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研究(2015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家视点

“十三五”时期杭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培养的思考

◎赵自芳 郁菁

提要:本文回顾了“十二五”时期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立足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对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等做了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形势、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等做了分析探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队伍 “十三五”规划 杭州

作者赵自芳,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规划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郁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中级经济师(邮政编码 310026)。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大脑经济和智慧经济。把握文化创意人才成长的特点与规律,不断壮大和优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结构,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与题中应有之义。“十二五”时期,杭州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和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切实举措,引进、发现与培养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人才,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同时也需注意的是,目前文化创意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成为制约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须加以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客观分析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前谋划“十三五”时期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目标与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二五”时期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一)主要举措

1.出台了一批专项政策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制定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杭州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等文件,实施了“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工业设计师赴国外进修培训”“优秀青年建筑设计师培养计划”等一批重点项目。杭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围绕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发现、培养、使用和服务”五个环节,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

2.打造了一批创业平台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承载能力。截至目前,杭州市认定了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溪创意产业园等24家市级文化创意园区,LOMO创意谷、新传媒产业大厦等35家市级楼宇,10家文化创意小镇,以及10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14家大学生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国家广告产业园、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等重点文化创意园区建设,进一步为青年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搭建了一批学习载体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积极整合高校、社团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搭建了一批培训与学习载体。目前,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已挂牌成立,计划于2016年开始招生。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通过开设“白马湖文创讲堂”,举办了20多次“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复合型文创青年培训班”等品牌活动,先后培训了1000多名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管理人员。“创意力量大讲堂”作为一个“名家开讲、人人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5年,成功开办60余期,辐射人群超过4万人。

4.推出了一批服务活动

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助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自2013年起,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与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资源,连续举办了4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招聘会,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178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8700多个,吸引高校毕业生37000余人参加,达成就业意向9000余人。为服务草根创意阶层和大学生创业发展,先后推出了“西湖创意市集”“酷卖街·动漫市集”“西泠艺苑假日市集——溜达街”,辐射带动人群超过5万人。同时,还通过实施“居住工程”“名家驿站”等项目,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艺术家来杭州进行短期旅居或开办工作室,进一步丰富杭州的文化生态。

(二)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逐步扩大

据统计,2010~2014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限额以上企业从业人员从28.06万人增至33.68万人(见图1),年均增长率为4.67%。截至2014年末,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从业人员为29.27万人,占全部限额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86.9%,比2010年末增加5.83万人。从行业分布上来看,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传媒业的就业人数居前三位,分别为122235人、109971人和23651人。

图1 2010~2014年杭州文化创意人才规模总量变化趋势

2.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近年来,杭州市先后引进了余华、麦加、蔡志忠、赵志刚等30余位文化名人以不同形式落户杭州。目前,杭州市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8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4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2人。通过举办各项人才发现计划和培训活动,共选拔了70余名优秀本土人才出国培训,培养了1100余名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训大学生人数超过13000人。

3.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在年龄结构上,调查显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中,21~29岁、30~39岁的年轻人分别占51.89%和33.51%,20岁及以下和40岁及以上的人员占比分别为4.86%和9.73%(见图2)。在学历结构上,74.59%的人员具有大学学历,11.89%的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只占1.63%,高中和中专学历的人员占11.89%(见图3)。在岗位结构上,与2008年的调查对比显示,研发设计人才的紧缺度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复合型人才的紧缺度下降了16.0个百分点。

图2 2015年杭州文化创意人才问卷调查的年龄分布

图3 2015年杭州文化创意人才问卷调查的学历分布

(三)存在问题

1.总量差距较大

截至2014年底,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限额以上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55.55万人,占杭州市总人口的比例为6.2%。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东京(占比为15%)、伦敦(占比为14%)、纽约(占比为12%)等国际发达城市,而且与北京、上海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2.结构需要优化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高端创意人才,也需要专业技术能手,同时还需要熟悉行业特点的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来看,虽然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但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例如,调查结果显示,有49.7%的人认为高端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分别有29.7%和23.8%的人认为专业技能人才和文化创意投融资人才比较缺乏。

3.机制有待完善

过去几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基本建立起了“条块结合、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但从实际运行和调查结果来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就文化创意类大学生培养来说,虽然近年来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出台了许多举措,但仍存在合作单位间“捏合”而不是“融合”的现象。如何加快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资源,已成为提升文化创意人才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政策存在短板

人才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政策的投入与支持。近年来,杭州市人才政策不断强化,为文化创意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不可否认,有关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例如,调查显示,有62.5%的人提出需要政府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分别有49.7%和40.5%的人认为,如果杭州要引进优秀文化创意人才,需要提供购房优惠政策和提供研发资助。

二 “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形势分析

未来五年是杭州加快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要求与新问题。

(一)加快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2010年6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杭州要实现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必须遵循和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人脑+电脑”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用实用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做支撑,那么要实现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二)加快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的必要选择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正在日益深入地影响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将在根本上改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原创力、传播力与竞争力。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ICT(信息、通信、技术)核心的技术平台体系完成了从PC到智能手机的颠覆,全球计算平台中移动操作系统的占比超过50%,视频、微信、微博等主要互联网平台来自移动计算平台(Android/iOS)的流量超过50%,移动芯片年度出货量则达到PC芯片的5倍。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新形势下,只有加快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技术领先的人才队伍,才能争喝到“头口水”,抢占到发展的制高点。

(三)加快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客观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网络时代新趋势,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广泛动员和激励全社会参与政策、推动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局面的强大动力。2015年6月,杭州市成功入围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力争在三年内,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创业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必须首先解决人才问题。只有有效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规模大的人才队伍,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加快建设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应对国内城市间激烈竞争的战略支点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区域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方式从过去的以项目竞争为主,转变为“引资引智”的全面竞争。例如,2014年底,北京市与文化部共建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揭牌成立,实验区核心区域涵盖78平方公里,着力打造全国的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还提出为支持实验区建设,将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再如,上海市在积极引进迪士尼乐园等投资上百亿元大项目的同时,还出台专项举措并组织实施了“上海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工作。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也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牛鼻子”。对于杭州这样一个缺少政策资源和项目资源的城市,要想在新一轮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是未来工作的战略支点和不二法门。

三 “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文化创意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四力合一”,以创业创新为主题,以“扩总量、优结构、提素质”为主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构建起“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用实用”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末,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00名,培育本土优秀人才1000名,杭州市实训大学生人数累计超过20000人,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左右,把杭州进一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高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机制创新,优化培养环境

创新人才发现、选拔任用、培养评价、激励保障与流动配置等机制,不唯学历、职称、身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打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促使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脱颖而出。

2.坚持高端引领,兼顾优化结构

结合八大重点行业,开发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坚持保高端和全覆盖相结合,充分发挥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在各细分行业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大学生、留学生和具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基层文化创意人才和一线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3.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市场主导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文化创意人才管理体制。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目标,加快集聚优质资源要素,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人才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充分促进人才流、资本流、项目流、技术流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发展。

4.坚持资源整合,强化部门合力

依据文化创意产业不同细分门类特点,进行产业要素的整合与协调,构建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部门联动、合力推进,通过优化整合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工作政策,逐步消除人才政策的“碎片化”“多小散”等问题,加快推进人才政策一体化,形成集中发力、效应叠加的局面。

四 “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重点举措

(一)以政策落实强化支撑要素

贯彻落实《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州人才新政27条”)、《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支持“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一批人才重点项目。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住房申请、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政策及办法,拓宽引才引智渠道,消除体制性障碍,为人才引进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和智库。鼓励以短期聘用、兼职、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引进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关键技术等急需的文化创意人才。

(二)以“产、学、研”对接深化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及其他在杭高校的科教资源优势,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试点,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创意领域“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并用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进一步推进“杭州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策划筹备“大师带徒师生作品展”系列活动,鼓励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职业化教育,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启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智库建设项目,针对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应用对策与战略研究,培养并造就一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队伍,打造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研究高地。

(三)以重点项目优化人才结构

采用“人才+项目”培养模式,依托重大人才计划和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发挥“中国国际动漫节”“西湖创意市集”等重大活动平台的展示交流和宣传推广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持续办好“白马湖文创讲堂”——“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管培训班”“复合型文创青年培训班”等各类培训工程,抓好“创意力量大讲堂”“市民大讲堂”等重点人才项目,推动形成立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整合杭州文化创意协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等资源,完善现有活动,推出创新项目,进一步提升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工作。

(四)以平台构建助力创业创新

加强对网络、图书馆、公园绿化、咖啡吧、书店等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艺术馆、美术馆、纪念馆群和艺术家村落,支持街头艺术活动的开展,推动文艺与生活相结合,为大众创业提供“参与”与“体验”式的创客空间。面向在杭高校大学生和广大创业青年开设寒暑期“青年创客训练营”,支持成立创客联盟、创客专委会,开发创客启蒙、进阶教育等培训课程。定期举办杭州创客周活动,推动创客空间向青年开放,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着力建设杭州国际创客中心。

五 “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文化创意人才创业高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诸多部门与单位,客观上要求条块结合、合力推进。为做好此项工作,建议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积极协调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经信委、市建委、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健全例会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通过发挥各个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作用,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工作产生“1+1>2”的综合效应。二是建立文化创意人才评估与管理制度。组建文化创意人才评估专家委员会,不断完善、规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估制度,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都能够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开放共享的高端创意人才信息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制度。建立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政策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二)进一步抓好载体建设

一是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积极落实《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采取“专业园”“园中园”等形式,为创意名人、青年文艺家、大学生和初创者提供创业平台。二是鼓励兴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杭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兴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服务。三是积极整合高校与科研机构资源。推进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高校与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

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力度,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创造型、经营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选送优秀员工参加高等院校和文化创意研究机构组织的学习与培训,对完成培训课程或取得相关从业、毕业、结业证书的员工,给予一定比例的培训费资助。多渠道发现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鼓励由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牵头、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大赛、展会、展演、论坛等活动,发现和挖掘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四)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观念,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人才在创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快形成更具人文气息、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格,营造宽松包容、大气开放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创业与发展的社区文化和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团组织的协调作用。以一系列面向社会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扶持、培养一批艺术培训机构,积极开办各类艺术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三是加大人才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资源,积极宣传杭州市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为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新贵》,邹应瑗译,宝鼎出版社,2003。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2014。

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新华出版社,2009。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编《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杭州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