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社会(第1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网民互联网使用习惯调查

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

摘要 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针对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展开了电话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36个城市,样本有1080个。本文基于调查结果,从多个方面描绘和剖析了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具体包括媒介接触情况、互联网接入方式、互联网使用动机、社交应用使用情况以及公共事件信息获取渠道等。

关键词 中国网民,互联网使用习惯,调查

Survey on the Internet Usage Habits of Chinese Netizens

New Media and Societ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May 2014,Social Survey Center i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onducted a nationwide telephone survey with the sample of 1080 Chinese netizens from 36 cities,so as to learn about the Chinese netizens’ internet usage habits.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w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internet usage habits of Chinese netizen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media exposure,internet access connects,internet use motivation,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usage and accesses to information of public emergency events.

Key Words Chinese netizens,Internet usage habits,Survey

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1]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也在大踏步向前迈进,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在网民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13年的81.0%上升至85.8%。[2]另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中国互联网和手机用户的规模远远超过美国(如使用安卓和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中国为2.5亿,在美国为2.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3]

图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整体网民比例

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4年12月。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了解目前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对中国36个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网民进行了大规模电话调查,内容包括中国网民的上网方式、对媒体类型的接触情况及使用偏好、互联网使用目的以及社交应用的使用情况等。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于2014年5月对全国拥有住宅固定电话或手机的年满16~84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由于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限定为使用过互联网的居民,即“网民”,因此在问卷的第一题设置筛选性问题,选择“从不上网”的受调查者立即终止答卷。第一阶段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综合考虑各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抽取了36个城市,较全面地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和一、二、三线城市。第二阶段在调查城市中,采取“随机电话号码拨号”(RDD)的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对每个城市随机抽取30名受访者。在调查样本量的确定上,在95%的置信水平下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不超过3%的要求进行计算,需要抽取样本量1067个。本次调查综合考虑调查城市数量、调查费用以及可行性等因素,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080个。

在对样本数据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进行加权处理并剔除信息不明确的无效样本后,本次调查样本结构最终如下:男性占51.0%,女性占49.0%;非农业户口者占60.1%,农业户口者占39.9%。20~29岁受访者居多,占47.2%,30~44岁占31.0%,其他为:45~59岁,占9.6%;20岁以下,占9.4%;60~74岁,占2.5%;75岁及以上,占0.3%。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较均衡,大学本科占34.0%;高中及中专、大专的受访者人数相差不多,各占23.5%和22.6%,另外初中文化程度占12.4%;研究生及以上占4.3%,小学及以下占3.2%。

从受访者职业来看,涵盖各职业人群,按照比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2.6%)、学生(18.4%)、商业服务人员(17.9%)、个体经营人员(8.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5%)、自由职业者(5.6%)、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5.4%)、离退休人员(4.0%)、无业人员(3.4%)、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4%)、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5%)、其他(0.7%)、军人(0.3%)。从受访者收入情况来看,18.9%的受访者月收入在3001~4000元,位居第一;无收入者、2001~3000元月收入者位居第二、第三,分别占18.5%、15.0%;其他依次为:4001~5000元(13.3%)、5001~6000元(8.6%)、10000元以上(6.7%)、1001~2000元(6.6%)、1~1000元(3.7%)、6001~7000元(2.7%)、7001~8000元(2.5%)、9001~10000元(2.4%)、8001~9000元(1.1%)。

表1 调查城市分布

二 受访网民的上网方式情况

通过对受访者上网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同一受访者可能采用多种上网方式。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最多,占66.5%,使用台式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数量位列第二、第三,分别占49.4%和41.1%,而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的网民数量相对较少,占23.5%。

进一步分析通过手机、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网人群的特征后发现:

女性、20~29岁、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非农业户口人群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较高;男性、20~29岁、大学本科学历、高中及中专或大专、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学生、非农业户口人群通过台式机电脑上网的比例较高;同时,男性、20~29岁、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非农业户口人群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较高;20~29岁、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非农业户口人群通过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较高。

表2 不同人口学因素受访网民上网方式情况分布

三 受访网民对各媒体类型的接触情况

(一)接触率:受访网民对电视的接触率最高,对报纸、广播、杂志的接触率较低

本研究对受访网民的传统媒体接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网民对电视的接触率最高,有74.3%的受访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视这一媒介;其次为报纸,51.4%的受访网民使用报纸这一媒介;相比之下,受访网民对广播和杂志的接触率较低,分别有54.6%和50.4%的受访网民基本不接触这两种媒介形式。

(二)平均每天接触时长:互联网>电视>广播>杂志>报纸

本研究对受访网民平均每天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长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受访网民平均每天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长明显多于其他传统媒体。有近半数(占比49.6%)受访网民平均每天接触互联网时长在1-4小时,另外互联网使用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受访网民占比为13.9%。从受访网民对传统媒体的平均每日使用时长情况来看,受访者对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使用时长明显高于广播、杂志和报纸等媒体形式。其中,平均每日对广播、杂志、报纸的接触时长在0.5小时以下的受访网民均在六成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64.1%、65.1%和70.1%,平均每天对电视的使用时长在0.5小时以下的受访网民数量仅占总体样本的22.5%。

图2 受访网民各类型媒体使用时长分布

对比不同年龄网民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长可知,以45岁为分界点,小于45岁的网民在每天使用时长2~<5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45岁及45岁以上的网民在0.5~<2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此外,年龄在20岁以下的网民,在不同上网时长区间中的比例分布比较分散。

表3 不同年龄受访网民互联网使用时长分布

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网民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长可知,以大专为分界点,文化程度低于大专的网民在每天使用时长0.5~<2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网民在2~<5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此外,随着网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每天使用互联网小于0.5小时的比重越来越小。综上可知,文化程度高的网民每天接触互联网时间相对较长。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受访网民互联网使用时长分布

对比不同性别网民的互联网接触时长状况。每天接触时长小于0.5小时的网民中男女比重大致相当。当网民每天上网时长在0.5~<5小时时,男性比重略大于女性;一旦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大关,女性网民比重超过男性。

表5 性别与受访网民互联网使用时长交叉

四 受访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动机

本研究对受访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动机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受访网民的使用动机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了解新闻(68.1%)、休闲娱乐(60.8%)、获取专业知识(45.7%)、购物(45.7%)、社交(42.8%)、消磨时间(40.8%)、获取生活信息(39.8%)、增长见识(39.4%)、搜索应用(30.5%)。

对比不同年龄网民上网动机可知,29岁以下网民最主要的上网动机是休闲娱乐,随着年龄的增加,网民对休闲娱乐的重视程度呈递减趋势。当网民年龄大于30岁时,了解新闻开始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动机。获取专业知识主要是30~44岁网民的上网动机。消磨时间、社交与购物这三类最受20~29岁年轻人群体重视。

表6 不同年龄受访网民互联网使用动机分布

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网民上网动机可知,了解新闻是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网民的最主要上网动机;获取专业知识是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网民的最主要上网动机;对于休闲娱乐,大学本科网民对其重视程度最高;增长见识更受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网民的重视;获取生活信息主要是大学本科网民的上网动机;消磨时间则主要为大专网民的上网目的;社交、购物与搜索应用最受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网民群体的重视。

表7 不同文化程度受访网民互联网使用动机分布

续表

五 受访网民的日常社交应用使用情况

了解网民上网动机分布状况后进一步分析其日常互联网社交应用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对受访网民日常使用的社交应用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受访网民日常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交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网民对QQ、微信和微博的使用率较高,分别占78.5%、73.2%和42.0%,显著高于其他社交应用。余下社交应用的使用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人网(13.7%)、YY(10.0%)、其他应用(7.9%)、MSN(7.7%)、豆瓣(5.7%)、开心网(5.2%)、Facebook(3.6%)与Twitter(2.9%)。

图3 受访网民日常社交应用使用情况

六 受访网民获取公共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

此次调查对公共事件发生后受访网民选取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进行了调查,部分受访者在公共事件发生时可能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渠道获取信息。统计结果显示,有56.7%的受访者选取新闻媒体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位列第一,接下来分别是手机新闻客户端和微信,使用手机新闻客户端和微信作为获取公共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受访网民均在四成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2.7%和40.7%。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超越了微博,成为最主要的三个信息获取渠道之一。

图4 受访网民获取公共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布

七 结论

通过对中国36个城市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的调查与分析,可总结如下。

中国网民的主要上网方式为手机,其次为台式机电脑,再次为笔记本电脑,最后为平板电脑。网民每天接触互联网2~<5小时的占比最高。在各媒体每天接触超过5小时的网民中,互联网使用者占比最高。对比不同年龄网民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长可知,以45岁为分界点,小于45岁的网民在每天使用时长2~<5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超过45岁的网民在0.5~<2小时的范围内占比最高。当网民每天上网时长在0.5~<5小时时,男性比重略大于女性;一旦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大关,女性网民比重超过男性。

各类社交应用的使用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QQ、微信、微博、人人网、YY、MSN、豆瓣、开心网、Facebook与Twitter。QQ软件的使用比率占比第一,且男女分布大致相当。使用频率排名第二的是微信,对微信的使用女性要略多于男性。第三位是微博,对微博的使用女性要显著多于男性。从大多数社交应用的使用看,女性用户较多,仅在YY和其他应用上男性占比高于女性。

剖析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了解新闻、休闲娱乐、获取专业知识、购物、社交、消磨时间、获取生活信息、增长见识、搜索应用。对比不同年龄网民上网动机可知,29岁以下网民最主要上网动机是休闲娱乐,随着年龄的增加,网民对休闲娱乐的重视程度呈不断递减趋势。当网民年龄大于30岁时,了解新闻开始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动机。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关于增长见识这一上网动机,60~74岁网民对其重视程度最高。获取生活信息动机更受75岁以上网民重视。获取专业知识主要是30~44岁网民的上网动机。消磨时间、社交与购物这三类动机最受20~29岁年轻人群体重视。对比不同文化程度网民上网动机可知,了解新闻是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动机;休闲娱乐也是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网民的最主要上网动机;获取专业知识是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网民的最主要上网动机。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谢耘耕;主要撰稿人:刘丛、乔睿、陈玮、张旭阳)


[1] 中国互联网[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nRGUcKtFadEwZfZ0IroCsRCTMYQZoBrabyUIyS-cipMV98hhPdNFjtumr-G0caqzkPi4vjz7YefPIRk0ZYFzq.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15-02-03.http://www.cac.gov.cn/2015-02/03/c_1114222357.htm.

[3] 中国正在移动互联领域打败美国[EB/OL].福布斯中文网,2013-06-04.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0604/00261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