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加强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管理的对策思路
对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管理新问题,我们要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在政府社会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的同时,这些社会管理新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城乡居民将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藩篱
1.户籍仅是证明公民身份和国家统计人口的工具,不再是区别对待城乡居民的工具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户籍制度,是政府进行人口流动控制、公民权利义务划分的有力工具。从改革开放的户籍管理实践以及国外先进的户籍管理经验来看,户籍管理的功能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最佳手段,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国家进行人口统计管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信息。
2.将户籍制度上附加的福利从户籍本身剥离
户籍制度是独立的,不应该与其他部门相联系并具有复杂的功能。人们获得福利或帮助不再依靠户籍,而是城乡居民同享国家赋予的相同的福利与待遇。当然,在进行户籍与福利剥离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考虑城市的承受能力,这就需要在农村投入更多财力、物力进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在农村居住也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福利与待遇。同时,在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减少附加福利与户籍制度的联系。
3.实行城乡同一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不再成为人们迁徙、流动的阻碍
迁徙自由是人的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不应有歧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应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户籍落定条件,而不管他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当然,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来制定城市人口发展规划,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
(二)建立解决农民工城市就业难题的长效机制
两栖农民主要是指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在他们完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者产业农民的过程中出现社会管理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解决这些问题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竞争力。目前,各级政府应将实施的劳动力就业培训落到实处,加大培训投资,加强培训师资,针对市场需要有目的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做到培训后就能上岗。政府还应加强对用工企业的检查,要求用工企业增加对农民工技术、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是建立健全农民工城市就业社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覆盖城乡的用工市场信息网络,让农民在农村就能了解到准确完备的用工信息;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作,保障劳动力输出、输入安全并顺利进行;加强劳动力市场秩序,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减少劳动力职业介绍欺诈发生;简化手续,方便农民工进城务工。
三是加强农民工城市就业权益保护。各级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保护;加大劳动力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对农民工工资的克扣、肆意延长工作时间、不按合同执行等问题;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义务教育范围;对农民工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促进农民工早日融入城市生活
农民工是最早进入城市的农民,让这部分人尽快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是加快人口城市化的重要步骤。除了在户籍制度、就业等方面帮助农民工外,政府还应在文化、社保等方面给予农民最大的帮助,逐步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种种障碍,使农民工能早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首先,政府应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精神家园建设,加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心理融入”。一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广、公益性强等特点,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根据农民工淳朴、简单的文化需求,为农民工量身定制文化服务,增强农民工文化消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对农民工加强城市文化宣传,消除农民工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隔阂,提高农民工城市文化参与率;四是以城市社区为单位,积极邀请农民工参加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同时发挥农民工乡村文化特点,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让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社区文化生活中。
其次,政府应积极推进适用于农民工的分层社会保障。一是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真正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之内,对在工作中受到伤害的农民工给予及时医治、补助和帮助,减少其因伤残导致贫穷的几率;二是对农民工实行大病统筹医疗保障机制,依照农民工职业、就业时间、就业区域进行分类,为有参保意愿的农民工创造条件早日参保,实行参保额越大、在当地就业时间越长,所享受到的医疗保障待遇就越高的政策,以避免农民工因病贫穷;三是建立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制度,包括农民工无法适应城市生活陷于困境、遭遇灾祸时的紧急救助,特殊情况下的贫困救助以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法律援助。
(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引起的农民被动进城也是造成诸多社会管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目标,也是降低社会问题频现的重要途径。
首先,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提高教育投资在农村的比重。教育是纯公益事业,投入应该全部来自政府财政。农村由于地理区位等原因,被重视程度一直低于城市,人口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农村教育应该被重视起来,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应该进一步加强。
其次,政府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政策。今后各级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应树立城乡教育整体发展思路,要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地位,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实质性支持。例如,对返乡支持教育的教师在住房、交通、职称等方面提供额外补助,增强其在农村执教的意愿。
最后,政府应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并为少数特困家庭提供补助。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扶困补差,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上,政府应对处于弱势层级的农村教育实行更加优惠的制度。而且,我国经济社会实力近年来持续增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社会管理问题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一要统筹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级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设立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在流动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的地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二要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应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不仅要让流动人口享受到国家政策规定的各项合法权益,而且要为流动婚育人口建立档案,为其提供便捷、及时的服务,使流动人口也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三要转变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我们应通过政府正面宣传、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以及社区积极沟通,使得流动人口掌握科学的婚育观念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认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婚育观念,从心理上接受计划生育政策,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人口出版社,2011。
[2]李强:《我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
[3]窦宝国、李瑞祥:《制度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李维新、宋婷婷:《现行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2期。
[5]王梅清:《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朱杰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与思路建议》,《管理工程师》2011年第6期。
[7]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