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的建立丰富了农村失能老年人的养老形式,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 理论意义

首先,探索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途径能够为农村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以往学者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出台养老保障政策时,更多关注的是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关注不足。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是保障老年人老年生活的一张安全网,而政府和学术界对其的关注则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得以发挥功能的前提条件。面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照护问题,本书通过对比研究农村现有养老模式的优劣之处,进而提出农村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办法,有效解决人口移出带来的民生问题,其研究结果对政府制定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是对解决失能老年人养老照护问题的有益探索。

其次,探索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对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养老困境提供理论指导。目前我国仅有南京市试行与“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相似的模式,但其相关配套政策较为滞后,且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统一指导理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本书基于农村失能老年人“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的探索,为农村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提供对策和建议,为相关政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最后,研究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照护问题,对增强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优化养老资源、完善养老体系以及提高养老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丰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 实际意义

首先,探索适用于我国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意愿。“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的提出能够以农村老年人可接受的方式,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日常生活照护服务,有助于提高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感。

其次,探索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利于为缓解农村照护人员缺失状况提供新思路。农村“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如果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雇佣的方式纳入“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使其提供照护服务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将他们扩充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培养出的照护人才可以作为养老照护产业的人才储备,为农村老年人甚至城市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对解决我国照护人员供不应求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探索中国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有利于探讨人口移出背景下农村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是中国一道未解的难题,本书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如何构建满足农村失能老年人特点的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人口移出带来的民生问题,是对解决失能老年人养老照护问题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