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燧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汉藏语系语言是中国各民族使用的主要语言,几十种语言大多数分布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是世界语言宝库之一。藏缅语言是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重要语言,渊源复杂,类型特殊,也是确证与汉语系属关系密切的语言。永燧学兄是藏缅语言研究的大家,成果卓著,为学界公认。他的贡献不仅在本体研究,更值得赞许的是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和成就。

中国的语言学理论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近30年中曾经受到三种误导。第一,独尊苏联的学术,脱离世界潮流;第二,以理论基础代替基础理论,将学术政治化;第三,片面强调实践,忽视和回避理论。直到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百花齐放,学术理论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这种误导无疑影响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却也不尽是负面影响。首先,中国语言学理论排除了一些干扰,崇尚唯物主义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奠定了理论独创性的基础;其次,中国以本土的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和研究了上百种语言和几千种方言土语,基本上弄清了这些语言和方言土语之间的历史和现实关系,为几十个民族创造、改进和选择了文字,确立了全国通用语言,为语言、文字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再次,中国语言的理论研究,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语言的特点和社会实践,继承优良的历史主义传统,参考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相关实践,创建了自己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有那么一些人忽视甚至否认中国独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崇洋媚外,挟洋自重,以所谓国外先进理论为招牌,实则以中国语料进行套用和演绎,一无创造性,只尽介绍和验证的义务。事实说明,中国无论在历史语言学、发生分类学、方言学、音系学、声调学、语言接触学、双语学等方面的创造性理论,新意迭出,有目共睹。

中国的语言学理论研究虽然一度深受误导,但由于中国语言学初创者都具有欧美学派的学术背景,因此中国语言学的传承始终没有像苏联一样偏执地企图脱离世界的轨道。20世纪50年代,正值中国为少数民族创造文字之际,在中国工作的苏联语言学顾问提出要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设计文字方案,受到中国专家学者的抵制,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拉丁字母。他们还提出中国语言的声调应是元音的一种特性的错误观点,一时甚嚣尘上。永燧学兄不顾当时的政治压力,在《中国语文》上发表《声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地位》一文,论证了声调的独立性及其与声韵母的关系,以事实反驳了对汉藏语言声调性质的错误看法。他敢以一己微薄之力对苏联顾问提出不同意见,一时传为美谈。历史已经证明,这种错误观点早已销声匿迹。永燧学兄的这篇文章,奠定了一代新人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界理论研究的地位。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大多没有文字和书面文献,是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禁区,成为历史语言学大师梅耶认为的要使用其他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学者提出多种系属分类的理论,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方法,为中国民族语言的系属科学分类从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永燧学兄与陈其光教授合作的《汉语苗瑶语同源例证》一文,以规律性的事实解释和说明了汉语与苗瑶语的同源关系。这种研究为汉藏语系语言的系属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证据,也是诸如汉藏语言系属研究中提出“华澳语系”等新论的基础。无论从发生学或语言接触学的角度来说,汉语与苗瑶语言的这种密切关系是无法否定的,对系属分类至关重要。永燧学兄还根据汉藏语言的特点,在系属研究中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和语言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以“语素”为比较单位,以“词核”为构拟单位,不仅是一种新的见解,而且也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方法。无论从定性还是定量研究来说,在缅彝语言的历史研究中,都远胜于以词为单位的比较和拟测。

中国的声调学,特别是历史声调学一直处于世界声调研究的前沿。永燧学兄在历史声调学上建树卓著,成果累累。他从缅彝语言声调的历史比较研究入手,构拟原始调类,探索演变规律,确立声调在系属分类研究中的地位,开藏缅语言声调历史研究的先河。文集中《缅彝语言声调比较研究》《缅彝语调类:历史比较法的运用》《缅彝语阴阳调假说》《缅彝语:一种声调祖语》等论著达到的深度和高度,至今少有逾越。这些研究在藏缅语言历史声调学研究上具有里程碑的性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晚年发表的《历史比较法与声调研究》一文,集他历史声调学研究之大成,创建了声调历史构拟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以实证方式批评和纠正了汉藏语言声调的历史构拟只是“理想化的主观空想”这种错误观点。他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声调的历史构拟奠定了基础,也为东亚声调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开辟了新路,更证明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无文字和文献语言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汉藏语言发生学分类研究,由于历史比较语言学本身的缺陷,加上汉藏语言大多没有文字和文献,国内外学者观点众多。苗瑶语言涉及语系类属,藏缅语言则支属难定,特别将缅彝语言独立成支,更需科学的证明。永燧学兄从声调历史构拟入手,以声调的源流判断语言的历史亲疏关系,为发生学分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确证缅彝语言的历史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发生学分类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永燧学兄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既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基石,也体现了一代人的努力和水平。他为人忠厚诚实,品学兼优,一生守业,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笔耕不辍,成果斐然。年近古稀,伏枥进取,出版了包括30余种语言的皇皇巨著《缅彝语音韵学》,集缅彝语言研究之大成。他的学问和品德足为一代表率,后学楷模。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出版文集,发扬创新,传播学术,令人欣慰,特此为序。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