中央政府影响力关注中央政府批文、部委反应两个方面;地方政府影响力主要考察地方政府反应、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支持层级三个方面;党团组织影响力则分为党中央关注度、地方党委关注度、团中央关注度、地方团委关注度四个方面;社会团体影响力考察社会团体反应、社会团体参与数、社会团体参与占比三个方面。以上指标构成了对活动所涉政治层级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第二:舆论影响力
舆论是公众在特定的时空里,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20]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对舆论影响力的评价指标设置,课题组主要通过对主推网站影响力、转载网站影响力、移动平台影响力、网民影响力四个方面的考察来实现。其中,对主推网站和转载网站影响力的考察主要通过对网站级别、网站业内影响力、推送位置、作品点击量四个方面进行量化和分析来实现,对转载网站影响力的考察还包括转载网站数指标。对移动平台影响力则通过推送移动平台数、作品推送次数和作品点击量三个方面的考察进行评估。对网民影响力的考察通过网民回复量、网民点赞量、网民参与数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三:社会影响力
社会影响,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其效果与程度受影响的发生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制约。对社会影响力的考察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影响和对群体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但由于对个体影响的统计实现难度较大,一般采用对社会群体的影响进行考察,而对社会群体影响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影响和社会行为影响两个方面。可以说,社会影响是网络正能量作品评价工作的核心追求,对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是对该活动影响力评估的重要方面。课题组将社会影响力分为社会心理影响力、社会行为影响力两个子指标。社会心理影响力着眼的是对社会心理表现的考察,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21]它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课题组对网络作品正能量的社会心理影响力的考察主要通过作品是否产生正能量网络热词、正能量网络热词社会传播度和社会接受度以及社会对正能量认知的变化和转变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实现。对社会行为影响力的考察则是通过社会对作品反映的事件或情况参与态度,以及社会对后继发生的类似事件或情况的参与态度转变两个角度的分析来实现。
由此,网络正能量评价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建立在充分考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深度把握网络作品正能量这一评价对象的特点,兼顾了共性与差别。在设计中,课题组力求主观指标可操作化与客观指标抽象化相统一,静态指标稳定性和动态指标开放性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合理、完善、科学的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能够为网络作品正能量认定和传播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指数的计分办法
根据AMI指标体系构建思想,设计9个二级指标。
将每个二级指标等权赋值为10,根据正能量的目标,对于二级指标“主题吸引力”和“舆论影响力”2倍赋值。AMI指数为0—100之间的一个值。
对应计算如下:
吸引力(30)=主题吸引力(10×2)+需求吸引力(10)
管理力(30)=创作主体管理力(9)+网络媒介管理力(6)+主管机关管理力(9)+公信力(6)
影响力(40)=政治影响力(10)+舆论影响力(10×2)+社会影响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