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家庭暴力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危害社会及公共健康的重要议题,其对受害者及其子女的健康和幸福生活的负面影响尤其引人深思(Lindhorst,Oxford & Gillmore,2007;McMahon,Huang,Boxer,& Postmus,2011)。目前,有关家庭暴力的研究指出,未婚、接受社会福利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的家庭暴力情况相当严重。例如,Frias和Angel对2047个在波士顿有小孩的低收入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9%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往的人生中曾经历过伴侣虐待,26%的受访者则表示在受访前的12个月中曾遭受家庭暴力(Frias & Angel,2007)。总体来看,这些研究结果发现,在接受社会福利家庭及低收入家庭中有家暴历史的可能性在34%~65%左右,大多数的比例是在50%~60%。目前或者近期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约为8%~33%,大多数的比例是在20%~30%(Tolman & Raphael,2000;Meisel,Chandler,& Rienzi,2003;Catlett & Artis,2004;Kenney & McLanahan,2006;Frias & Angel,2007)。
稳定的家庭构成,如稳定的婚姻,是决定孩子未来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Amato,2005)。不过,在各项研究中高比率的家庭暴力增加了大众的担忧,婚姻也许并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健康或者安全的。由此可见,鼓励未婚父母结婚的法案,如2006年福利重新授权法,也许会存在问题(U.S. DHHS,2006)。多项研究结果指出,婚姻不是灵丹妙药(Finlay & Neumark,2010;Brown,2010)。此外,家庭暴力已经逐渐被认为是一个持续的社会及公共健康问题,尤其因为其对配偶和子女幸福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Levendosky,Leahy,Bogat,Davidson,& Eye,2006;McMahon,Huang,Boxer,& Postmus,2011)。因此,婚姻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未婚母亲及其子女并不一定会有好处。
实证研究显示,家庭暴力往往和家庭解体相联系,而且过激的暴力行为可能会成为女性离开这种暴力关系的障碍(Panchanadeswaran & McCloskey,2007)。不过,大多数研究都把重点放在了肢体暴力和侵害上,经济虐待和暴力甚少有人提及(Postmus,Plummer,McMahon,Murshid,& Kim,2012)。
从理论角度来说,就强制控制理论而言,施虐者通常被定义为一个通过多种方法和隐秘的策略来建立和维系权力,并且对其伴侣进行控制的人(Stark,2007)。除了肢体和性暴力,对于亲近伴侣的精神暴力也是另外一种非常常见的施暴手段(Tjaden & Thoennes,1998)。夫妻依赖理论认为,这种控制让受害人依赖于她的伴侣,而且这种依赖状态,尤其是经济依赖状态更容易让女性持续受到侵害(Vyas,2008)。施暴者通过掌握所有的存款、消费决定权和收入来源来强迫他的伴侣因此依赖他,从而建立起一种经济依赖关系(Fawole,2008)。一方面,经济依赖关系让女性更难从一段关系中走出来。另一方面,经济暴力也降低了信任感,对于那些还没有结婚或者同居的女性来说,她们较少会使自己朝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