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干部成长规律问题。可以说,干部成长关系着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在干部队伍中,基层领导干部群体的成长状况是不可忽视的课题,尤其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基层领导干部起到让“最后一公里”畅通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有效保障基层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能力,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在个体意义上,基层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所呈现的各种情况,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逆的;在群体意义上,基层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总是会受到相似因素的影响,这些相似影响因素在经过概括抽象和提炼分析后,可以为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提供理论支撑。为此,关于基层领导干部成长问题,本书主要基于环境(成长场域)、制度(成长机制)和个体(成长角色)的视角来分析,并着眼于群体意义的共性成长特征。在横向上,本书以成长场域、成长机制与成长角色为研究框架;在纵向上,本书分别从历史性与时代性角度考察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状况。以这两点为基础,本书从优化基层领导干部成长场域、健全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制和塑造基层领导干部成长角色三个方面为确保基层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对策。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基本概念界定与成长机理框架分析。在基本概念界定方面,本部分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研究范围与成长概念进行具体界定,并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成长主客观因素与内外规定性。在理论框架分析方面,本部分重点阐释成长机理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机制,结合相关政策论述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理的耦合过程。
第二部分(第二章)是基本理论阐释与基层领导干部的成长机理要素变迁分析。本部分主要从成长机理分析着眼,并结合变迁的历史性来分析。具体来说,本部分主要基于三大理论,分别从成长场域、成长机制与成长角色三方面入手,梳理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状况变迁过程。
第一,在成长场域方面,在梳理大量文献、问卷数据分析和实践调研基础之上,基于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以结构要素、关系要素、文化要素为分析框架,阐释不同时空条件下基层领导干部成长中各种影响要素的互动过程。本部分主要着眼于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的三大场域(公共场域、单位场域与生活场域),这三大场域是基于基层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公共角色、领导角色与私人角色的多重性),及其在特定场域过程中所履行的角色义务,以及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来划分的。在此基础之上,本部分还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成长场域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不同时期成长场域内基层领导干部的整体成长状况。
第二,在成长机制方面,本部分主要从理论分析与变迁过程两个角度来研究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制。理论分析部分主要研究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制构件互动作用与基层领导干部对成长机制的能动作用。变迁分析部分主要阐述了各个阶段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制的指导原则变迁,并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机制的逻辑基础变迁过程,也就是人伦性逻辑—结果性逻辑—正当性逻辑。
第三,在成长角色方面,本部分主要以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的政治社会化理论,以及米德(Mead)的角色理论为基础,研究基层领导干部成长角色,分别从理论分析与变迁过程两个角度展开。
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对策分析与总结归纳。本部分基于以上对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的理论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分析,分别从成长场域、成长机制与成长角色来展开。在场域优化方面,本书为基层领导干部成长提供资源保障;在机制健全方面,本书提供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的动力基础;在角色塑造方面,本书从角色培养与养成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明确角色培养需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角色塑造的基本路径、角色养成的有效策略等。总之,本书着眼于现阶段对我国基层领导干部角色期待,优化基层领导干部成长场域,构建成长机制,塑造符合角色期待的基层领导干部成长角色,从而确保基层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实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