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现象。随着沿海省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乡进城,由于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生活、教育费用,他们的子女便留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集中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对留守儿童的抚养看护,以隔代抚养看护数量最多,其次是由叔叔、姑姑等上一代看护,极少数留守儿童由于条件不具备只能独自生活。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心理问题。与其他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内向、任性、叛逆、自制力差、不善交流等倾向。导致留守儿童种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亲情缺失和亲子教育缺乏。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亲情与亲子教育十分缺乏。当孩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困惑时,许多孩子选择将事情闷在心里不说。在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心理疏导的情况下,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压力积压的增多,孩子心理产生的问题逐渐增加。
其次是教育问题。教育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成绩差且不喜欢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有的留守儿童因厌学会经常逃课甚至辍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监护人,不管是隔代还是上一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并没有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最大的责任是将交给他们抚养看护的孩子照顾好,保证其安全,孩子的学习是其次才考虑的。调查显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没有读过书,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业,而且,农村家务、农活儿较为繁重,监护人缺少辅导的时间。
最后是生活问题。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容易表现出懒散、不讲卫生、不重视节约等不良习惯,其居住环境较差、身体健康状况差,有的孩子在父母打工期间受到欺负甚至人身受到伤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照顾,孩子的饮食、卫生条件比其他孩子差,父母不在身边监督,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是非观念较差,容易与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父母大多用金钱作为对孩子失去亲情的补偿,导致孩子出手大方、不懂节俭。
(二)多角度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也将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重视和解决。
一是从社会的角度去解决。我国应改革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让农民工孩子与城市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随父母到城市、到其工作所在地上学,与父母团聚创造条件;还应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将考试地与户籍挂钩的政策修改为外地学生也可以在就读地参加各种考试。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相关制度,改善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是从家庭的角度去解决。作为留守儿童父母,不该只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培养、关爱,应该增加回家探望孩子的频率,时常与孩子通话、交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不断鼓励其向好的方向努力;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安全,而且要关心其学习、思想,主动与孩子交流、谈心,对孩子思想上的任何不良趋势应及时纠正。
三是从学校的角度去解决。作为留守儿童较为信赖的另一个大家庭,学校应该成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机构,开设相应的课程,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学校同时应该与监护人甚至孩子的父母联系,通过走访家庭、开家长会,做到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