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第2期/总第3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在众多的国际关系研究议题中,军事威慑和同盟政治是两个非常经典并且成果极为丰硕的研究领域。目前有关同盟与威慑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延伸威慑(extended deterrence)概念框架下进行。延伸威慑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不对称同盟中处于盟主地位的大国如何依靠自身的军事实力慑阻他国攻击自己的盟友。延伸威慑,就是扩展威慑效应,不仅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且还将盟友,或者准盟友的安全也纳入保护的领地。在冷战时期,西方延伸威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挥美国核保护伞的作用以保护其盟友的安全,这一现实需求推动众多学者深入研究延伸威慑现象。[1]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庞大的同盟网络,其他国家则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和地位,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以及同盟关系,美国学者在延伸威慑研究上继续投入大量精力,力求更全面地解释延伸威慑现象。[2]不过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总是从同盟内部成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只关心如何慑阻同盟外部国家挑战,以维护同盟的安全利益。对于非西方盟友而言,关注点则有所不同,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应对强大的西方军事同盟造成的安全威胁。

由于威慑理论研究的重镇是美国和欧洲,他们并不关心这些“非西方视角”的威慑现象和问题。在大量的延伸威慑理论研究文献中,有一类现象长期被学者们忽视。这类现象俗称“狐假虎威”,即实力较弱的国家依靠强大盟友的庇护和威慑力,主动挑战非盟友国家,寻求难以单独获取的利益。一般情况下,离开了盟友的庇护,实力较弱的国家不会主动挑战强大对手,但是由于强大盟友的存在,弱国的挑衅性将会增加,这给非盟友国家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压力。同盟外部国家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强大庇护者干预的问题,如果策略失当将会面对与整个军事同盟对抗的危险。扎加雷和基尔戈(Zagare and Kilgour)注意到这一现象,不过因其“西方视角”,他们仅研究盟主如何约束盟友的问题,探讨了威慑与约束困境(deterrence-versus-restraint dilemma),即盟主国家一方面要尽力发挥延伸威慑的作用保护盟友,另一方面不能因为保护过度而导致盟友肆无忌惮,趁机借助盟主国家的力量攫取最大利益,却伤害了盟主的利益。[3]扎加雷和基尔戈将同盟外部国家视为“修正主义国家”(Revisionist State),将同盟内部成员视为“维持现状国家”(Status Quo State)。但是,在“狐假虎威”现象中,同盟内部成员却扮演修正主义国家角色。同盟内弱国利用同盟外国家与盟主国家的实力差距和矛盾,主动发起盟主国家认可或支持的对同盟外国家的挑战,试图获取国家利益,其中同盟外国家是偏好现状的国家。对同盟外部国家而言,核心关切是双重威慑问题,不仅要慑阻同盟内部某一成员的挑衅,同时还要慑阻同盟内部其他国家的干预。由于同盟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国家的利益很少完全一致,因此有效威慑军事同盟不能简化为双边威慑或者延伸威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同盟因素给双边威慑带来的影响。已有的中西方威慑文献多是在延伸威慑的框架下分析同盟与威慑关系,并没有对“狐假虎威”现象给予清晰的解释。

如果把“狐假虎威”现象进行抽象和一般化,显然是一个涉及三个国家行为体的相互威慑现象,也可以称之为三方不对称军事威慑博弈问题。三类国家行为体分别为盟内弱国、盟内强国、盟外国家,它们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盟内弱国为挑战者,盟内强国为庇护者,盟外国家为威慑者。对盟外国家来说,问题是如何实施双重威慑;对盟内强国来说,问题则是如何解决威慑与约束困境;对盟内弱国来说,则是如何获得盟内强国保护、利用盟内强国获取利益,同时避免盟内强国对自身利益的损害。研究三方不对称威慑博弈现象,核心是描述、解释和预测三类国家行为体(一个国家对一个同盟)之间的冲突或战争现象。本文主要对盟外国家如何有效威慑盟内弱国挑战的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深刻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因果逻辑。重点分析在盟外国家为现状满意国家、盟内弱国为挑战者、盟外国家与盟内强国实力不对称的情景下,盟内弱国主动发起挑战,最后引发冲突或战争的现象。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纳为:为什么盟外国家威慑盟内弱国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哪些关键因素决定了三方不对称军事威慑现象的不同结局?更加具体的问题包括:第一,在何种条件下,挑战者没有实施挑战,而是维持现状,即威慑者一般威慑(general deterrence)的成功;第二,在何种条件下,挑战者发起挑战,即一般威慑失败;第三,在何种条件下,挑战者发起挑战,威慑者反抗,然后挑战者让步,即威慑者即时威慑(immediate deterrence)成功;第四,在何种条件下,挑战者发起挑战,威慑者反抗,挑战者实施升级行动,导致双边冲突或战争,即威慑者即时威慑失败;第五,在何种条件下,庇护者会干预挑战者和威慑者之间的军事冲突,导致三边冲突或战争。[4]

研究军事威慑问题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结构主义分析法,另一种是博弈均衡分析法。结构主义分析法是一种整体研究方法,它一般不能在微观层次上提供对事件的描述和预测,但它能够在更宏观、更一般的层次上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当然,结构主义方法也有很多不足,对结构的强调意味着很多现象被忽略,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往往显而易见,或者不言自明;同时对结构理论的检验也较为困难。在威慑理论研究的早期,许多经典威慑理论家使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和解释威慑现象。[5]不过,更多的学者使用博弈论方法构建威慑理论模型,这些威慑理论被称为决策理论的威慑理论。早期学者使用“斗鸡模型”研究核威慑现象,[6]使用“元博弈”解决核威慑的理性悖论;[7]近期学者则更加娴熟地使用博弈论方法,鲍威尔(Powell)的核威慑理论、[8]扎加雷(Zagare)的完美威慑理论、[9]费伦(Fearon)的观众成本理论[10]等威慑理论研究成果已经普遍采用博弈论中的子博弈完美均衡、完美贝叶斯均衡等概念来构建威慑理论模型。博弈论方法是一种研究理性行为体之间策略互动的数学和逻辑分析方法,它依靠形式化逻辑和演绎推理,生动地刻画威慑现象的微观基础和内在机理,能够提供超越直觉的洞察和预见。罗杰·迈尔森(Myerson)指出,博弈论是“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学模型的研究”。[11]基于威慑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策略互动现象,使用博弈论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价值。本文将构建一个三方不对称军事威慑博弈模型,分析并求解博弈均衡和行为体最优策略,力求揭示“狐假虎威”现象中的各种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