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深化农村改革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全面改革的推进和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农业依然脆弱,支持和保护水平低,后劲明显不足;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农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农民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非工非农,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一)农业依然脆弱,支持和保护水平低,后劲明显不足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我国中低产田占近70%,农村原有的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到损毁,基本上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扭转。

2.农业科技贡献度低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发达国家为70%~9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30%~40%(发达国家8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农业比较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农产品流通体制问题,农民比较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相互隔绝,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价格大涨都是流通环节的中间商赚钱,农民并没有赚钱,价格大跌受害的都是农民。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为了提高产量和增收,一些地区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蔬菜和水果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催熟剂、膨大剂、保险药品等,甚至生产转基因粮食、蔬菜和水果,造成许多有害化学物品残留,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5.农业支持和保护水平低

2003~2008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7%、9.3%、8.8%、8.4%、8.2%和9.8%。近三年,这一比重有所增加,但与国家财力增长不相匹配。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超过1万亿元,目前,按较宽口径计算,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10%。但是如果再考虑土地出让收益的分配,“三农”投入在整个财政支出所占比重是偏低的。

(二)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农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

1.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迟缓

由于政策的审批和限制,农村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发育迟缓,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并普遍存在规模不大的问题。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过程看,主要问题是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农村社会组织力量过于弱小,社会参与力量薄弱,发挥作用的制度空间狭小。

2.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不够

农村行路难、饮水不安全、供水难、环境污染难治理等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基本医疗资源相当稀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农民工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

3.农村金融改革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不到位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结构不匹配,现有金融机构商业性太强,政策性严重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村需要的大多是微型金融服务,一般金融机构都不愿涉足,这成为我国金融服务业中的最薄弱环节。

4.农村阶层分化使社会不平等程度加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亿万农民工的进城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村社会阶层开始分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各阶层利益群体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平等程度在加深,使得利益关系呈现复杂化的局面。

5.农村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

有很多地区,随着青壮年进城打工,携带妻小在城市居住,村里绝大部分为留守老人,农村中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威胁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

(三)农民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非工非农,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1.农民资产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目前,由于农村土地、房屋、宅基地等产权制度改革未完成,农民的土地、房产等权利仍缺乏有效保障,侵犯农民资产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2.农民工非工非农的尴尬境地

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不从事农业,但却是农民身份;在城市居住,却享受不到市民的同等待遇。城乡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在城市买不起房,绝大多数选择在农村盖新房,要么是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要么是等年老体弱时再回到农村,造成农民工非工非农的尴尬境地。

3.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在利益代表和表达机会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农民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没有话语权,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