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与减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传统城镇化模式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迄今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略高于50%。但根据研究中国城镇化的专家的意见,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还不到40%。理由是:中国至今仍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镇中一些农民工虽然在城镇中已是常住人口,但农民户籍未变,身份仍是“农民”,不能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特别是涉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更是如此,从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模式就更有迫切意义。据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农民工状况的调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夫妇所生下的子女,现在都到了就业年龄,他们的身份仍是农民,但他们一直在城里生活和受教育,在就业时身份未变,择业机会少,就业也受歧视,通常的出路仍然是当农民工,结婚的对象也是农民工子女。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城乡一体化改革越是拖延,代价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中国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即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城市,那么城市居住条件必定恶化,居民生活质量必定下降。即使城市会因人口的增加而新增不少服务业就业岗位,但就业机会依然满足不了涌入城市的农民们的要求。

因此,中国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即中国城镇化应当分为三部分:老城区+新城区+农村新社区。这种新模式在有些地方又被称为“就地城镇化”模式。根据我以前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调查,那里的农村对农民住房进行改造,把果品种植和加工业、猪的饲养和新品种猪肉的初步加工业等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从生活质量上看已经同桂林市各城镇的市民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就地城镇化”的一个例证。最近,2012年11月末,我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所属一些县进行考察。当地县级领导人向我们说,他们这里近几年来已经不声不响地实现城镇化了,没有大规模的拆迁、搬家,农村里的居民、小镇上的居民都感到城市和农村在生活上已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农村家庭收入和城里人的收入也没有多大的差距了。在嘉兴市的平湖、湖州市的安吉两个县级单位,农民反映:农村的水、电、路、学校、医院、社区服务,同城里差不多一样了,有些家庭近距离搬家,是大家情愿的,生活过得好,有什么不愿意的?这也是对“就地城镇化”的反应。以下,按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予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