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生张文明的著作《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研究》顺利出版,我感到由衷高兴,也不由得想起他在川大读博期间的许多点滴。他刚入学时,恰逢我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他积极主动、认真配合我做好项目申报工作。该重大项目申报成功后,他又作为课题组的核心骨干成员,全程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他也参与了其他一些项目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大量艰深的课题研究工作,极大地锻炼了他的科研能力,他本人也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因此科研能力提升很快,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

张文明本科阶段学的是中文,硕士阶段学的是历史,扎实的文史功底,再辅以博士阶段学习的文艺与传媒专业知识,使他完全有能力对“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这个专题展开研究。读博期间,他以这个专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并经过他本人的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选题之初,曾有人告诫他,慎做文化史、新闻史方面的专题研究,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很艰难,更需要坐“冷板凳”的功夫。但他不畏艰难、深入钻研,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及纪念馆,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在尽可能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该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记得博士论文匿名评审时,评审专家就对该论文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博士毕业后,他又花费了四五年的时间对博士论文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了许多新的材料和观点。由于整个专题的研究时间长、占有的材料全面丰富、论文观点新颖、论证严谨,整个研究取得了不少好的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今他正式出版这本书时,我欣然为其作序。

该书选题重要、难度较大,涉及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和路径新。本书在研究邹韬奋的新闻出版实践时,对邹韬奋创办的报刊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往的研究在探讨他的新闻出版实践时,研究视角往往侧重于他对生活书店的创办与经营管理,对他办报办刊的经历主要注重于对《生活》周刊的研究,而对他所创办的其他报刊,却基本上忽略了。学界对他复刊的香港《大众生活》、创办的《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增出的《抗战画报》、《全民抗战》以及《全民抗战战地版》和《全民抗战通俗版》这些重要活动,有所记载和提及,但专门、系统的研究却付之阙如,本书展开的专门、系统研究,尚属首次。此外,学界已有的研究疏于对原始刊物的阅读和梳理,该书的研究对邹韬奋所办报刊的原件(有些是影印件和缩微胶片)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以图还原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的真面目和过程,而不是主要借助《韬奋全集》这样的二手资料,这种研究路径,是已有研究者很少甚至没有用到的。二是研究材料新——考证与补遗方面取得不少成果。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大量的原始文献进行了阅读和梳理,并发现了一些新的史料,因此也就发现一些著作和论文中关于邹韬奋新闻出版活动的记载出现了错误或遗漏,有些错漏甚至是普遍性的。鉴于此,作者对这些错漏的史实进行了考辨和补正。比如对生活书店历次社员代表大会的补正,对已有的关于《抗战画报》《全民抗战》《全民抗战战地版》以及《全民抗战通俗版》等刊物的错误记载进行了辨证。另外,作者最新发现了《全民抗战战地版》《全民抗战通俗版》两种刊物的部分残存原件,在这些原件中,作者发现了多篇明确署名为“韬奋”的文章。而这些文章是《韬奋全集》和其他著作都未曾提及和收录的,因此本书的这些发现将能为《韬奋全集》的补遗工作贡献绵薄之力。三是研究得出的观点新。该书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五刊一报”说,作者认为以前论者提到邹韬奋所办报刊的数目时总是将其概括为“六刊一报”,而作者通过研究,认为该说法不确切,应该是“五刊一报”。该书在论及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时,将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划分为新闻出版宗旨、言论(出版)自由思想、新闻出版伦理思想、编辑业务思想、经营管理业务思想五个主要部分,此前的研究者没有做过这样的划分,以往的研究者对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划分有的不准确、不到位,甚至有所缺漏。该书对邹韬奋言论(出版)自由思想和邹韬奋新闻出版伦理思想这两个观点的提出和系统探究,更是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尝专门提出和研究过的。

当前,学界对民国报人的研究以附带、附属性研究或概略性研究居多,而个案性专题的深入研究则偏少,本书对加强民国报人个案性专题的深入研究有重大贡献;此外,邹韬奋作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曾与诸多民国文化名人如胡适、胡愈之、金仲华、范长江、戈公振等有过密切的交往,因此,本书的研究对于丰富、深化学界对其他民国文化名人以及民国文化史的研究也大有裨益;最后,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其中有些方面(比如他的新闻出版伦理思想)也能够超越历史时空,对当下的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可以为我们当下发展传媒文化提供启迪和借鉴。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