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问题的提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与巴基斯坦、印度、蒙古国、阿富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八国接壤。这种地理优势使得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前景。1984年新疆大学招收第一名留学生,自此新疆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但是发展相对较慢。2005年以后,新疆各大高校陆续大规模地开展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09年,国家在新疆筹建“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主要任务是发挥地缘优势和民族语言文化相通的优势,重点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办好孔子学院,开发教材,较大规模地开展汉语教学,发展同中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新疆还通过“孔子学院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学汉语奖学金”吸引大批中亚留学生。中国广播网于2009年2月9日报道:据自治区教育厅统计显示,来疆的留学生已达到3700名。2011~2012年在新疆师范大学就读的留学生达到682人,其中中亚五国留学生达到600人,约占总人数的88%。

伴随着来疆中亚留学生的不断增加,课堂上下与校园内外的语言、文化方面的曲解和误解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成语、习语等,中亚留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即使老师给其讲了文化渊源,可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俗的不同,也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再如,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些严厉的教学用语或者教学态度,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习以为常,可是对于中亚留学生而言就会很难接受。在教学管理中,由于习惯、生活方式的差异,也造成了教师管理难的局面。本文主要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作为指导,从以上现象出发,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用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尝试为课堂中碰到的跨文化冲突寻找策略与方法。本文期望实现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是针对来疆中亚留学生的课堂冲突,将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传播学、跨文化心理学提供案例;二是在做好中亚留学生与中国教师间的跨文化交际调查的基础上,寻找解决课堂冲突的办法,一方面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帮助留学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达到中外师生文化了解、认知与互动,进而提升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和谐交往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