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本书有关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整理基础之上,结合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工业共生理论等相关理论,遵循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结合的原则,分别对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进行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模型研究、动态化比较研究。通过对北京、天津、青岛、广州、武汉等相关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搜集一手资料,进行数据准备。同时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电子电器回收及处理技术大会、第二届中国电子电器绿色设计及制造研讨会、“全球和区域电器废弃电子产品可持续解决方案”中美论坛等相关会议,深入地对有关国内外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发展模式进行探索,部分资料来源于笔者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以及相关研讨会的记录和资料,并与媒体公开发表的二手资料相印证。
在对废弃电子产品的资源化潜力与污染形态特征评价的基础上,本书结合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工业共生理论等相关理论,对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进行研究,对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共生网络的运作管理、运营风险分析、治理对策等进行研究,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保障网络的长效运转。然后从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相关基本概念出发,对废弃电子产品的产生机理和研究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模式。通过构建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信息平台,协调企业间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帮助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流程,通过对整个虚拟共生网络进行流程重组和优化,可以提高成员企业的柔性化运作,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自身融合到虚拟共生网络之中。最后通过对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虚拟共生网络中的管理主体,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形式和成员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独特,研究范畴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紧密。本书最后还提出了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治理的相关对策,更科学地指导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的构建和发展。
(1)基于生态产业链和价值链方法,研究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行业参与主体的行为特征,构建并优化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模型,保证了该网络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和该网络的科学性。
(2)从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的生成机理、网络模式、稳定性、运营风险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废弃电子产品资源化共生网络整体的结构治理及成员企业间的关系治理问题,保证机制研究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3)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模式。通过虚拟共生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将不再面临具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没有经济效益的问题。废弃电子产品回收企业通过加入虚拟共生网络,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回收利用,污染的零排放,还能具有客观的经济收益。
(4)构建了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信息平台,帮助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网络中各成员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相关业务流程。这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分析了基于虚拟共生网络的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流程,通过对整个虚拟共生网络进行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可以提高成员企业的柔性化运作,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自身融合到虚拟共生网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