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犯罪与社会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国外城市犯罪的空间理论研究

徐大慰[1]

摘要:本文从空间分布、空间生态、空间防控三个维度概述国外城市犯罪的空间理论。城市犯罪的空间分布研究源于制图学派,该学派使用地图描述犯罪的地域空间差异,发现犯罪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在,犯罪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也开始应用于犯罪的空间分布研究。芝加哥生态学派开创了城市犯罪的空间生态研究,探讨犯罪发生的生态环境体系。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理论主要有街道眼理论、可防卫空间理论、情境犯罪预防理论、CPTED理论和死角理论等,强调通过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

关键词:城市犯罪 空间分布 空间生态 空间防控

导致城市犯罪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生物学认为,生理异常是造就“先天性犯罪分子”的重要原因;心理学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变异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社会学认为,社会因素在犯罪中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从社会环境及个体生理、心理特征方面/角度探讨原因,对物质形态的空间环境影响犯罪研究相对较少。城市犯罪的空间研究打破了传统犯罪学纠缠犯罪原因的沉闷局面,从空间环境设计入手防控城市犯罪,弥补了传统犯罪学各领域忽视犯罪载体的缺陷,是一片清新的、充满创意的学术领域(王发曾,2010)。国外城市犯罪的空间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的制图学派和芝加哥生态学派,随后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因子分析学派以及近年来的环境地理学和犯罪环境学(Lowman,1986)。下文将从城市犯罪的空间分布、空间生态、空间防控三个方面概述国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