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节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追溯至1999 年,由壳牌(中国)公司所发布。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本土企业的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受到了政府及社会舆论的充分肯定。自此,一些企业加入到发布报告的行列中,其中不乏中国铝业、中国移动、中石油、中海油、中远集团等中央企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而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6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行了国内首个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并发布《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报告,开启了行业协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先河。此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都先后发布了具有行业属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报告。

报告数量的持续增长

从1999年至今,中国境内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1]数量累计已超过8000份,报告数量在2006~2014年间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参见图4-1)。

图4-1 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历年(1999~2014)数量变化统计

注:数据仅根据公开获得资料进行统计,读者可登录关键定量指标数据库(www.mqi.org.cn)进行查询。

其中,绝大多数社会责任报告由企业发布。但近几年,由非企业机构(包括政府、医院、学校等)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增速明显。

国有企业是发布报告的主力,但数量占比减小

按发布报告的机构性质分类(如图4-2所示),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国有非央企)仍占主导地位。在历年发布的报告中,55%的报告(4445份)由国有企业发布。其中,央企发布的报告占7%(514份),国有非央企发布的报告占48%(3931份)。

民营企业发布的报告占到了历年总数的19%(1577份)。外资与合资企业发布的报告数量占16%(1323份)。另外,非企业机构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占10%(832份)。

图4-2 1999~2014年境内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机构属性比例

根据图4-3的统计,国有企业发布报告的数量在2009年和2012年经历了两次大幅增长。但从2013年开始,国有企业发布报告的数量略微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国有企业的集中发布平台自2012年后未有更新动态,这也许说明一些国有企业将采取隔年或多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策略。此外,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发布报告数量在历年都位居第一,但其所占比重却连续四年下降。2010年,国有企业共发布503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占当年发布报告总量的67%。然而在2014年,尽管国有企业发布报告的绝对数量上升至897份,但其在当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中只占44%。

这说明除了国有企业外,由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增速明显上升。如民营企业、外资与合资企业所发布的报告数量在历年保持持续上升。同时,非企业机构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在2014年也有大幅增加。

图4-3 2006~2014年境内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机构与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商道纵横。

发布报告的机构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按照发布报告机构所在地区分类,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发布的报告数量位居前三,1999~2014年上述三地已分别累计发布1763、1417、706份社会责任报告。从整体来看,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天津市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报告数量也居于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的前列(参见图4-4)。

统计数据显示,历年报告发布累计数量位于前五的地区(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共发布4932份报告,占全国总数的60%。

图4-4 1999~2014年不同省级行政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

资料来源:商道纵横。

制造业、金融业发布报告数遥遥领先

按照发布报告的企业所属行业分类,[2]制造业与金融业发布的报告数量遥遥领先(参见图4-5)。

图4-5 1999~2014年不同行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

资料来源:商道纵横。

从事除电子制造、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皮革制造、食品饮料制造等之外的其他制造业企业累计发布报告1185份;金融业企业发布报告累计932份。电力、冶炼、电子制造、房地产、化工等行业报告数量位列其后。

上市企业发布报告数量过半

上市企业发布的报告数量累计3942份,占所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数的54%。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发布的报告数量累计2200份,占历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数的30%;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发布的报告数量累计1465份,占总数的20%;海外上市[3]企业发布的报告数量累计277份,占总数的4%(参见图4-6)。

图4-6 1999~2014年不同上市地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

资料来源:商道纵横。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8年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以上两个文件对于推动上市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相关非财务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两交易所上市企业发布报告的数量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两市企业发布报告数量显著增加(参见图4-7)。

图4-7 2007~2014年沪深两市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商道纵横。

外企要不要在中国发布国别报告

国别报告,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域中的专业术语,是指一个外资企业专门针对东道国经营业务而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近几年的统计看,在中国发布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外资企业明显增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专业。早期,一些外资企业只是将总部所发布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翻译,再添加个别中国案例。但是现在,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都在按照报告撰写的完整流程进行编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外资企业在犹豫,是否要在中国发布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它们的主要障碍可能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这些在华企业需要说服海外总部,对它们在中国发布国别报告的想法给予支持。对于这些跨国企业来说,总部有时会出于总体战略考虑,认为一份全球报告就足以说明其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而不必发布国别报告。有时会出于成本和市场考虑,比如担心如果单独发布针对中国业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那么在印度、印尼、泰国、越南是不是也要发布国别报告呢?而人力和预算压力又该怎样缓解?即使这些问题能得以解决,在华外资企业还面临第二道障碍,即获取数据十分困难。很多外资企业通常都是按业务条线进行垂直管理,即业务条线的主管直接向总部汇报。也就是说,某家外资企业设在北京或上海的中国区总部只是负责法务、品牌等方面的职能,无法获得以中国市场为边界的核心数据。而如果没有数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只能讲讲故事,报告的专业性就会大打折扣。

面对上述障碍,外资企业该何去何从?现实中的经验是,如果一家外企是将中国界定为具有战略价值的消费市场,那么就愿意着手编制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面临来自同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但如果一家外企只是将中国界定为“制造工厂”,那么编制国别报告就是非必要事项了,因为与供应链相关的内容可能已经体现在企业的全球社会责任报告中了,并且企业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由此带来的市场压力。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对于是否发布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考虑,都符合这一规律。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很多中资企业快速成长为跨国企业并开始走向海外。它们也面临是否发布国别报告的战略选择。近几年,一些中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发布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譬如中石油发布了印尼、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国别报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发布了蒙古国别报告等。我们相信,当前中资企业发布海外投资的国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是处于萌芽时期,而在未来,将有更多中资企业加入这一行列。

集团企业是否应发布分公司报告

对一些大型集团企业来说,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其下属的省市分公司是否应该发布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举例来说,很多中央企业都是按中央、省、市的层级设立分支机构,中央企业的总部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下属分支是否要单独发布报告成了战略上的选择。

当前,有的企业选择只发布一份总部报告并禁止下属企业发布报告;也有的企业交由各分支机构自由决策;还有的企业分步骤地部署下属企业分批次发布报告。决策依据因企业不同而各异,但目前还很难确定哪个才是更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