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保有量与日俱增。电子产品在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同时,废弃电子产品也引发了对环境的诸多危害。随着电子产品“淘汰高峰期”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废弃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隐患也日渐加剧。同时,废弃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和各种可回收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利用,也将是我们现今所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的出路。所以,如何回收和利用这部分资源,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道德和责任问题。
近年来,在废弃电子产品中,废旧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洗衣机和电脑这“四机一脑”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影响企业回收利用、环境污染和资源再生利用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四机一脑”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提供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运营模式。
废弃电子产品(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指废弃或淘汰的电子电器设备及其零部件,是城市固体废弃物(Municipal Solid Waste,MSW)中的新兴类别,也称作“废弃电子电器设备”“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废弃电子产品”“电子垃圾”等[1]。废旧电子电器设备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及其零部件、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及废弃零部件、消费者使用后已失去原有使用功能或虽保留原有功能但需更新换代淘汰而废弃的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及零部件等。废旧电子电器设备包括废电器(End of Life)和旧电器(End of Use)。废电器是指已经丧失原产品使用价值功能的电器,旧电器是指消费者消费后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仍然保持原有产品使用价值功能的电器(王一宁,2007)。
共生网络(Symbiosis Network):共生网络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指生物种群由于生存的需要,按照某种模式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网络。共生网络后拓展到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其中,在经济学中一个典型的运用是生态工业园,园区的企业通过网络间物质、能源传递,知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交换形成长期合作共生关系,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竞争效益(Bastiaan Zoeteman et al.,2010)。
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逆向物流的概念最早是由Lambert和Stock于1981年提出的,当时他们只是把逆向物流简单地定义为与极大部分的货物流动方向是相反的一种物流方式。在1992年提交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报告中,他们正式提出“逆向物流”这一概念,他们认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维修和再制造6种物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发布了对逆向物流第一个正式定义:“逆向物流是指在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置和危险物质管理方面的物流作用”(蔡小军、李双杰,2006)。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模式,并对支持这种模式有效运行的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梳理了其运营流程,对其运营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保障这种运营模式有效实施的对策。
本书主要是以“四机一脑”的产生、回收、资源化和销售的过程为重点,以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的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构建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运营模式为手段,研究这些电子电器设备再生利用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在废弃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目前处于缺乏有效管理的状态之中。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改进、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电子产品的报废高峰期,并且随着资源危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发展废弃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
长期以来,我国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完全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自发进行的。目前,这些废弃电子产品的来源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来自消费品市场,包括个人和机构报废或更新换代而形成的废弃电子产品;二是来自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报废元器件、边角料或残次品;三是来自洋垃圾进口,这主要集中于广东贵屿、浙江台州等沿海省市。
对于这些废弃电子产品,我国目前的回收形式主要有三种。首先,个体回收。小商小贩通过个体回收,以走街串巷的形式挨家挨户回收废弃电子产品。这种回收形式下的回收量在我国目前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由于小商小贩的拆解水平低下,收购来的废旧电子电器一般有两个出路:改装后可以再使用的被卖到农村,这样的废旧电子电器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会对家电市场造成冲击;无法再使用的,就将拆解出的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卖到相关回收企业,其余的包含大量有害物质的部分最终会被当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烧。这种处理形式不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对重金属等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其次,以旧换新。“以旧换新”政策是2009年5月在国务院领导推动下,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出来的一项政策。该政策通过采取财政补贴方式,使废旧家电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进行回收。通过这一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最后,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回收。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诞生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是集回收、加工、科研、管理为一体的行业体系,是我国最早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的部门,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担负着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任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个体经营者在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方面更具优势,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在回收行业的垄断地位面临瓦解。此外,传统的政府部门式的国有化管理使得其在运营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所以,在内部的交困与外部的冲击的双重打击下,供销社再生资源企业大面积亏损,许多公司已经举步维艰。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流程见图1-2。
图1-2 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流程
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特点和问题如下。
1.电子产品生产商缺位
现有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的运营主体是个体回收,新兴废弃物处理企业和传统的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而作为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最大受益者——电子产品生产商,却处于缺位状态(王兆华、武春友,2002)。电子产品生产商目前仅处于逆向物流的次要环节,没有成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主要承担者。
2.回收企业的短期行为
传统回收企业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中间商,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中必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中心,片面追求企业短期利润,而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它们随意处理缺乏经济价值的电子零部件,因此,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另外,由于部分改装的旧电器流入二手市场,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商的缺位,这部分产品也会引起二手电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3.逆向物流运营的高成本
逆向物流的社会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影响其运营的影响因素多、难度大。商品退货回收和再处理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返回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再加工成本都会随返回产品的不同情况而变化。另外,由于这种回收的成本高,我国部分新兴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目前实际上面临着“无米下锅”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国家的资助和股东资金的投入,已经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机器设备。但是,由于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的成本高,使得其在逆向物流的运作方面无法与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竞争,回收不到足够的废弃电子产品。这样,企业的运作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由此产生企业的亏损。
4.资源化的技术问题
由于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所需要的各种处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此外,仅依靠简单的对废旧电器的拆解已无法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企业而言,高附加值的材料资源化技术将成为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