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案例选(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津市滨海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

摘要: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天津市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在北方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外来人口的快速增长,是新兴开发区人口构成的显著特征。天津市滨海新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探索出“一二三四”的工作模式,即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两大工作网络、针对流动人口实施三类管理、针对流动人口提供四层保障,以项目推进、资金带动的方式,探索完善流动人口生命全周期服务,推动落实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较好地满足了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庞大流动人口群体的有效管理。新区率先提出和实施了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滨海模式”,为深入开发开放、实现国家战略定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 滨海样本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一 主要问题

日趋庞大的外来流动人口,在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流动人口众多的大中城市如何管理流动人口,一直是一道难以破解的社会难题。滨海新区积极谋划,大力投入,营造了和谐的劳动居住环境,使外来务工人员在感受到政府关怀的同时,对滨海新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天津市滨海新区推行流动人口集宿式、公寓式管理模式,以安居促和谐,以管理促稳定,探索出了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为创新城市管理、破解大中城市社会管理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以来,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200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流的急速汇聚。据统计,2011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48.21万人,比10年前净增129.3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24.45万人,已经超过了户籍人口119.78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新区的流动人口也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超过130万人。

二 主要做法

针对这种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分布领域广、群体类型各异的特点,滨海新区从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入手,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模式,使广大流动人口在滨海新区生活有保障,未来生活有希望。

(一)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就是树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待遇同城化。新区把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作为加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出台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计划,2014年安排社会事业项目124个,总投资481亿元,使发展成果广泛惠及外来人口。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均等化,15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就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达到2.7万人;“十二五”期间还将每年新建10所中小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区从业者,都执行统一的“五险一金”制度,并实现异地接转,在平等就业、免费职业介绍、政策信息咨询、教育与技术培训等方面享受与普通市民相同待遇。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外来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深入开展外来人口融入社区活动,采取座谈、爱心行动、社区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他们与本地居民和谐共融。民政部和联合国计划署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二)建立健全两大工作网络

“二”就是建立健全两大工作网络,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两全”覆盖。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通过搭建综合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建立完善“分级分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员覆盖、全域覆盖。在完善组织网络方面,建立新区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13个部门联合办公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为一体,具有指挥、研究和展示功能的工作枢纽。在功能区建立了5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中心,在全部27个街镇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在140个社区村队、19个大型建筑工地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站,全面开展信息采集、安全检查、法律援助、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矛盾化解、困难救助、维权帮扶、网络交流、心理咨询等各项工作,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帮扶救助到位”。在完善信息网络方面,研发了基于互联网络,集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信息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各部门共享的目标。该系统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基层信息采集,通过基层服务管理站采集包括指纹信息在内的流动人口基本信息,录入信息平台;第二层是区县交换平台,汇集本区县流动人口信息,使区县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与各有关部门实现信息交互和流转;第三层是市级综合应用平台,汇总全市流动人口信息,开展综合信息应用,向政府各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三)针对流动人口实施三类管理

“三”就是根据流动人口的从业特点,实施三类管理。在新区的流动人口中,60%是产业工人,24%是建筑和环卫工人,11%从事个体经商和第三产业,5%是技术与管理人才。新区根据流动人口的从业特点,建设了多类型特色公寓,并纳入本地保障性住房体系,实行分类服务和管理。一是针对在工业和服务业企业长期工作的外来建设者,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建设了30余处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蓝白领公寓,住房达到35821套,床位20多万个,由新区政府、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和承租企业共同管理。公寓内均设置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警务室,建立入住登记、访客查验、住宿安全等管理制度,配备智能门禁系统和电子监控设施,形成了管理主体联动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的服务模式。二是针对建筑工人和环卫工人,投资数亿元在大型工地兴建了一批“建设者之家”,每个“建设者之家”可入住5000~20000人,超市、理发厅、洗浴室、餐厅、卫生服务站、亲情房等生活设施,以及图书阅览室、健身运动场、多功能活动室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外来建筑工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启动建设环卫工人公寓,就近为从事环卫工作的4000余名外来建设者提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集中住宿场所,同时出台入住亲情房、带薪休假、报销探亲路费等措施,为这些“城市美容师”在新区的工作生活营造温馨便利的环境。三是对散居在社区的流动人口,按照每500名流动人口配备1名综合协管员的标准,组建流动人口综合协管员队伍,为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职业化社工队伍,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管理;实行“四方承诺责任制”,对散居在社区的流动人口,由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房屋出租业主、流动人口四方主体共同签订《四方承诺书》,将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确定下来,实现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四)针对流动人口提供四层保障

“四”就是着眼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四层保障。一是帮扶保障。建立外来建设者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大病救助、生活困难救助和助学款救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维权保障。建立了4个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2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98个法律援助联系点,公布24小时维权服务热线电话,自201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咨询服务1.5万余次,为外来建设者解决了大量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劳动保障。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以上;建立平等协商对话机制,推动广大外来建设者在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和劳动安全等问题时,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对为一线职工增长工资的企业给予增长额度为15%的财政支持,使近百万外来建设者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直接受益;建立劳动用工检查长效机制,严肃规范用工行为,2013年共依法查处205起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为3000多名外来建筑工人协调解决拖欠工资5022万元。四是激励保障。制定出台了外来建设者户口入区政策,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程序,吸引优秀外来建设者落户新区,同步解决住房、家属随迁等问题。2013年新区解决了1000人,2014年解决1500人,以后根据需要还将逐年增加。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全力做好流动人口有序融入新区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三 主要成效

滨海新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王乐泉同志批示:“天津滨海新区的做法已经安置了近20%的外来务工人员,这种方式应属高标准安置外来人员的理想方式,值得总结、宣传、推广。”201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与法等十多家中央级媒体,对滨海新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20余次专题报道;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郑州日报、温州日报等40多家地方媒体,进行了近百次报道。

四 下一步改革思路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和挑战也亟待解决。比如,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对散居在社区的务工经商人员还存在一定的管理盲点。从更深层次分析,流动人口渴望融入当地社会的意愿强烈,但制度层面还有待完善等。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住房保障本地化,进一步扩大本地住房保障体系覆盖范围,重点解决散居外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制定新区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力争在创业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法律援助、职业培训、计划生育、养老助残、公共文化、困难帮扶这十大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三是推进日常管理精细化,切实做到对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

专家点评

外来人口在对流入地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一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群体对逐步实现市民化和同城待遇提出了迫切需求。这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总体设计,又需要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切合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政策创新并提供公共服务。天津市滨海区按照外来人口的就业领域进行分类管理,对外来人口制定了帮扶、维权、劳动就业和激励方面的保障措施,向外来人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通过派出“综合协管员”将流动人口的管理落实到人,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创新外来人口的社会治理机制能更好地处理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能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相处、长治久安。

案例提供单位:天津市滨海区

责任编辑:刘冰 苏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