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由于人丁兴旺、宗族经济实力强大、科举人物兴盛而成为巨姓大族的刘氏宗族,在民间信仰方面也显示出与其他宗族不同的特色。无论是祖先崇拜,还是神明信仰都往往与科举人物,或与儒家的忠义、节孝联系在一起。

刘氏宗族在湘湖的居住区域内建有大量的祠堂、神坛、庙宇,这些都是他们崇拜祖先和祭祀神明的地方。关于刘氏宗族的祠堂,前已述之,这里我们着重考察神坛和庙宇的情况。

湘湖刘氏的神坛共有五座,其中四座叫“三将福主公王”,另外一座称为“伯公坛”。这四座“三将福主公王”神坛,最先只有一座,位于村口靠近小溪的边上,称作“桥头公王”。关于“桥头公王”曾有一段传说,据刘祥林、刘奇才、刘居京、刘维雄等先生说:

刘隆告老返乡离京前夕,由于他素来崇敬张巡、许远、雷万春三将军“死守睢阳”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便在其坛前折下一樟树枝携带返乡,并祷告曰:“这树枝在湘湖如能插活,则表明三位在天之灵已随我南返故乡。”回乡后种植,果真成活,并逐渐长成大树。数年后,刘隆命人砍下樟树,雕成神牌,镌刻三将大名,嘱族人奉祀,而成“三将福主公王”。后人将三将福主公王安置在村口的桥头,故称“桥头公王”。

我们现在看到的桥头“三将福主神位”,系一座用条石砌成的小屋子,神位正中写着“玉封灵显

佑三将福主公王神位”,两旁对刻着“文班、武列”。而小屋门两旁则刻有对联“声灵赫濯光千古,福泽绵延庇一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刘氏宗族人口增加,逐渐居住分散,离桥头公王处较远,烧香敬奉多有不便,且每到烧香、敬奉时过于热闹而不易轮到,久而久之遂将“桥头公王”居住较集中的几个地方分出“黄屋公王”“白竹公王”“寨上公王”等处神坛。

伯公坛则位于现今夏屋祠堂背头,设置比较简单,仅有一块石碑,上刻“上坊本境福主伯公老人神位”。据当地老人报告说,关于这个伯公坛亦有一段来历:

相传刘隆幼时,有一天,刘隆的父亲叫刘隆前往三峰里田塅放鸭,刘隆贪玩,就吩咐“伯公神”说:“你要看管好鸭子,倘有差错,归罪于你!”言毕,转身走了。傍晚,刘隆过来笼鸭,点点算算,鸭子少了一只,便要处罚“伯公神”。他把安奉“伯公神”的石块用绳捆缚,悬挂于松树枝上。当天夜里,刘隆的父亲梦见“伯公神”前来恳求说:“我快要缢死了,快点给我松绑,你的一只鸭子在大田角头地窖里,无法起来!”第二天,刘隆父前往观看,鸭子果在其中,即往松树边,把安奉“伯公神”的石块解下安放原处。并下跪祷告许愿,若他年刘隆有荣达之日,当置庙祀奉。刘隆中进士当官后,其父遂履行诺言,在这里设立了伯公坛。

祭伯公的时间一年有两次,分别为六月和八月,俗称“六月尝新禾许愿,八月还愿祭伯公”,尝新禾时,需备办新谷一串,苦瓜一碗,茄子一碗和粄,祈求伯公保佑无虫无灾、丰年丰产。八月祭伯公则主要是还愿,感谢伯公老大的保佑。关于尝新禾祭伯公,在当地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

据说以前有一个地主,平时对替他家放牛的放牛娃很不好,尝新禾时地主叫放牛娃去伯公坛前烧香,交代说在伯公老大面前要这样祷告:上伯公、下伯婆,今朝尝新禾,鸭子是凤凰,酒壶是酒娘,保护禾苗花钵大,禾苗马尾长,上坵压下坵,压得禾头扎扎揪。怀恨在心的放牛娃却这样祷告:“上伯公、下伯婆,今朝尝新禾,鸭子是鬼,酒壶是酒娘,保护禾苗三寸高,禾尾三个谷,让我放牛大细一担挑到屋。”结果这一年地主的收成真的很不好。

湘湖刘氏的庙宇共有三座。第一座是天后宫,据刘祥林先生说最先建在总祠右侧墟市街道的尽头,约建于200年前,后来迁到全村的水口旁,于“破四旧”时被拆除,近几年进行了重建。庙里主祀天上圣母,天上圣母两侧则是千里眼和顺风耳。正厅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立了“关圣帝君”和“赵公元帅”的神位。

第二座庙建在离村约2华里的山冈上,叫“兴福庵”,此庙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近年又进行了重建。据70多岁的刘潮基、刘锡养两位先生说,以前的兴福庵分上、下厅两栋,上厅设三个神位,分别安有三座神像,其中三爷古佛坐中台,左边是伏虎禅师,右边是定光古佛,三座神像前设有一尊观音神像。下厅则供奉文昌帝君。上、下厅两侧还安放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菩萨,如二十四位诸天、华光菩萨等几十尊。

第三座是建在离村10多华里的高云山定光庵,据说这座庵是很早以前与腊口、断头、四陂坑、苦竹山等村人共同修建的。现在庵里的菩萨主要有玉皇大帝、郑定光、三爷古佛、叶伏虎、镇坛观音,以及孔夫子、伽蓝公王、五谷菩萨、吉祥哥等。据一位报告人说,这个伽蓝公王又叫“蛇阳菩萨”、“发誓菩萨”,他右手握一条蛇,左手拿一棍,也是定光古佛变的。围绕这座庵,周围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如有一座亭子,上书“高云山”,中间安设定光古佛神像,两边书有一联:“石径有尘堤而洗,殿门无锁倩云封”。庵旁有一观音阁,中间安奉观音菩萨,菩萨两旁有联曰:“何必远朝南海,眼前即是普陀”。庵后则有一石刻大写对联“洞里烟雾去,岩前雨露深”和“默佑”“慈灵”等石刻。

湘湖刘氏的庙宇和神坛,除第三座高云山定光庵外,都是刘氏宗族自己修建、自己使用的,这与我们在武北其他村落调查时所见到的有明显的不同。如在小澜,全村的庙宇神坛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第一个层次是由小澜人牵头,整个武北共同捐资修建的庙宇,供奉整个武北共同信仰的神,如澜溪天后宫(供奉妈祖)和黄狮宫(供奉三官大帝),它们既是小澜人的祭祀场所,也是整个武北共同的祭祀场所。第二个层次是由小澜全村集资共建的庙宇,供奉的是小澜人共同信仰的神,如满月堂(供奉三爷古佛),它所保佑的是小澜全村的利益。第三个层次是由某一宗族族众兴建的神坛,供奉他们自己的公王,如陈姓的新老社公、把界公王,余姓的石猛、石固公王,张姓的石猛、石固公王和三将福主公王,等等。而湘湖刘氏并不如此,[7]这在客观上是由于湘湖村内只有刘氏单姓宗族,且湘湖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而在主观上则可能是因为刘氏宗族作为享誉一方的巨姓大族,在人力、物力、人才方面均可相对独立而不必也不愿与其他姓氏联合。

由于湘湖刘氏在民间信仰方面自成一体,因此他们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在宗族内部进行的。刘氏的祭祀活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宗族组织出面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有祭祠、朝山、打醮等;另一类是由各种神明会组织的,成员自由结合,每当神明圣诞便分别举行祭祀活动,称作“会景”,如民国时期,湘湖村有财神会、月半会、戏会等。关于武北地区的“会景”,前已述之,在此不赘。在这里,我们着重来谈谈前一类祭祀活动情况。

湘湖刘氏宗族每年的祭祠、祭墓都是集体性的活动。祭祠堂的时间定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整个活动由族长主持,具体事项则由头家负责操办,头家则按四房人轮流产生。祭祀前,头家必须准备好以下祭品:熟肉整块、熟鸡成只、鲜鱼成尾、茶、酒、果品、蔬菜、葱一根(并根)、饭一碗。在祠堂内祖先神位前设香桌与祭桌,中间距离约1米,作为祭祀者跪拜之位。同时,还需请礼生来呼班(礼生需由绅士或具有功名的人担任)和组织乐队、执事者。参加祭祀者须有功名,民国以前为秀才以上,民国时期则为小学毕业以上。新获得功名或刚小学毕业者,第一次参加祭祠时,先到自己的私厅等候,绅士会前来迎接,然后跟随绅士到祠堂祭祀,对前来迎接的绅士,每人要发一个红包。

祭祀时由族长或房长主祭,由礼生呼班(即主持仪式,礼生需穿长衫、戴礼帽,左右各两人)。具体仪式如下:

左边第一位礼生(下称左一)呼:登堂侍立!排班!执事者各司其事!起鼓!鸣锣!奏乐!放炮!(参加仪式者皆听令)

左一接呼:主祭嗣裔就位!预祭者皆就位!(主祭者就位、预祭者就位)

左一接呼:迎神!向前三揖!向上三揖!(即主祭者双手捧着香朝天做鞠躬状,作揖三次,然后向右转向神主位也作揖三次)

左一接呼:拜!(主祭者拜!下同)叩首!(主祭者叩首,下同)(如此重复四次!),右边第一位礼生(下称右一)接呼:起!

四拜四叩首完后,左一呼:主祭嗣裔诣神位前上香!

(等主祭者到达香案桌前)

左边第二位礼生(下称左二)即呼:拜!初上香!右一接呼:初进香!

左二呼:亚上香! 右一呼:亚敬香!

左二呼:三上香! 右一呼:三敬香!

左二呼:俯读祝文(由指定人拖音朗读)。读完后,

左二呼:叩首! 右一呼:起!主祭者复位!

左一呼:拜! 右一呼:起!

左一呼:主祭者诣神位前初献礼!

(等主祭者到香案前)

左二呼:拜!初献酒!右边第二礼生(下称右二)呼:初进酒!

左二呼:献宝帛! 右二呼:敬宝帛!

左二呼:献柑! 右二呼:敬柑!

左二呼:叩首! 右二呼:起!主祭者复位!

左一呼:拜!叩首! 右二呼:起!复位!

左一呼:主祭者诣神位前行亚献礼!

左二呼:拜!亚献酒! 右一呼:亚敬酒!

左二呼:亚献酒! 右一呼:亚敬酒!

左二呼:亚献菜! 右一呼:亚敬菜!

左二呼:叩首! 右一呼:起!复位!

左一呼:拜!叩首! 右一呼:起!

左一呼:主祭者诣神位前三献礼!

左二呼:拜!三献酒! 右一呼:三敬酒!

左二呼:三献牲! 右一呼:三敬牲!

左二呼:献果! 右一呼:敬果!

左二呼:献饭! 右一呼:敬饭!

左二呼:献茶! 右一呼:敬茶!

左二呼:叩首! 右二呼:起!复位!

左一呼:拜!叩首! 右一呼:起!(如此重复四次)

接着,化财、焚祝文、退班。

祭墓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春分到清明时节和中秋节前后,一至五世只在清明时节祭一次,六世以后除清明祭祀外,一般在中秋节前后还会再祭一次,故称为春秋两祭。祭墓时,自上而下,先祭上代,后祭近代,直至私家祖父母、父母。

在众多的祖坟中,有几座坟墓在湘湖历史上是很有影响的,如三郎婆墓、“鹧鸪地”、“猴狲地”(下详)等。现在的湘湖刘氏已经没有三郎婆的墓了,据说是被朱廖坪刘姓人挖走的。原因是这样的:

朱廖坪刘姓人也是三郎公的后裔,他们还是由湘湖迁去的,起先也会来湘湖祭墓、祭祠。但经常是,如果来早了,湘湖人会说裤都弄湿了(意即来早了等吃),而如果来迟了又被湘湖人说是晒湿裤去了(意即替老婆做事,有怕老婆之意)。于是,朱廖坪人就决定以后不再来湘湖祭祖了,但祖宗还是要的,怎么办呢?他们便决定在三郎公和三郎婆的墓中选一座挖回去安葬。由于听人说妇女的墓会更“发”,最后就将三郎婆的墓偷偷地挖回去安葬了。所以,从此以后湘湖就没有三郎婆的坟墓了。而朱廖坪人也不再与湘湖人共祠堂了,而是到上坪去入祠。

据当地报告人刘金熀先生说,“鹧鸪地”在风水上说是一座很好的坟墓,关于这座坟墓也有一段故事:

安葬鹧鸪地时,地理先生很有把握地说这座墓安葬之后可以包“发”,如果没有“发”,他就不要“罗庚礼”,所以“罗庚礼”也就等三年以后再来拿。三年之后,地理先生果真回来准备拿“罗庚礼”了,他问湘湖刘姓人说,这三年发了没有,刘姓人回答说没有什么变化。地理先生觉得很奇怪,便建议说要挖开来看一看。当他们打开坟墓一看,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一是绑棺材的竹篾上有一个大血瘤,二是有一个鹧鸪窝共有四只鹧鸪子,只有一只是开了目的,其余三只尚未开目就死了。地理先生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就吩咐刘姓人将大血瘤割去,然后重新埋上。地理先生回来后说,这个大血瘤是扛丧夫抬棺材时不小心在竹篾处划破皮后留下后长成的,这个血瘤先给扛丧夫带来了好运;而这四只鹧鸪子本来象征着湘湖刘姓人将会出四个大人物,现在死了三只,估计只能出一位大人物了。湘湖刘姓人一打听,三年前当扛丧夫的在近三年内果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湘湖刘姓人后来就不再用竹篾绑棺材了,而是改用绳索,而扛棺材的木棍也用油漆漆得光亮。后来的事实证明,湘湖刘氏确实就只出了刘隆一位大人物,而邻村的邱姓人自从那个血瘤被割去后也就没什么发展了。

祭墓的祭品由头家负责备办。1949年前历代祖先均有蒸尝田(下详),头家有租谷收入,故所需祭品如香纸、烛炮、糍粑、“三牲”等由头家备办。1949年后取消蒸尝,祭墓所需费用由头家按人丁平摊收取。新出生的男丁,有的还规定要纳喜庆,每丁一般5斤米。

参加祭墓人员,一至五世只许男人参加,六世以后有的男女老少均可参加。祭墓的一般形式与武北其他村落基本相同,但对于一些在刘氏宗族发展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祖先则略有不同,如对其墓地的风水过分讲究,而祭墓活动也较隆重、热烈。以刘隆为例,刘隆是刘氏宗族最早科举成名的,也是有明一代武北唯一的进士和官位最高的一个。他殁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葬于吴潭东坑中赤土岗号曰“猴精地”的风水宝地。关于这一墓地,宗族内部流传着一个故事,据刘维雄先生说:

相传,刘隆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随行人员感到很不体面,左思右想,特地赶制了几十只木箱,里面盛着砖块、石头,佯装是刘大人的行李,一是为显示皇恩浩荡,二是为刘隆回乡比较体统。不料行到途中,却被人告发说刘隆满载黄金白银回乡,一定是位贪官。于是,皇上命人将刘隆行李截回京检查,可是撬开一看里面全是砖块、石头。皇上非常惊讶,便召刘隆详陈内情。皇上听后十分感动,赞叹刘隆是一位难得的清官,遂赐予金银布帛让他荣归故里,接待乡亲。刘隆谢恩拒收。后皇上再三询问有何要求,刘隆才上奏要求赐予十处风水宝地。奸臣认为陷害刘隆的时机又到了,偷偷地把刘隆奏章上的“十”字改为“千”字,一撇之差给人的印象是刘隆贪得无厌。可这次皇上识破了奸臣的诡计,诏示“上至鸡冠峰,下至白头磜,汀江两岸二十多华里范围里任意堪舆挑选”。所以,至今吴潭河口一带的所谓风水宝地都属于湘湖刘氏的。

刘隆墓葬于店厦村吴潭自然村的东坑尾,地形似猴,故称为“猴精地”,此处风景独特,山势磅礴,让人流连忘返。在刘隆病重期间,恰好吴潭人丘某病死,就埋在此处。三朝家人去烧香上供时发现棺材被人挖起来了,家人就将它在原处再埋下去。第二天特地去看看,发现又被人挖起来了,于是又将它再埋下去。同时一边四处调查,一边守坟抓人,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晚上子夜时分,守坟人高度警惕,发现不远的地方有来人,自言自语地说:“咳,挖起来又埋下去,贱骨头哪坐得这个金交椅?这是刘大人的福地,若是今晚挖起来还要再葬下去,我就把它丢到河里去。”越行越近,才看清他是一位“白须老大”——山神土地。他边挖边说:“我为刘大人守候整整三年了,明天店厦墟还是托人卖给刘大人得点钱为好。”话说完人也不见了,棺材也被挖起来了。守坟的人看到这个场面,就马上回家向长辈汇报此事。此后,吴潭丘家经多方探听所谓“刘大人”就是刘隆,遂托人将此地卖给刘隆。不久,刘隆去世,就葬于此处。

这处“风水宝地”在刘氏宗族史上影响深远,刘光第于晚清回祖籍地湘湖探亲时,还就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如《南来》中云:“逢人竞说猴狲地,勖我承家獬豸冠。”又如,撰联曰:“万年享祭猴狲地,三世功名獬豸冠。”可见其影响之大。

墓地讲究,其祭祀活动也很隆重、热烈。每当祭刘隆墓时,都会有一支浩浩荡荡的祭墓队伍,还会请鼓手在路上和坟前吹奏,绅士则坐着轿子前往祭墓。大张声势、鼓乐齐鸣的祭墓活动,除了强调血缘关系以敬宗收族外,还有着向外显示宗族力量和树立宗族声誉的因素在内。

无论是祭祠堂,还是祭墓,都有消蒸尝的宴饮活动。1949年前宗族内有蒸尝田,每个上代祖先几乎都有多少不等的蒸尝田。在武北范围内,蒸尝田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是祖宗自己创业所遗留专为祭祀之用的尝田,二是后代子孙不断捐助的尝田。关于前者,前已述之。关于后者,我们在《湘湖刘氏族谱》中找到了两则材料,现将其抄录如下:

十四世有周,字祥史,配王氏,白手创业富甲一乡,好善乐施笔难尽述。而内助孺人尚遵遗命,遣男捐田赠祠办祭颁胙其他,义举虽属巾帼胜于须眉,皆公生前感发所致,右将命捐字据刊载于后以垂不朽。

立赠尝田嗣孙瑞文兄弟侄,缘前祠同谱载春秋祭仪绅衿颁胙等项凿载明晰,近传祠用繁耗不能依谱办发,兹承母命,瑞等身轻力薄,祠中大费不能稍补万一,只量力情愿将到罗坑员分田三秤,细溪垄田一十五秤,枫树塘田一十秤零五分,上田三秤,牛牯塘田下山门口四秤,小片田四秤,石壁下田三秤七分五厘,半窟塘田一秤五分,山垇里、圣坌田一十秤,共田五十四秤七分五厘赠归祠尝内。其租谷共七大石二桶四斤永作帮赠历年春秋在祠祭仪以及绅衿颁胙等费。其余津贴绅士大喜庆等费,祠中原有尝田给应,无庸此项田扯补。自赠以后,付与绅衿春秋二祀,向佃众收公平原照规办发销讫,永以为例,有瑞等嗣孙不得藉端侵渔,族众亦不得因别项事务典卖济急,致负瑞母今日微悃。其田米泲原载贰斗八升合正,任凭族众另立花户割出当粮。今欲有凭立赠字一样四纸存肆房永远为照。

瑞文

乾隆二十九年肆月初五日立赠尝田嗣孙 承卿

龙观

在场伯敏史

代笔焕溪字

十四世元阶,字与升。仅一旬有四,遂赍志而殒,配林氏,生男承统,孀居养子……不谓天道无亲,使承统早夭而殄,其祚妇志益穷矣,乃妇犹自安于命,节操愈坚,居穷甘志以老,所存夫阄田二十秤,值桑榆逼迫之时,自书遗嘱归作玄铸公蒸尝与升公夫妇等春秋祀礼,与玄铸公祭日同举。

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湘湖刘氏的蒸尝田既有祖宗所留,也有后代子孙的不断捐赠,其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正因为有了尝田租谷的收入,祭祀祠堂和祭墓时的消蒸尝等宴饮活动才有可靠的经费来源。消蒸尝时,由头家备办糍粑、猪肉、鸭子、豆腐、青菜、酒、饭,煮熟后当众过秤交点,分成若干桌,凡是男丁均可赴席。小孩、老人吃不完的可夹在一旁(限于自己份内),散席后带回家。未能赴席的,也可请人夹一份带回。蒸尝较大的,每个男丁还可发给猪肉0.5~1斤,功名、老大(即年满60岁以上者)依等级增加,即监生1斤,举人2斤,进士5斤等;60岁以上者1斤,70岁以上者2斤,80岁以上者3斤。既是老人又有功名者,可得双份。

除祭祠堂、祭墓外,湘湖刘氏每年还有多次的打醮,其中两次是全宗族的活动,另有两次仅是某一房系或某一聚落的活动。

第一次打醮在每年的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称为“公王醮”。湘湖刘氏认为“三将福主公王”是一村之主,具有镇守门户、捍卫一村、祈保六畜平安、人民康泰等功能,故逢年过节、办喜事,村民都会备上三牲、茶酒、香纸、烛炮前往供奉,过年的大鸡公也一定会拿到这位老神爷面前祭割一番,平时人畜发生瘟疫,也有人前往神坛烧香、许愿。平日里,每天都会有人(按房派轮流派人)在神坛前烧香、点灯(一般是每户三天)。所以公王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这次打醮从正月初三下午开始,先要到村口将桥头公王迎到总祠,再将黄屋公王、白竹公王、寨上公王迎来。第二天正月初四是正日。然后从初五到十四,依次为初五白竹陂,初六墩上,初七下片厅,初八岗背,初九池屋,初十田心,十一夏屋,十二上片厅,十三下廖,十四寨上,轮流设坛建醮,正月十五回到总祠打总醮。

第二次打醮在正月廿八至二月初一举行,称为“古佛醮”。古佛系梁野山“大德定光古佛”的化身之一——三爷古佛。古佛从正月廿八日出庵,到二月初一回庵,在此期间先后在田心、下廖、夏屋、尚屋轮流设坛建醮。据说,之所以田心屋率先打醮是因为六世分房时田心伯初公最长,故打醮也应从他这一房先开始,以示长幼有序,而其他几房打醮时间则按路线的方便安排。

据一位报告人说,原来四房是同一天打古佛醮的,但经常因为小孩子争抢鞭炮而使不同房系的大人之间吵架,甚至引起房派斗争,后来干脆就分开了。

除这两次全宗族的“公王醮”、“古佛醮”外,还有两次分别是“伯公醮”和“邱黄郭三仙醮”。伯公醮一般定在冬天,无固定日期,也不会每年都打,参加者基本上是祠堂以上至墩上的居民,其仪式较公王醮、古佛醮简单许多,为期一天。打伯公醮时,将伯公迎至总祠,请道士念念经,居民则做一些粄子、杀一只鸡或买一些猪肉煮熟后拿到神位前供奉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感谢伯公老大一年来对庄稼禾苗、牲畜的保护,祈望来年继续保佑。

邱黄郭三仙醮是十一世信吾一房人的私醮,日期为每年的二月初二和七月初七。据说这场醮在这房人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超过公王醮和古佛醮,放的鞭炮也更多。关于邱黄郭三仙醮有一段来历,据说十一世祖信吾公每年都会去太华山拜祭邱黄郭三仙,从湘湖到太华山来回需花20多天的时间,他从不感到厌烦,而是一路唱着仙歌。如此从年轻时一直朝到了七八十岁,后来由于年纪实在太大了,也走不动了,守庵者也劝他不要再来了,他就试着和菩萨跌商量说,他以后没办法来太华山了,看能不能他回家后每年在二月初二、七月初七打两场醮以示诚心,得到了菩萨的同意。此后,信吾公生前就分别在每年的二月初二和七月初七打邱黄郭三仙醮,其后裔也就相沿成习。据当地人说,邱黄郭三仙是能保佑当地人添丁的,现在信吾公一支人口在湘湖村占多数,与其祖先朝拜太华山邱黄郭三仙是有很大关系。当地有一人名叫干廖的,接连生了几个女儿,后来朝拜太华山邱黄郭三仙后就生了几个儿子。在当地,无子之人一般都会去朝拜太华山。也正因为这样,每年的邱黄郭三仙醮热闹有加,在信吾公一房人心目中,其地位超过了公王醮和古佛醮。菩萨保佑添丁之说当属无稽,却成一种习俗,反映了一般的心理。

这几场醮之外,还有高云山定光古佛庵的打醮,具体日期为正月十九、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九,不过这几次打醮的地点都设在本庵,时间也仅有一天。

在民国时期,打公王醮和伯公醮一般请本村的普庵教道士刘祺焕、刘兰康父子来主持,古佛醮则请兴福庵的和尚来主持。据刘兰康先生说,他的父亲是长汀坪头邱屋三高师傅的头徒,山背的邱善有、小澜的老李都是其父亲的师弟。打醮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由组合的醮会田收入赞助,二是自愿捐助。打醮的理事会则在打醮前由老成者在祠堂门前的街道上闲谈时产生,醮首、香首也是临时推举,由年长者担任。打公王醮期间,还举行演戏活动。戏班一般是潮班和长汀班,通常是每晚演四出戏,前面两出演一个多小时,戏的内容比较正规,如三国故事等,男女老少均可观看,但妇女不得入祠,只能在花窗外看。第三出开始就将小孩赶出祠堂,同时关闭花窗,开始上演风流戏,如十八摸、尼姑下山、凤阳花鼓等,一直演到11点多钟。据说以前人们对戏剧的欣赏水平较高,遇到漏演或演错的地方,观众即会有反应,甚至有人会朝戏台上扔小石头。而演戏的钱由戏会赞助,其他则需要临时写钱。

除每年的一般性打醮外,每隔数年还举行一次打大醮,具体日期与时间没有固定,一般是遇有天灾、瘟疫或死了较多的人时才举行。与一般醮会不同的是:打大醮持续时间较长,三至五天不等,甚至七天七夜;地点设在桥头公王前宽阔的大坪上;和尚和道士要请在武北范围内有较高声望的才能压得住邪;菩萨必须到梁野山去迎定光古佛,公王、观音以及一般人想得到的菩萨都须迎来;要竖立幡竹和全堂纸扎;到最后一天,还要到湾边放施食和放水灯。由于打醮的具体仪式与武北其他地区基本相同,此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