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学生学习

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对其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从学习态度和意愿、学习行为与表现以及在校综合表现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一 学习态度和意愿

1.总体情况

图3-1及表3-1、表3-2、表3-3、表3-4表明,80.04%的学生喜欢上学,71.29%的学生喜欢学习,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困难,87.29%的学生想要考大学,这表明深圳市中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值得关注的是,1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困难,有3%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学或不喜欢学习。

图3-1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和升学意愿的分布图

2.多维视角分析

表3-1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的上学意愿。从性别、流动情况和学校类型三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上学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性质视角下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女生比男生更喜欢上学,和实际情况相符。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比深圳本地学生更喜欢上学。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比公办学校学生喜欢上学的比例略高,但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明显比中学生更喜欢上学。

表3-1 不同学生群体对“是否喜欢上学”的感知差异

表3-2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三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视角下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男生和女生对学习的态度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差异。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农村流动学生比深圳本地学生和城市流动学生更喜欢学习。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明显比公办学校学生更喜欢学习。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明显比初中生更喜欢学习。

表3-2 不同学生群体对“是否喜欢学习”的感知差异

续表

表3-3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感觉学习困难的情况。从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对学习困难感知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女生觉得学习更轻松,而男生觉得学习更难。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中认为学习一般难的人居多,认为学习难或不难的人较少;而城市和农村流动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即认为学习困难或不困难的比例都比本地学生高,认为一般难的比例较少。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明显比公办学校学生觉得学习困难。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初中生明显比小学生觉得学习困难得多。

表3-3 不同学生群体对学习困难程度的感知差异

续表

表3-4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考大学的意愿。从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考大学意愿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女生比男生更想考大学。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比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更想考大学,且目标更明确。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公办学校学生比民办学校学生更想考大学。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90%的小学生想要考大学,而初中生这一比例为80%,且小学生表示“没想过”的比例比初中生少。

表3-4 不同学生群体对“将来想考大学吗”的感知差异

续表

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学或学习。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好、学习意愿也更强烈。与同龄男生相比,女生“早熟”,且乖巧听话,上课注意听讲,所以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男生少,也就比男生更爱学习;深圳本地学生比流动学生更不爱学习,但想要考大学的意愿却最强烈,流动学生虽然认为学习很难,但比较爱学习,可考大学的意愿却比较弱。可能的原因是深圳本地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高,对孩子期望高,早早帮孩子规划了考大学的发展路径,在这种压力下,深圳本地学生虽然不爱学习却仍旧想考大学;而流动学生的父母学历较低,对学生“考大学”没有那么强烈的期望,自然也不会给学生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流动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压力也就学得很开心,但考大学的意愿相对薄弱;同样的,以深圳本地学生居多的公办学校学生也呈现“不喜欢学习-想考大学”的特点,以流动学生居多的民办学校则表现出“喜欢学习-不想考大学”的特点;小学生普遍比中学生更喜欢学习,也更想要考大学,可能是因为小学教学内容少且浅,学生学习相对轻松,对学习不反感,这时如果父母提出“考大学”的要求时,学生会倾向并认同考大学;而初中时学生中所谓的“优等生”和“后进生”日趋分化,不喜欢学习的比例显著上升,这时学生对考大学的困难程度有了比较准确的估计,同时也知道除了考大学外的其他选择,因此考大学的意愿也没那么强烈了。

二 学习行为与表现

1.总体情况

图3-2及表3-5、表3-6表明,87.61%的学生上课能听懂或多数能听懂老师讲课内容;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一半以上学生会选择问家长,25%的学生选择问同学,还有4.90%的学生谁都不问,但选择问老师的仅占1.39%。

图3-2 学习行为与表现分布图饼图

2.多维视角分析

表3-5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上课能听懂的情况,从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视角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听课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视角看,男生都能听懂的比例比女生高,女生多数能听懂的比例比男生高,男生少数能听懂或听不懂的比例比女生高。总体而言,女生听课掌握情况比男生好。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上课能懂的情况最好,城市流动学生次之,农村流动学生最差。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都能听懂的比例比公办学校学生高,公办学校多数能听懂的比例比民办学校学生高,民办学校学生一半能听懂,少数能听懂和都不懂的比例比公办学校学生高。总体而言,公办学校学生听课掌握情况比民办学校学生好。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一半以上全部能懂,初中生这一比例仅有22.9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掌握度呈现下降趋势。

表3-5 不同学生群体对“上课能听懂吗”情况的感知差异

表3-6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遇到不懂会问谁的情况,从性别、流动情况和学校类型三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性质视角下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视角看,大多数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都会问家长,但男生问老师或谁都不问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问同学的比例高于男生。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选择问家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但农村流动学生选择问同学和老师的比例高于城市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城市流动学生选择谁都不问的比例高于农村流动学生和深圳本地学生。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公办学校学生和民办学校学生选择求助对象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选择问家长的比例远远高于初中生,而初中生选择问同学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可能是初中知识比较深奥,一些家长已经不能答疑解惑了。

表3-6 不同学生群体对“遇到不懂会问谁”的感知差异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能理解所学内容,但也有少数学生理解不了。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多数学生向父母求教,仅有1%左右的学生会问老师,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女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倾向于问同学,而男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略差,遇到不懂问题时,倾向于问老师或谁都不问;深圳本地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最好,农村流动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最差。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深圳本地学生倾向于问家长,农村流动学生倾向于问同学和老师,而城市流动学生选择谁都不问;公办学校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但遇到不懂问题时,公/民办学校学生求助倾向基本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远远好于初中生,且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更倾向于问父母,而初中生却倾向于问同学。

三 学习综合效果

1.总体情况

图3-3及表3-7、表3-8表明,一多半学生受到过老师表扬,经常或很少被表扬的各占20%,但仍有1.06%的学生从来没受到过表扬。36.71%的学生在班级担任各类班干部,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担任过“一官半职”。

图3-3 中小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

2.多维视角分析

表3-7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受到表扬的情况,从性别、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三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受到表扬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流动情况视角下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女生比男生受到表扬的机会略多一些。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受到表扬的比例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差异。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民办学校学生经常受到表扬的比例高于公办学校学生,但有时受到表扬的比例低于公办学校学生。但总的来讲,民办学校学生受到表扬的比例更高。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小学生经常受到表扬的比例高于初中生,而有时受到表扬的比例低于初中生。但总的来讲,小学生受到表扬比例更高。

表3-7 不同学生群体是否经常受到表扬的情况的差异

表3-8显示了多维视角下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情况,从性别、流动情况、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四个视角分析发现,学生担任班干部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从性别视角看,女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高,比男生多出15个百分点。

从流动情况视角看,深圳本地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城市流动学生,他们都比农村流动学生高出近7个百分点。

从学校性质视角看,公办学校里38.67%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比民办学校高6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视角看,39.82%的小学生担任班干部,比初中生高6个百分点。

表3-8 不同学生群体是否担任班干部情况的差异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综合表现良好,经常受到表扬,且担任班级的“一官半职”,但也有部分学生没受到过表扬,也没担任过班干部。女生比男生综合表现好,受到表扬和担任班干部的比例都高于男生;深圳本地学生、城市流动学生和农村流动学生受到表扬的比例基本一致,但深圳本地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最高,而农村流动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最低;民办学校学生比公办学校学生受到表扬的比例更高,但有机会担任班干部的比例更低;小学生比初中生受到表扬和有机会担任班干部的比例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